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结合文献和工程实例,对节能建筑增大伸缩缝的设置间距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适量增大外墙、尤其是屋面保温苯板的厚度,以起到使用条件下降低围护结构温度及温度应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针对温度和收缩应力产生的裂缝,历来有“抗”与“放”两种不同方法,我国有关规范采取了简便易行的留伸缩缝方法,释放温度应力,具体分析了温度和收缩应力产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框架结构的裂缝控制设计的一些具体措施;局部屋面或楼面设置伸缩缝,梁柱按温度应力计算配筋的对策控制裂缝,采取设置混凝土后浇带,使用微膨胀混凝土,控制水泥用量和加强养护等措施防止产生收缩裂缝,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3.
大体积混凝土的截面尺寸较大,在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水化过程中所释放的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以及外界约束条件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容易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在施工中,通过温度、收缩应力计算,倒推混凝土入模温度,改善原材料、施工作业条件等方法,合理控制温升,延缓降温速率,可有效控制有害裂缝.  相似文献   

4.
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结构单元长度超过规范所规定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结构。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规定,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现浇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结构室内或土中为30m、露天为20m。同时,《混规》规定: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以及专门的预应力措施等,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在实际工程中,每加设一道或多道伸缩缝,均会对结构的立面外观效果、管道设备的安装以及防水、防风、保温等方面产生影响,因此取消伸缩缝的设计逐步被工程人员所采用。要减少超长结构伸缩缝的设置甚  相似文献   

5.
对砌体结构温度裂缝的易发部位和引起裂缝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砌体结构伸缩缝间距超限后的设计措施,并结合工程实例给予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ANSYS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收缩徐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对钢管混凝土拱桥建立空间模型,准确地模拟桥梁的施工加载过程,计算其拱肋混凝土的收缩徐变量值,对钢管拱肋截面的应力重分布现象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混凝土收缩徐变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体系的全截面轴力基本上无影响,但对结构的全截面弯矩有较大的影响。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产生的截面应力重分布使钢与混凝土之间的内力与应力发生了明显改变,引起钢管应力增加,混凝土应力减小,拱顶截面混凝土承受的弯矩显著增加。这一现象应引起工程界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以弹性半空间地基板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分别分析了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在标准轴载作用下的荷栽应力和处于公路自然区划Ⅲ的最大温度梯度下的温度应力。总结出不同横向缩缝间距、不同板厚及不同的交通等级对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影响,分析结果可供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路面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结构在温度及收缩作用下的徐变应力分析是其裂缝控制计算的基础,为此,推导了基于“徐变应力折减系数法”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温度及收缩作用下的徐变应力折减系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沈阳某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给出有效的抗裂措施,实现地下室结构的无缝设计.方法利用相关理论对混凝土膨胀、水化热、收缩和环境温度变化等温度作用进行计算,采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对地下室结构在总温差作用下的温度应力进行分析,探讨设置与不设置后浇膨胀加强带两种情况下地下室底板、顶板和外墙温度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结果未设置后浇膨胀加强带的地下室施工一阶段的温度应力较大,设置后浇膨胀加强带后温度应力有了明显地减小;拐角、洞边以及洞口与洞口之间较窄等部位应力集中现象显著.结论通过合理设置后浇膨胀加强带和温度钢筋,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及在环境温差、材料、混凝土生产技术和施工等角度做好控制,本超长地下室可不设置伸缩缝.  相似文献   

10.
温度效应已被纳入桥梁设计中,但在桥梁建设和运营中仍有温度裂缝出现,而这些温度裂缝大多由横向温度应力造成,因此横向温度应力在温度裂缝防治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以横向温度应力的理论为基础,通过改变箱梁截面参数来分析其对横向温度应力的影响,为横向温度应力分析和桥梁结构的设计、施工及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开裂后内力的解析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截面开裂后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推导截面应力计算表达式.从理论上分析开裂后相对压区高度的计算方法.给出的整体计算过程,便于编程计算机计算,也适用于计算器手算.本文结果也可用于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构件开裂后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
由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板产生干缩变形和温缩变形,导致路面出现横向裂缝,横向裂缝按一定间距分布。利用维托假设,对由温缩和干缩影响下产生裂缝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内应力进行分析,重点对横向裂缝间距和最小配筋率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  相似文献   

13.
基于集中损伤力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连续体模型适用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结构,对于许多工程结构分析来说,连续介质力学并没有提供适宜的理论框架.介绍了采用集中损伤力学方法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的基本框架.该方法可用于描述混凝土开裂导致构件刚度退化等不可逆过程.对于构件端部的非弹性铰,使用了半耦合的损伤函数与屈服函数.通过编制的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分别对反复荷载作用下梁柱节点及两构件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实现超长混凝土框架裂缝控制,研究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季节温差变形和自身收缩变形下弹塑性简便快捷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研究表明,计算中必须充分利用混凝土结构所具有的弹塑性性质;使在综合计算温差(包括季节温差和混凝土总收缩变形转化得到的当量计算温差之和)作用下产生的弹塑性附加作用力计算尽可能地简便快捷,并严格控制综合计算温差的总量;需要充分考虑季节温差应予遵循的3种影响因素和降低混凝土收缩值的3项技术措施的合理应用,使综合计算温差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特点以及在框架节点中的应用,制作了1个高强混凝土和1个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中节点试件,研究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强度和刚度退化、延性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与普通混凝土节点相比,钢纤维混凝土节点的开裂荷载较高、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良好、滞回曲线更为饱满、延性和耗能指标也较高,有利于结构抗震,对于解决节点区箍筋过密有显著作用,指出了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塑性开裂特征的影响,为改善混凝土塑性开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约束法,研究不同掺量、不同长度的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塑性开裂特征的影响,并应用分形理论,计算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塑性开裂的分形维数.结果聚丙烯纤维的掺入阻碍了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且随着体积掺量的增加、长度的增长阻裂效果增强;裂缝分形维数的发展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长度的增长而减缓,裂缝复杂化程度减缓.结论聚丙烯纤维能有效地延缓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应用分形理论分析评价混凝土早期塑性开裂特征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钢筋锈蚀是导致海洋混凝土结构失效破坏的最主要原因,探明钢筋锈胀应力发展及其诱导混凝土开裂的过程对于钢筋混凝土服役寿命预测有重要意义。采用内掺盐与恒电位加速砂浆内钢筋锈蚀,通过砂浆外不锈钢圆环环贴应变片实现钢筋锈蚀过程的应变监测,并计算锈胀应力,利用COMSOL软件分析混凝土中钢筋锈胀应力发展及混凝土锈胀开裂历程。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与钢筋锈胀时变径向位移加载,实现钢筋混凝土锈胀开裂过程的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不考虑砂浆、钢筋的非均匀性及锈蚀产物对开裂砂浆的充填效应,模拟结果不能真实反映锈胀应力的波动性及锈胀应力释放与缓慢增加的过程;提高砂浆强度、减小钢筋直径可以有效延缓钢筋锈胀导致混凝土开裂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在四榀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及两榀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缩尺模型抗震性能试验的基础上.对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和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梁端抗弯承载力、梁端抗剪承载力、位移延性及耗能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材料能明显提高节点的初裂值及抗剪承载力,有较好的延性。从而可以在核心区少配箍筋.甚至不配箍筋.这样既保证了抗震性能要求.又解决了框架节点区钢筋密布而带来的施工困难.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配置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梁裂缝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两点对称集中的同步分级加载方式,对8根配置500MPa钢筋和4根配置400MPa细晶钢筋的混凝土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观测试件的裂缝发展过程,了解此类构件的裂缝特点,为工程中推广应用500MPa钢筋和400MPa细晶钢筋提供试验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配置500MPa钢筋和400MPa细晶钢筋的受弯构件裂缝发展规律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基本相同,但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按照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此类构件进行裂缝宽度验算,计算值均大于试验值。同时,结合其它67根配置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梁试验数据,评估了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裂缝宽度公式的适用性,并在该规范的计算模式基础上,提出平均裂缝间距及短期最大裂缝宽度计算的修正公式,修正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