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认证机构建立能力分析与评价系统的首要目的,是保证认证机构所实施的认证过程具有有效性,其次是提高认证过程的效率,同时规避认证机构的风险,把认证机构认证过程的风险降到可接受的程度。认识到这一点,就为认证机构能力分析与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思路和指导思想。认证机构规避风险的切入点,就是识别所从事认证的每个技术领域(或行业)的典型过程、典型产品质量要求、环境因素及其影响、危险源及其危害程度等,综合评价涉及的风险程度,提出适应、降低或回避风险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作为认证机构,要满足认证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就要不断扩大新的认证专业领域,增加许多必要的资源,如认证专业能力识别、评价人员,专业审核员/产品检查人员,专业管理人员等,以确保认证机构专业人员能力和机构整体能力的保持和提高。因此,认证机构建立专业范围的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审核人员队伍素质和能力,决定着认证机构的工作质量和信誉,是认证机构良性发展的基石和根本。然而,随着我国认证事业迅猛发展,审核员队伍素质和能力问题日益成为认证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着认证行业的信誉,  相似文献   

4.
分析认证有效性问题的角度有很多,如获证企业的经济实力及其管理理念与认证有效性的关系、认证工作符合性与认证有效性的关系、认证价格与认证有效性的关系、认证机构的经营策略及其能力(包括审核人员能力)与认证有效性的关系,还有认证机构的认证风险与认证有效性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5.
认证机构是技术评价机构,是由具备资格的人员依据相应的准则,按照规定的程序向社会提供有关产品(服务)、体系、人员符合性认证的服务型企业;其产品是认证服务,表现形式是认证(注册)证书和标志的使用授权;结果是为组织就产品【服务)、过程、体系、人员等已经满足适用要求提供一种有助于市场接受的信任,从而为组织、组织的顾客及利益相关方提供价值。因此,认证机构的品牌也具有一般品牌的基本属性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期,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再次强调,认证机构应建立并进一步完善“能力分析与评价系统”,并就此问题召开大规模会议,在业内开展了深入的探讨和培训。其实,“能力分析与评价系统”的建立与实施一直是各认证机构进行探讨的重要话题和不断完善的工作内容,只是大部分机构倾向于专业分类和审核员专业能力方面的评估与分析,而对该系统对于审核和认证的重要性还理解不够,导致执行层面的分析和评价更多地局限于个人或者审核组专业能力的把握和提升,而很少从系统的角度衡量整个认证机构的“能力分析与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7.
认证机构能力分析评价系统的建立比较复杂,而且不同的认证领域有不同的专业特点。本文以环境管理体系领域的评价系统为主,兼顾质量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国认证机构工作会议上获悉,《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已经发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依据姒证认可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规范认证机构和认证活动的一部重要规章。该办法明确规定了认证机构的设立与审批条件、认证机构及认证人员行为规范、监督检查制度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
认证认可的使命是传递信任。何谓信任?就是相信而敢于托付。根据信用理论,作为认可机构、认证机构从事的认证认可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信用授受”行为。认可机构是认证机构能力的授信方,认证机构是认证结果的授信方,获证组织是信用的接受方,社会及最终用户则是采信方。认证结果被采信是授信方价值的最终体现。认可机构通过对认证机构的评价,证实了认证机构应具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认证认可》2005,(8):45-46
作为第三方技术评价机构,认证机构、检测机构是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实施主体,其特点是“自身的能力和信誉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提供服务和信誉保证。认证机构,检测机构通过参与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壮大了国内认证服务行业的力量,为我国的对外贸易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认证机构是认证过程的主体,其审核人员代表认证机构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文件审查和现场审核,并提出评定意见。在认证活动中,确保认证机构的公正性,对认证市场的信誉至关重要。然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认证市场的信誉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经济因素是影响认证有效性的根本因素。力图解决认证有效性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认证机构(包括其认证人员)经济利益与认证有效性之间的矛盾;同时,建立起适宜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使认证机构的经济利益与认证有效性成正比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认证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认证认可》2012,(10):7-14
2012年9月5日至7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召开2012年高端战略研讨会。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晓岚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认证认可》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徐德峰主持会议,业内13家认证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围绕“突破瓶颈——认证机构人力资源建设的方向与策略”进行了专题研讨。目前,人力资源建设已经成为制约认证机构发展的瓶颈,同时也是认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具有战略性的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树立认证的公信力,满足认证各项工作的需要,发挥认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证机构必须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人员队伍。研讨会上,各位代表围绕主题,结合各自机构实际情况,对认证机构在人力资源建设方向与策略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交流。本刊特将各位代表的观点辑要,与广大读者共享对这一行业共性问题的思考成果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人员流动是一种常态,也是一个行业活力的体现。正是得益于流动,认证这一新兴行业才能拥有现在这样的人才规模。但近年来,每每提及人员流动,不少认证机构当家人似有一肚子苦水,无奈乃至愤懑溢于言表。这些饱受认证人员无序流动之苦的认证机构当家人迫切希望结束无序状态,建立健康有序的认证人员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认证机构的社会职能和使命是传递信任,保证企业和社会相关方之间的信息对等,进而促进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规范运作就是要求认证机构建立保证认证活动公正、科学和规范运行的业务管理、人员管理及认证风险识别和防范的内部管理制度,有效施行对认证活动的规范和管理,保证认证结果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6.
认证机构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国认证行业的信用体制却仍是一个空白。鉴于认证行业独具的技术性和特殊性,国家质检总局于2008年正式设立姒证认可领域信用体系研究》项目,希望通过总课题以及姒证领域中介机构信用评价体系研究》、姒证领域从业人员信用评价体系研究》等子课题的研究和姒证机构信用评价准贝吩、《认证领域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准贝惨的制定,建立认证领域信用保障体系,健全认证行业信用体系,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互补充的监管和保障机制,以打造良好的认证行业环境和文化,培育认证责任主体的信用意识,规范行业执业行为和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7.
对GB/T 27021标准“能力”原则的理解 1.原则内容 GB/T 27021标准4.3“能力”指出,认证机构的管理体系所支撑的人员能力是认证提供信任的必要条件。能力是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24日,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在全国认证人员注册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讲话。孙大伟指出,认证人员是认证认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认证人员的能力、素质、工作水平和职业操守是影响认证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12年6月,国家认监委发布了《认证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国认可[2012]52号,以下简称纣旨导意见》),要求认证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认证认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指导意见》要求“到2014年所有依法设立的认证机构应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国家认监委……适时建立认证机构社会责任报告的分级评价制度,指导机构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20.
认证人员素质是认证认可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认证认可是一个智力与人力资源双密集型的行业,认证人员是认证认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认证人员的能力、素质、工作水平和职业操守是影响认证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