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提高软土地基沉降模型的预测精度,将现有的Logistic模型和Von - Bertalanffy模型进行叠加,提出了L-V模型,并利用Origin拟合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将该模型应用到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并与Logistic模型和Von - Bertalanffy模型比较.结果表明L-V模型全过程沉降预测的拟合...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路基工后沉降的早期、精准预测,提出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路基沉降预测技术. 采用Akima法将观测数据内插为适应时序分析法的等时距序列,提取“填土高度-时间-地基沉降”曲线中的6个影响因素作为变量训练Bi-LSTM模型,结合滚动迭代方法实现沉降预测的后延更新. 研究表明,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路基施工期信息,增加训练样本量,提升沉降早期预测的可靠性. Bi-LSTM模型对观测信息进行双向特征提取,同等样本量下的预测效果更精确. 依托6个中等压缩性土地基和1个复合地基监测断面信息,仅利用路堤填筑期及工后3个月数据,沉降预测的均方根误差 (RMSE) 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 (MAPE) 平均值可以控制为1.19 mm、1.04%.  相似文献   

3.
基坑沉降量与时间曲线关系,可以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来描述.简单地叙述了Von Bertalanffy模型基本知识;然后用数学的方法证明了此生长模型符合S曲线的特性.结合工程实例和三段法、三点法原理,提出了适用于此模型的三段法和改进三点法.将两种方法预测的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曲线拟合度均大于0.99,并且两种方法都充分利用了全部数据.但三段法在前期预测时误差较大,改进三点法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吻合度较好,且与实际的测量值误差较小,应用范围更广,为其他工程提供监测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坑沉降量与时间曲线关系,可以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来描述。简单地叙述了Von Bertalanffy模型基本知识;然后用数学的方法证明了此生长模型符合S曲线的特性。结合工程实例和三段法、三点法原理,提出了适用于此模型的三段法和改进三点法。将两种方法预测的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曲线拟合度均大于0.99,并且两种方法都充分利用了全部数据。但三段法在前期预测时误差较大,改进三点法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吻合度较好,且与实际的测量值误差较小,应用范围更广,为其他工程提供监测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软土路基沉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高速铁路堆载预压软土路基沉降规律,其沉降发展过程可分为填筑阶段—恒载阶段—堆载预压阶段—卸载阶段,沉降曲线与S形成长曲线类似.利用最小二乘法,以组合模型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来确定最优加权系数,建立了加权组合预测模型.采用Origin软件分别拟合Gompertz曲线和Logistic曲线,基于组合模型思想求得加权系数,进而求得组合模型预测值.研究结果表明,加权组合模型能吸收不同单一预测模型的优点,其预测精度比单一模型更高.  相似文献   

6.
以光伏阵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辐照强度、温度以及日类型对光伏阵列出力的影响。建立了光伏短期功率预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依据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并与BP神经网络模型做了比较,其中LS-SVM模型最大相对误差值为10.54%,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8.18%,绝对误差平方和平均值的均方根(RMSE)为0.4884,表明模型预测值离散化程度较小,所有预测点均与实际值非常接近,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和泛化能力.可以有效地预测短期光伏发电功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复合地基沉降规律和Logistic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性,提出了应用Logistic模型预测复合地基沉降.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分析表明,Logistic模型预测复合地基沉降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为复合地基的施工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灰色Verhulst模型的预测精度,首先从沉降初始实测值修正和增加时间指数项两个方面对灰色Verhulst模型的离散时间响应式进行了改进;然后基于最小二乘原理,利用差分进化算法对改进的灰色Verhulst模型时间响应式进行直接地优化估计,避免了灰色Verhulst模型常规估计方法中因背景值选取问题而导致的计算误差.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Verhulst模型较原模型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比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Bertalanffy模型、Weibull模型及原灰色Verhulst模型这几种沉降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测数据软土地基沉降预测方法及工程实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是一个重要的土工问题.采用指数曲线法、双曲线法和灰色模型GM(1,1)预测法分析了实测数据在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运用MATLAB语言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两个不同工程实例的6个不同断面探讨了3种计算方法对于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的适应性和可行性,通过对比得出,程序对实际工程的应用是有效的,因此,基于实测数据分析预测路基的沉降方法是一种有效而实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单桩的沉降计算是依据地基土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来建立计算模型的,但目前所建立的这些模型的计算结果,大多都与工程实际有较大的误差、根据地基土的变形特征和桩—土协同工作的原理,采用地基土的粘弹塑性模型和桩身混凝土的弹性变形模型,提出了单桩的沉降计算的基本理论.经与工程实例对比分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代高层建筑进行沉降观测,对其未来的变形趋势进行准确地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灰色GM(1,1)模型存在的模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灰色残差GM(1,1)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对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进行定量分析。通过与原始模型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灰色残差模型在精度上有了显著的提高,更加适用于基础沉降的预测,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排水三轴蠕变试验,对天津海积软土的蠕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天津海积软土蠕变特性方程.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蠕变沉降预测模型GM(1,1),并利用试验实测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对指导实际工程进行蠕变沉降预测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有效地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提出了组合预测模型。本文首先利用ARIMA模型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模型的识别和拟合,然后由比较可知优化后的GM(1,1)模型拟合和预测效果好于GM(1,1)模型,最后通过赋予合理权重结合ARIMA模型和优化后的GM(1,1)模型两种方法得到ARIMA-GM的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高于各个模型单独使用时的准确性,组合模型发挥了各个单一模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GM(1,1)与Verhulst模型在地基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灰色Verhulst模型和GM(1,1)模型在地基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对某工程实例复合地基的沉降进行分析,并与实测沉降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灰色Verhulst模型比GM(1,1)模型更适用,Verhulst模型预测结果更接近实测值,预测精度也更高;Verhulst模型不仅能够预测最终沉降量,也能很好地反映全过程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两种灰色模型中,Verhulst模型预测精度高,更适合应用于地基沉降预测,值得在实际工程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以郑州市郑东新区邮政大楼地下室深基坑工程为例,建立Verhulst模型,借助MATLAB软件的数值计算、绘图功能,对深基坑坑周土体水平位移量进行预测,并将该预测结果与GM(1,1)模型预测结果及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erhulst模型预测精度达到了一级,优于传统的GM(1,1)模型,对于预测类似基坑工程水平位移量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发展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的近似模型建立方法。首先采用试验设计方法对设计空间进行样本选择,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对样本集进行聚类分类,得到径向基函数中的相关参数。对于近似模型权系数采用能够适应大规模并行计算并且能够在全局解空间的多个区域内寻优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而不是采用最小二乘法通过线性方程的求解获得。最后通过对一维非线性和多维高阶非线性函数的逼近测试,以及对近似模型的拟合函数与原函数之间的误差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径向基函数的近似模型方法具有良好的拟合与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泥煤对铬(VI)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泥煤吸附Cr(VI)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和初始Cr(VI)质量浓度对Cr(VI)的吸附率有明显的影响,pH值越小,泥煤表面正电性越高,Cr(VI)吸附率越高;初始Cr(VI)质量浓度越小,Cr(VI)吸附率越高;初始Cr(VI)质量浓度位于10~20mg/L,新型L—F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泥煤吸附过程;新型L—F动力学方程直线化截距导出的参数Go/(Go—Ce)可以反映吸附剂的吸附强弱,“多化一”法推出了Cr(VI)初始浓度与吸附常数k拟合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