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当前,国家已正式批复同意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校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河南高等教育的现状,探讨了高等教育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和服务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模式,认为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中原经济区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区域文化影响区域经济,区域经济需要区域文化的支撑。本文分析了中原文化对建立中原经济区的引领和阻滞。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发掘中原文化中的精华,指导中原经济区的建立,同时还需要建设中原文化,支撑中原经济区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现有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缺陷,在产业集群理论基础上,通过分析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构建了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产业集群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完善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会,转变观念,共同提升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集群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核心增长极理论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聚集和扩散效应。顺应大旅游时代要求,依托核心增长极进行旅游联动发展,既可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实现旅游综合效益,也能在空间上更好地发挥旅游联动区域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郑州、开封、洛阳、焦作在河南旅游整体发展格局中处于核心增长极地位,伴随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实现郑汴洛焦旅游联动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壮大产业集聚区,是提升河南旅游发展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金融竞争力不仅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更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针对我国金融竞争力发展滞后且不均衡的特征,创设了证券、基金、期货、社会融资规模和涉农贷款等多个指标,采用全面反映金融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模型,对中国各区域的金融竞争力进行了测度与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金融竞争力呈现出发展不均衡、地域差别较大的特点;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对于区域金融竞争力的影响巨大,金融市场活跃度和证券筹资规模等因素也有重要影响.依据研究所得,结合各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区域金融竞争力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梯度是区域经济水平差别衡量的重要标准,而产业转移的前提就是区域间存在产业梯度。产业梯度存在于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基于统计年鉴数据研究了位于中原经济区核心的郑汴地区的产业差别和产业梯度系数。通过实证表明,郑汴地区存在发展差距和产业层次上的等级差别,双方存在产业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中原经济区目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提出构建的中原经济区,无论是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都在全国占据较重地位,而中原城市群作为全国发展最具潜力的城市群,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中的四个城市为例,尝试从经济空间结构为主的角度来探讨新型城镇化战略,并做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的发展是否可持续,直接关系到城市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是中部崛起的关键,对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城市用地与道路网发展、公共交通发展、停车发展、城市交通环境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等六个方面,探讨中原城市群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为中原城市群区域整体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处于全面实施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机遇、新任务和新挑战,要充分认识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的转型,带动河南崛起和我国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的产业发展转型是发展的重点也是发展的难点,只有立足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充分分析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才能得出促进中原经济区转型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跨省域经济区的形成是经济、社会、生态和城镇整合发展的结果,城镇体系作为经济区的重要物质载体,其规模和空间结构直接影响经济区整体功能的发挥。基于分形理论对经济区意义上的城镇体系进行研究,不同于单纯对城镇体系的考量,必须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科学定位城市职能,进而进行城镇体系的规模和空间整合。以中原经济区为例,选择星座型作为城市体系空间整合的主要,推动城市规模与职能定位、空间分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1.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支持,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一历史转变过程中,中原经济区在调整经济结构、创新社会管理以及一些制度建设不断跟进。作为法院系统积极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运用能动司法方式服务中原经济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参与中原经济区社会管理创新,构建中原经济区司法机制等方面对能动司法作以尝试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结合许昌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实际情况,分析现有综合交通运输存在问题,研究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许昌市对内对外综合交通网络构建,以提高许昌市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区位优势,促进许昌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宁镇扬同城化”对江苏“十二五”规划乃至长三角的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在目前江苏省和长三角的区域发展格局中,“宁镇扬”板块的功能和作用未能得到很好发挥。宁镇扬同城化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以科教创新为动力的区域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快速发展,成为继苏锡常后江苏形成的又一新增长极,长三角地区的新经济重心。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积极探索适合宁镇扬区域同城化发展的路径,在把握现阶段宁镇扬同城化的基础条件特征和建设瓶颈的基础上,为未来的发展设计重点任务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是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从河南的现实入手,阐述了农业现代化在“三化”协调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制约当前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原地区是我国服装生产、销售的大域,有其独特、悠久的文化背景及内涵,可成为本土服装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素.文章通过对中原地区区域文化的优劣势分析,阐述了文化背景对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利用区域文化打造中原服装品牌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从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中原城市群隆起地带。从产业结构上看,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食品加工、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河南省吸收外资应该优先考虑新兴产业,同时加强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合作,以实现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建设好中原经济区。  相似文献   

17.
中原经济区的范围是以河南为主体,包括河南省南部、山东省西南部、安徽省西北部、陕西省东部等,这个区域正是中国的腹心地带。它的功能定位是以保障农业和粮食生产安全为前提,统筹城乡,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构建中原经济区不仅直接对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有利,而且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最根本的困难,所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原文化的本质是根文化,河南根文化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河南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重点,并形成了寻根经济。文章从历史及文化角度着手,分析河南根文化发展的历史传承,旨在找出突破点,大力弘扬中原根文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SSM的长江经济带省域森林公园 旅游产业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以2010—2015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收入数据为依据,对长江经济带省域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综合分析长江经济带省域森林公园的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9省2市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浙江省的增长量最大;长江经济带11个省域中一半以上区域的相对增长率、结构效果指数和竞争力效果指数均在1以上,表明长江经济带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产业结构分配比较合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湖北省和贵州省的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产业结构分布较为合理,综合竞争力较强。  相似文献   

20.
徐州市服务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服务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比较了2005年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与其区内主要城市济宁、临沂和盐城在规模竞争力、结构与效益竞争力、成长竞争力、科技创新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方面的差异,发现徐州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在淮海经济区内占有绝对优势,但在成长竞争力方面低于临沂,最后提出了促进徐州市服务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