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准确把握城市各种条件下的交通状况,提高模型的精度,为交通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开发了人员和车辆两套模型,通过二者的匹配,达到提高模型精度的目的.同时,模型针对哈尔滨寒地城市自行车出行方式比重较少的特点,采用了步行和自行车方式预划分,机动化方式先分布,后划分的模型.该模型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模型的确立及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导读:在城市空间结构正快速调整的时期,为解决城市交通日益暴露出的矛盾,建立绿色低碳的交通和城市空间结构,对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而交通领域提出了中国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5D模式。然而这一模式所提倡的以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极大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街道空间建设,因此从街道的视角而非传统城市机动车道路建设的视角看待城市交通,是个有必要进行研究与探讨的课题,有助于梳理与探讨街道对5D交通中绿色出行相关部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城市中高峰期交通过于拥堵,单纯“公交车-步行”的公交出行模式往往满足不了用户 的出行需求,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的引入使得整个城市公交网络演化为更为多样的多模式公交系 统. 通过对中国杭州和宁波具有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的城市公交网络的研究,提出了一个考虑了公 交车站点、自行车站点和公交线路的地理位置信息的多层耦合空间网络模型; 运用该模型研究短距 离自行车骑行和短距离步行对城市公交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短距离自行车骑行和短距 离步行可以降低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同时减少乘客平均出行时间和提高公交系统 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平均出行距离的城市长途汽车客运站布局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客运站布局模式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基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配及最优路径功能,提出了对城市公路客运站点布局的出行效率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结合武汉市的实例,对新旧客运站点分布进行了平均出行距离计算及比较,并得出新布局优于老布局的结论.使用量化的平均出行距离可以从整体上对城市出行系统进行评价,为城市公共设施的布局规划提供有益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当前,城市步行商业街建设方兴未艾,其建设能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人们的心理及文化需要,已成为项目决策者,尤其是城市设计者新的研究课题.分析了城市步行商业街后评价研究的背景和现状,提出了在其研究过程中应注意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并指出了技术途径,旨在为以后的城市步行商业街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资源消耗与能源浪费已经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如何节约能源并合理利用能源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成为一个城市实现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从交通规划的角度,在分析交通节能意义的前提下总结出城市空间节能的总规划策略,即建立"减少交通量的城市空间节能结构".提出四个分策略:分散的集中、功能的混合、可步行城市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本文提出城市交通节能规划策略,以此推进中国城市的生态节能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步行作为一种低碳绿色的出行方式,在城市交通、环境、活力、健康等问题上起着重要的改善作用.本文选取成都市少城片区作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可步行性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将地块尺度、交叉口密度、道路密度、建筑平均高度与Form Syntax方法中的街道可达性、建筑密度、功能混合度结合作为城市空间形态指标,并运用步行指数方法计算了可步行性.结果显示,各指标对可步行性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可达性、交叉口密度、道路密度、功能混合度、建筑密度、建筑平均高度、地块尺度,其中地块尺度和建筑平均高度呈负相关,其余呈正相关.研究指出提高可步行性可从城市空间形态指标的定量设计入手,为健康步行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节能目标下的城市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能耗的相关性分析,认为与街区尺度相对应的中观层面的城市设计是城市节能设计的重要尺度和内容.以重庆江北中心商务区(CBD)为例,运用步行城市理论,从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系统组织、清洁能源输入等方面,研究了具体的城市节能设计方法.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以Landsat5 TM影像数据为基础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提出的设计方法对抑制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城市能耗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车辆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互联网、车联网逐步形成并广泛应用,乘客、驾驶员、调度员、车辆、道路、出行环境及云端得以高效联通,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得到蓬勃发展,巨量时空大数据随之产生与获取,城市交通的发展进入了新技术时代.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引领下,出行即服务、共享出行等新兴理念伴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正逐步颠覆现有的城市交通运行场景与运营管理模式,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领域的发展方向与研究重点.在总结城市交通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新技术时代解决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问题的新思路.随后,分别从交通大数据、共享出行、网联自动驾驶3个方面对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综述.最后,梳理了新技术时代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的相关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枢纽不仅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锚固点,更是人们出行心理的锚固点,在出行者出行活动与城市空间结构认知中具有重要的链接作用.基于城市意象元素分析思考方法,从关注出行者的出行心理及行为出发,具体探讨了基于城市意象分析的城市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目标、作用以及布局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交通的发展是否可持续,直接关系到城市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是中部崛起的关键,对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城市用地与道路网发展、公共交通发展、停车发展、城市交通环境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等六个方面,探讨中原城市群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为中原城市群区域整体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土地利用再谈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城市交通的现状分析了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论述了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前提,是解决21世纪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是实现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通行是公交优先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基于混合动态Agent组的公交优先信号控制,对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和保证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在回顾了国内外公交优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我国公交优先通行技术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探讨了公交优先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交通流三参数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深圳市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和次干道实际调查数据,建立城市各等级道路交通流速度流量和密度三参数间关系模型.可为城市道路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管理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的框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城市交通的具体情况出发,结合中国城市交通控制特点及其他基础设施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的结构框架;对框架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方式以及信息交换模式进行了规划;并对各个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讨论。由各个子系统相互协调构成的有机整体可以有效地控制城市交通状况,减少交通堵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城市交通网络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复杂网络理论和B-A模型为基础,统计和分层解析了南京主城区复合交通网络特征,研究表明:城市复合交通网络由随机网络和无尺度网络共同组成,从而可以实现随机网络的稳定性、可达性和无尺度网络的高效性、成长性的优势互补;经过等级调整后出现的B-A模型中的γ=3的幂次分布,符合无尺度网络结构的基本特征;交通网络复合化的增长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双向增长过程。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交查询系统是一个城市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的建立是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笔者对于该系统的建立提出了区域划分和通过换乘图寻找最优行驶路线的解决方案,它能较好的避开城市交通环境的复杂性,解决换乘次数多时,系统面临过于复杂的计算问题,是一个切实可行又能得到较理想答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城市中的大型公建设施作为主要的交通源,对城市交通产生重要影响.做好各类公建设施的交通吸引分析工作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以至城市规划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武汉市首次进行的交通吸引点调查工作以及其中商业类公建的交通吸引统计分析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微观交通仿真是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VISSIM则是现代交通仿真教学的首选软件之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各种城市交通条件下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以及评价交通工程设计和城市规划方案,研究利用VISSIM构建模拟的城市交通系统,通过VISSIM软件建立并运行交通仿真模型,输出仿真录像和延误、流量、速度等评价指标,并以城市交通系统评价为例,阐述了VISSIM在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及在交通工程设计方案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绿色交通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策略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现状,探讨了绿色交通的内涵及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讨论了如何建立绿色交通体系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