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祠堂是徽州民居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分析屏山祠堂建筑与民宅建筑的异同点,阐述徽派建筑之屏山村明清祠堂的建筑形制特征。分析了祠堂与民宅建筑关系的处理方法,对当代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革命歌曲的产生是政治性与音乐性高度结合的结果。皖西地区的革命歌曲或吸收皖西当地音乐因素、或改编当地的原有音乐作品、或重新创作全新的革命音乐作品,但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创作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皖西当地音乐的特质,裹挟着皖西文化符号,也绝不是简单的旧曲新唱,而是在特殊的革命历史环境中注入革命精神血液的新生。  相似文献   

4.
长春市建筑形象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的建筑形象对提升其总体形象及魅力具有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从长春市现有建筑形态和建筑色彩两方面进行调研分析,结合长春市特有的地域性特征,提出对长春市建筑形象进行整体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集中分布于北京内城的清代王府建筑是首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规制也展现中国儒家礼制文化.恂郡王府作为第二等级的王府建筑,关于该府的研究多集中在历史学领域,而对其历史沿革、建筑规制、空间布局特征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以恂郡王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历史地图对比、现场调研、空间句法等方法,研究该王府建筑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建筑规制、空间布局特征.拓展和深入清代北京王府类建筑的基础研究,为首都名城保护与更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皖西地区地理特征和不同种类土壤分布,选取了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监测点,采取改进的沙箱渗透法开展田间持水量及其分布特征实验研究,给出了成果。  相似文献   

7.
云南罗平布依族民居建筑空间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云南罗平县腊者村布依族村寨民居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从住宅空间结构、住宅空间形态以及住宅空间功用三个方面阐释了布依族民居的建筑空间的特点.从而挖掘罗平县典型布依族民居建筑文化的特质,旨在保护民族文化资源,以期在新时代民族建筑现代化创作中予以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建筑尺度与人的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筑实例分析,阐述建筑尺度与人的心理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正确把握建筑尺寸,体现建筑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云南罗平县腊者村布依族村寨民居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从住宅空间结构、住宅空间形态以及住宅空间功用三个方面阐释了布依族民居的建筑空间的特点。从而挖掘罗平县典型布依族民居建筑文化的特质,旨在保护民族文化资源,以期在新时代民族建筑现代化创作中予以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根本条件之一,建筑是人类按照实用的要求,在对自然界加工改造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实体;同时又在这个加工改造中,运用了美的规律,注入了审美理想,显示了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建筑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有着自身的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体现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的、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建筑的造型美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上。  相似文献   

11.
祠堂是封建宗法制度下的重要建筑类型,它是聚落中最有代表性的公共建筑,对徽州传统村落的规划和空间形态结构影响深远。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黟县屏山村祠堂规划选址、平面形制、构成元素等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屏山村祠堂与村落、民宅的空间关系以及空间特征与功能,总结出屏山村祠堂特有的空间组织结构及承载着尊重自然、凝聚宗族、突出伦理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2.
符号是文化历史的浓缩精华,乡土建筑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用符号传递了它的思想内容及文化内涵,在一定时期和地域内形成了一些特定符号,是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生活文化的反映。从乡土建筑的现状,运用西方符号学理论阐释南充田坝会馆的形式及其内涵,将二者分析进行有机结合,对乡土建筑细腻的文化价值发掘、揭示和展现,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揭示出符号学对乡土建筑文化价值的保护及挖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也给当下建筑师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传统建筑中的模糊空间,探求了模糊空间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模式和相应的处理手法,希望有助于吸取传统建筑文化营养,启发设计思路,创作出具有时代性和民族特色的建筑。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建筑语汇中的月台具有增加建筑气势,加强传统庭院空间的丰富性与层次性的功能,是展示建筑等级规模和举行祭典仪式的场所,也是日常起居及迎宾、愉宾的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内涵丰富的场所。解读中国古代建筑殿前月台的文化涵义,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启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结合汝城古城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等因素,探讨了汝城古城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对古城的"三山、两河、一城、四老街"的整体空间形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四街三巷"的街巷空间,研究了当地建筑的类型和建构特色,以揭示汝城古城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从技术思维的逻辑分析出发,对建筑空间进行了新的解析研究,依据人对空间的基本需要关系,经归纳与演绎方法的综合应用,建立了空间基本约束与空间缺陷等空间解析的新概念,认为第一类空间缺陷影响的是空间的“健康”特性,第二类空间缺陷影响的是空间的“生态”特性.并从新的视角分析了现代建筑空间的健康特性、生态特性等,希望以此探索空间构筑的绿色建筑之路.  相似文献   

17.
巴蜀摩崖佛殿空间类型及营建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蜀地区拥有全国范围内最丰富的摩崖造像和摩崖建筑遗存。从空间本质上阐述了摩崖佛殿的空间形制的历史沿革及其分类,并结合大量实例,从视线、尺度、光线及空间的内外流动等方面剖析了巴蜀地区摩崖佛殿建筑的空间特色及其营造手法。  相似文献   

18.
集中式高校食堂设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两个建成的集中式高校食堂为例,探讨了集中式高校食堂的功能构成、流线设计、空间及停车组织,并分析了集中式高校食堂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明清故宫太和殿、长陵恩殿、太庙前殿三座皇家大殿的综合比较,发现外观极为相近的三座大殿在内部结构、外部空间布局和使用功能上有一定差异,但更深入的研究则揭示以每座大殿为主体的建筑组群布局有着确定的传承关系,同时它们的使用功能也通过皇族人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非彼此孤立。结论有助于人们深入和全面的了解明清皇家大型殿宇建筑的外在形式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