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峰  王建民  高亚罡  迟静  杨杰  张佳 《辽宁化工》2011,40(4):383-386
志丹地区作为陕北的重要产油区之一,长6时期发育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形成了以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为主要发育类型的沉积体系。生、储、盖条件良好,分选差,是远物源沉积形成的低孔、特低渗储层的典型油气藏。分析了本地区长6储层物性及岩石学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影响控制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孔隙结构特征、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特征起到了主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胜25井沙四段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性、物理特征、储集空间和孔隙结构等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该区储层岩性主要以砾岩、砂砾岩、含砾不等粒砂岩为主的结论.本区砂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机械压实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这些成岩作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砂岩的储集性能起改造作用.因此次研究的沙四段埋深比较大,所以压实作用对本区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孔隙类型中原生粒间孔隙极少,次生孔隙在工区内分布较普遍,其中尤以岩屑、长石或少量石英颗粒内的粒内溶孔最普遍,粒间溶孔和填隙物内溶孔也较发育.岩石微裂缝发育较少岩心中宏观裂缝规模较小,充填程度高.孔隙通道个别数据点数值很高,说明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存在物性好的局部区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了影响页岩微观孔隙结构演化的因素。以实际地质条件及模拟实验条件下有机质演化过程为研究基础,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孔隙结构特征测量手段为研究方式,结果发现TOC、Ro、矿物组成及成岩作用等都会对孔隙演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来讲,有机质自身可以作为有机孔隙发育的场所,而有机质消耗后的空间也可为油气存储提供场所,所以与有机质演化相关的TOC、R o及粘土矿物有利于有机孔隙的发育;而脆性矿物及成岩作用分别对粒间孔隙的发育起到促进及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测井、录井、岩心及岩石薄片等资料,应用沉积学理论,对西部斜坡区储层沉积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宏观上沉积微相的展布控制着砂体的展布,砂体的分布规律又影响了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的分布差异;微观上储集性能主要受成岩作用影响显著,浅埋藏、低压实、成岩作用弱是形成高孔高渗储层的主导因素。该区含油性统计结果表明含油性分布与不整合面及沉积微相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低渗油田采收率差异的本质原因,对大庆扶余与长庆长6低渗透岩心分别进行润湿性实验、驱油实验,并利用岩心微观解剖方法求取孔隙参数并计算含油饱和度,找到影响剩余油主要因素,解释两油田采收率差异原因。实验结果表明,低渗透岩心以水湿为主,长庆油田低渗岩心采收率高于大庆油田,其中岩心2-2采收率比岩心1-1高3.9个百分点;同级别低渗岩心大庆油田孔隙表现出形状和连通状况的复杂性与不规则性;相同孔喉比、配位数、迂曲度和形状因子条件下,长庆油田低渗透岩心含剩余油孔隙比例更小,驱油效果更好,该研究为低渗透油藏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次研究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物性测试等手段对研究区长7、长8油层组沉积微相、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长7发育深湖泥、浊流沉积、砂质碎屑流等微相,长8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等微相;储层均以粉-细长石砂岩为主,物性较差、发育剩余粒间孔和微裂缝,总体上属于超低渗储层;沉积-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重力流水道是优质储层发育带,溶蚀作用和微裂缝的存在对储层物性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圣方  刘钊  蒲渠 《辽宁化工》2013,(9):1093-1096
孔隙结构研究是油藏精细描述、储层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宁51区长2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宁51区储层具有中低孔、中低渗储层的特征。长2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其次为长石溶蚀孔,为小孔中细喉、细喉孔喉组合。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储层流体的储集能力和开采油气资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等资料分析,对研究区延长组长63储集层孔隙类型及储层主要孔隙结构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粒间孔、粒间溶蚀孔隙、长石岩屑粒内溶孔、胶结物内溶蚀孔隙和杂基内微裂隙等几种。对储层不利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和压溶作用、绿泥石薄膜胶结作用和自生矿物充填作用;仅有溶蚀作用改善了部分孔隙结构,导致部分孔喉变大,连通性变好。  相似文献   

9.
大庆杏树岗油田杏56区块P1段发育典型的水退阶段的三角洲沉积。其总体沉积特征为:河道频繁分支与迁移,发育各种沉积构造及生物遗迹化石。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杏56井区大量钻井岩芯、测井和区域沉积相等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杏56井区的P1段沉积为正常三角洲沉积,并划分出9类岩相、两种沉积亚相和10种微相。研究认为P14及其以下为三角洲沉积中的前缘亚相沉积,这一阶段整体呈现水退趋势。P11~P13段沉积为三角洲沉积中的平原亚相,这一阶段整体呈现水进趋势。三角洲前缘物源供给不足,砂体厚度较薄,砂泥互层较多,至三角洲平原,物源供给充足,砂体增厚。  相似文献   

10.
Rozwa.  M 傅红 《煤炭转化》1990,13(4):82-87
0 前言吸附能量值取决于:1)吸附剂的结构;2)吸附剂表面的化学特性;3)吸附分子的特性及大小。物理吸附时,吸附剂的孔隙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个原因,全面认识吸附剂的结构对于确定吸附剂的适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考虑到吸附机理和存在于吸附剂中的毛细管现象,根据孔的线性大小,将其分为微孔(直径<2nm)、中孔(2nm<直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某油田密井网区为例,对储层进行沉积时间单元划分与对比,建立测井相模式,进行平面微相组合,绘制沉积时间单元平面图,通过储层不同参数的平面展布和分布规律,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为细致刻画剩余油分布特征奠定地质基础,这对油田进一步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原油田文79块储层平面、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导致油藏平面见效不同步,层间储量动用不均衡,开发井网对剩余油适应性变差的问题,通过开展了沉积微相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井网配置关系研究,并应用于矿场实践,开发效果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3.
文南油田文184高压低渗油藏,注水开发后期,针对存在的剩余油分布零散、注采井网不适应等问题,通过开展沉积微相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井网配置关系研究,为剩余油挖潜方案的制定、实施提供了有利依据,开发效果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齐37井区杜家台油层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工设计通讯》2016,(6):25-26
通过对曙103井区钻井、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的研究,认识了该井区构造特征和沉积背景,对该井区杜家台油层储层进行沉积相及微相划分,分别描述了储层沉积微相特征和物性特征,讨论了储层物性与沉积微相的关系,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较为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长岭气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登娄库组砂岩储层是其主要含气层位。储层的埋深大,成岩作用强,对孔隙发育及孔隙结构影响显著,次生孔隙的发育是登娄库组储层天然气聚集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主要利用薄片鉴定等分析化验数据对登娄库组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指出登娄库组砂岩储层的次生孔隙发育位置,为气田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运用综合地质研究的方法,从储集层物性、储层的岩石学、沉积微相、成岩作用等方面综合研究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3油层组储层物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3整体物性特征是低孔、低渗,但在部分井段出现了相对高孔、高渗储集层.造成这种物性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有:①碎屑岩中石英含量高低对储层物性有一定的影响,石英含量高,物性好,反之则差.②在储集沉积微相中,分流河道储层物性较好,分支河口砂坝物性相对较差.⑧压实作用,高岭石胶结、绿泥石充填、硅质胶结等对储集层物性起到破坏作用.绿泥石以绿泥石衬膜的形式出现对储层起到保护作用;碳酸盐含量低,物性较好,碳酸盐含量高,物性则差.交代作用、溶解作用也是本地区部分井段物性较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H断块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各种矛盾日益凸显,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开发初期油藏描述精度有限,小层对比及统层存在矛盾,构造及油水分布一直未较好落实,储层静态模型有待建立和完善。随着油藏开采程度的加深,需对油藏进行精细描述,以解决静态矛盾并指导后续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与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吸附势理论和微孔容积充填理论的最新成就,概述了活性炭吸附性能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通常只需根据一条完整的苯蒸气的实验吸附等温线,便可求得活性炭的微孔结构特性参数W_o~o、xo和δ,以及中孔的表面积Sme。已知这些参数,便可推算该活性炭对各种气体和蒸气在宽温度和比压范围的吸附平衡值,并可计算出微孔容积按其尺寸的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19.
ASP三元复合驱能扩大波及体积并且提高驱油效率,同时能极大的降低表面活性剂用量,使具有极其良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通过常规压汞实验及扫描电镜实验分析研究了岩心在弱碱三元驱后的孔隙结构特征,对比分析了弱碱三元体系渗流前后岩心的孔隙结构特征变化。对其结果分析可知,由于弱碱三元体系对储层岩石有一定的溶蚀作用,当弱碱三元体系进入小孔道时,对小孔道的溶蚀导致小孔道半径变大,减少小孔道的数量,增多大孔道的数量,从而略微增大整体岩心的渗透率。弱碱三元复合驱前岩石致密,孔隙较小且比较均匀。弱碱三元复合驱后,出现斑驳状凸起,孔隙发育比较明显,岩石上有可动碎屑附着。碱的浓度越高,三元体系对岩心的溶蚀作用强烈,对岩心伤害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20.
以岩心、岩石薄片观察为基础,结合电镜扫描、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目前处于中成岩A期,Ro值在0.7%~1.1%之间,经历的古地温在90℃~130℃之间;对孔隙演化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是压实作用,其次为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压实作用使原始孔隙减少16.37%~20.02%,胶结作用可使孔隙减少4.79%~6.45%,溶蚀溶解作用对孔隙影响不大,孔隙仅增加0.91%~2.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