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高校"去行政化"的主要认识误区有三:一是简单去除大学的行政级别和取消大学的行政管理;二是认为教授治校就是由教授来管理高校;三是将高校从政府管理中脱离出去、实现"大学自治"。高校"去行政化"根本在于从宏观层面及微观层面厘清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协调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进而建构起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2.
浅谈"教授治校"与我国高等教育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授治校”有利于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有利于促进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教授治校”的主要途径包括转变高校党政领导方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改进现有制度,树立“教授也是管理主体”的意识;修改有关法律法规,为“教授治校”提供法律保证。“教授治校”属于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处理好“权力”与“学术”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S.奈1990年提出"软权力"概念,标志着"硬权力"与"软权力"的正式剥离,也标志着"软权力"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在权力政治中得以开辟出来。本文尝试从国际关系三位思想大师所代表的三个历史阶段梳理"软权力"的思想渊源和发展脉络,分析论述修昔底德的"智识"萌芽阶段;意大利思想家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以及小约瑟夫.奈的"软权力"概念。希望从国际关系史、尤其是思想史的演进中考察"软权力"理论的发展道路,最后展望全球化时代该理论应用与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从孔子的教育思想引申到今天的"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在我国高校育人成才的作用,强化"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融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在高校的"德治"和"法治"协调作用下深入贯彻落实,在加强师生员工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法制教育,使我国高校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并充分发挥高校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12月22日,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表彰第四批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决定》公布了河南省第四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名单。经学校申报、专家评价、省市教育部门推荐和评估,黄河水院授予"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荣誉称号。院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将依法治校纳入党政重要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先生是近代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管理思想、"教授治校"的学校民主管理思想、"尚自然、展个性"的教学管理思想等,具有值得深入研究的学术价值。他在任北大校长期间,其一系列的对大学教育管理改革的实践,对我们今天更是有着鲜活的借鉴和启迪意义。本文就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管理思想及其教育管理改革实践进行初步探讨,并浅谈其对我国现今大学管理改革的几点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以教授为主导的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聚集了很多学术大师,在优良的学术氛围的基础上培养了很多真正具备学术思想的学生,使北京大学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府。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在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对中国教育的近现代化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加强师德建设,推进"以德治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加强师德建设,是推进"以德治校"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学校实力的重要保证.文中对加强师德建设,推进"以德治校"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从教育、管理、引导、建设、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师德,推进"以德治校"的方法和举措.  相似文献   

9.
西南联大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保持了中华民族"弦诵不绝",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堪称中外教育史上的奇迹.这种奇迹依赖于联大人的精神,而联大人的精神突出表现为联大教授的学者人格.联大教授坚守学术传统,秉持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理念,以宽容和合作态度保持的学者人格是联大精神的凝练.他们将渊博的学识与高尚的人格魅力合二为一,使传统的书斋精神与现代大学风范相结合,塑造了典型的学者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具体到高校,就是要依法治校,把教书育人的活动纳入到法治轨道上来。这不仅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长效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持,也是提升高校综合管理能力和效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在依法治校的背景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方面,也有利于实现建设和谐校园这一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景。因此,在依法治校的背景下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阐释了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内涵与价值,从法治意识淡薄,规章制度不健全三方面谈了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方向与现实实现路径,认为高校要实行依法治校,必须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率先守法,依法用权是实行依法治校的前提;自觉遵守党和政府的规章制度,处理好与政府部门关系是依法治校的基础;打造好《大学章程》,体现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依法治校的保障;程序公正,严格按学校设定的程度办事;尊重和敬畏办学规律和教育规律是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遵循公理正义是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和底线。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时期为执政党建设作出重大的贡献。三代领导人的党建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不断推陈出新。邓小平将全党思想统一于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取得了重要成就;江泽民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突出强调执政党内涵建设,进一步发展了执政党建设理论;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指导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确立执政党建设的新目标和新原则;习近平总书记以权力监督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强调执政党建设重在落实,坚决打击腐败现象,推动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学校党委始终重视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的工作.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事关党的前途和命运,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和责任.学校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把从严治党与从严治校相结合,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把廉政建设与加强学校管理相结合,不断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狠抓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14.
论以院(系)为中心的大学教学管理体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学校(或者说职能处室)为主体,转变为以院(系)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制,不仅是推进学分制改革,培养人才个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的需要,也是增强办学特色,打造“品牌学院“的需要,更是协调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利,推进民主治校的迫切要求.实施这一管理体制必须遵循权责对等、目标管理、适度竞争等原则,并切实做好简政放权、经费承包、科学考评三个环节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明确几个前提之后,阐释了理解高等学校依法治校应处理好的两对关系,即治校权与教师权、学生权的关系,治校权与法的关系;分析了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构成要素;并还在探索了高等学校依法治校与自由、民主、效率、公正、秩序等的关系后,指出高等学校实行依法治校不仅是现代高校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重大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6.
民本思想产生于封建帝制社会,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缺陷。它只把重视民生作为巩固江山社稷的手段,而没有真正意识到人民的权力和自由;它仅仅依靠社会伦理道德的力量约束君权,体现了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观念的不同。传统民本思想在中华文化之中占有极具分量的地位和曾经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嘉庚教育的思想基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嘉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贯彻了科学有效,系统精辟的教育理念、办学宗旨、教育原则、治校思想等等,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陈嘉庚教育思想,其中包含着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全面发展的人才观、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观、校风学风为重点的教育管理观、尊重客观规律的治校观等等,这些教育思想的形成与陈嘉庚所受的传统文化影响,所处的时代背景。所经历的社会活动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依法治校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的急速发展,诸多全新的教育现象和迭现的教育冲突不断提出新的法律要求.随着越来越多的诉讼官司、越来越大的司法审计压力、越来越严的新闻舆论监督、越来越高的国际要求,依法治校刻不容缓.学法,是依法治校的前提;建章,是依法治校的基石;守制,是依法治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首先要解决法源的问题。针对高校在依法治校过程中有关现行法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存在的法律问题、教师的法律地位、学生的法律地位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民国时期宪政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典型代表。对其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进行研究,如权利的平衡与制约、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治原则等,对我国当代法治建设有帮助,如法治建设应当反映民意,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应当减少国家权力向法律的渗进,通过人民权利的重塑来完善立法权的行使;应当完善国家政权机关中的考试选拔人才制度,为合法合理行使行政权力提供保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