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渤海海域新近系河流相油田开发初期潜力砂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海域新近系河流相油田投产后储量变化研究表明,在油田开发初期,开发井钻遇新的含油砂体是储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占油田总储量的30%,为合理把握油田储量规模、科学部署开发设施及确保开发效果,在油田开发初期阶段研究探井未钻遇的潜力砂体意义重大。依据渤海新近系成藏理论和十多个已开发河流相油田钻井证实含油砂体的成功因素,论证潜力砂体含油可能性高的3种类型,依据相控储层描述技术开展潜力砂体的定量描述。该技术成功应用于BZ油田滚动扩边块3井区,钻前预测的潜力含油砂体储量近8×106m3。在近几年油田开发初期阶段预测和论证的潜力砂体中,开发井钻后67%的潜力砂体储量得到落实,达到了合理部署河流相油田开发设施的目的,提高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薄差储层预测技术在葡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南油田葡一组油层属薄差储层,用普通波阻抗反演方法难以解决薄砂体识别精度低的问题。在忠买于原始地震反射的波阻抗反演数据体基础上,针对本区自然电位曲线对砂泥岩识别明显、深侧向电阻率曲线对含油性判别较好的特点,结合构造建模、小层精细划分和对比,利用地质统计和建模技术,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并同位协同波阻抗反演结果进行自然电位和深侧向电阻率体的岩性模拟,建立储层岩性预测模型。模拟结果的地质统计特征与原始数据的统计特征相符,用新完钻的18口井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砂体预测厚度符合率达78%,能够较好地解决油田薄砂体储层横向预测难题。  相似文献   

3.
河流相储集层一般具有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储层预测难的特点。传统地震预测方法是根据全频段信息进行研究,模糊了不同频率信号所携带的不同地质信息,降低了其预测精度。基于短时窗傅里叶变换的频谱分解技术,可将地震数据由时间域变换到频率域,生成的振幅频率体和相位体可用来检测薄层及地质异常体横向不连续性,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基于此,首先根据已钻井的测井、录井等资料,建立了河道砂体正演模型,得到正演记录,并对正演记录进行时频分解,分析河道处响应特征,用于河道砂体的追踪识别。然后,对目的层段进行时频转换,提取振幅体频率切片,刻画出古河道的形态特征,并提取相位体切片,识别出断裂分布特征,指导了有利储层的预测。该技术在古河道砂体预测中的成功运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地震反演技术是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测井约束反演是开展储层预测常用的反演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测井约束反演的技术原理,以滨里海盆地A油田为例,首先从岩性、测井响应和地震剖面特征三方面,对工区内储层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然后分析了测井约束反演中测井曲线的标准化、合成记录与标定、子波提取和建立地质模型等一些关键技术环节,结合得到的反演结果,对有利储层砂体的展布、厚度等进行初步分析,发现砂体发育的总体趋势为西南侧厚,东北侧薄。最后认为工区的西南部埋藏较深处为有利的目标区域,为该区今后的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胜利油田油气勘探的逐步深入,薄储层成为重要的勘探方向之一,但其预测也一直是个勘探难题。因此针对其识别,开发了多元线性回归薄储层预测技术,研发了油藏表征系统软件。该方法在多种属性优选的基础上,建立了储层厚度与伪熵、混沌等优势地震属性间最优化定量计算关系,刻画了薄储层在平面上的分布趋势,进而掌握储层厚度分布特征。在阳信洼陷沙一段滨浅湖薄层砂体预测中,该项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较好地反映了生物灰岩储层平面上的展布特征,对胜利探区其它类型的薄储层油藏勘探,起到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惠民凹陷商河油田商一区油气储层经过近40年的勘探开发,挖潜难度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搞清该区剩余油分布规律,充分利用研究区丰富的岩芯、测井等资料,对沙二下亚段三、四砂组河口坝储层的垂向级次划分、单一河口坝识别及发育特征、垂向演化规律等开展精细研究。结果表明:河口坝储层发育5级构型界面,其中五、四级界面的成因类型分别为洪泛泥岩、砂体披覆泥岩,三级界面的成因主要为物性差异沉积、成岩钙质砂岩,并进一步细分为泥质夹层。物性夹层和钙质夹层3类;三级界面中泥质夹层的横向连续性好于物性夹层和钙质夹层,延伸距离为300~800 m,沿河口坝进积方向,在坡折带处夹层倾角最大可达8°,至湖盆内部夹层倾角一般小于2°,沿垂直于砂体推进方向,夹层倾角一般低于1.5°;储层顶面高程差异、坝间沉积、坝缘侧向交错叠置、曲线形态及砂体沉积厚度差异是单一河口坝侧向边界的4种识别标志;基准面的升降变化控制了沉积砂体间叠置关系,决定了河口坝砂体的沉积厚度及储层物性特征。该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商河油田及相似油田开展后期剩余油分布预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BZ油田是渤海首次发现的大型复杂河流相稠油油田,具有平面上呈窄条带状分布(平均宽度300 m)、纵向叠合程度差、厚度薄、层间矛盾突出、含水上升快等特点。该油田开发难度大,目前并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从精细地质油藏研究入手,运用镜像反映和势叠加等渗流理论,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渤海海上窄条带状砂体精细刻画、水平井产能评价、水平井井网优化部署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渤海X油田古近系沙三段扇三角洲砂体地质模式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扇三角洲相沉积砂体是渤海油田目前中深层主要含油气砂体之一,其砂体横向变化快,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砂体连通性复杂,给油田有效注采井网的建立带来了挑战。X油田含油层段位于古近系的沙三段,为一套以扇三角洲相为主的沉积体系。由于X油田10口开发井实施后,砂体发育特征、流体系统与钻前认识不一致,且变得更为复杂,钻前对地质模式的认识已不能满足油田生产实际需要。因此,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地震及测井等多种资料,从沉积模式、砂体发育特征、油藏模式3个方面开展研究区地质模式的再认识研究,并利用油田试采后的生产动态资料,验证了油田地质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 ,特别是注水开发过程中 ,为了提高油田注水效率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要求掌握油藏范围内单一储集砂体及渗流屏障的纵横向分布特征。然而 ,由于陆相地层纵横向相变快 ,常规的小层对比方法往往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地层的等时关系 ,因而井间砂体的准确对比及砂体时空分布一直是陆相油田储层研究的一大难题。本文探讨了在陆相油田开发阶段进行油藏范围内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展示了湖泛面识别和对比的新方法 ,总结了储层的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建立、流动单元划分以及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预测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渤海S油田为大型岩性一构造稠油油藏,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的高含水阶段。根据钻井、测井资料,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对研究区进行了多级次基准面旋回的识别与对比,分析了基准面旋回对沉积特征、储层物性、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基准面旋回内不同部位剩余油的富集规律。研究认为:(1)基准面下降晚期、上升早期,砂体面积广,厚度大,储层物性好,剩余储量易于动用且多连片分布;(2)基准面下降早期、上升晚期,砂体面积小,厚度薄,储层物性差,剩余储量不易动用且零星分布;(3)基准面下降中期、上升中期,剩余油储量中等。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流沙港组储层以低渗、特低渗为主,砂体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变化快,连通性复杂,在开发过程中面临注采不受效、油井自然产能低、地层能量补充困难等难题,找出如何有效开发此类油藏的关键。从影响产能因素入手,采用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刻画优势砂体分布,指导井位部署;采用梯形井网技术,垂直物源钻井,顺物源布井,利用勾型井纵向增加生产厚度,水平段平面横穿多个河道,降低砂体叠置引起的注采风险,实现立体注水;采用后效体射孔技术,提高储层渗流能力,实现油井增产、注水井增注;深化注水水质对开发影响,采用纳米级水处理技术,降低储层伤害,实现油层保护。该精细注水配套技术系列推动了涠洲A油田流沙港组采用常规井网、300~500 m大井距的有效注水开发,这也对后续其它海上类似低渗油田的开发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滩坝砂岩是八面河油田北部沙子岭地区沙四段的主要储集类型,它具有储层薄,横向变化快,分布规律复杂等特点。利用古地貌分析技术、综合相控砂体预测技术和有色反演来开展针对滩坝砂岩的储层预测工作,弄清了沙子岭地区砂体发育有利部位为鼻状隆起带和环隆挠曲带,精细刻画出区内各砂组砂体沿隆呈多排串珠状的展布模式,在挠曲带高部位钻探了JX36井,结果显示预测结论准确,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滩坝砂体薄储层预测方面,单纯的应用地质分析方法和地震预测方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建立一套适用于现有资料和技术条件下的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东营凹陷沙四段为例,提出了基于滩坝砂体成因层序特点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层序地层研究,明确滩坝砂体发育区;其次,分析滩坝砂体的地质-地震响应特征,选择针对性的储层预测方法和地震属性参数组合;最后,对目标层段进行多属性分析确定有利相带。井震结合精细描述滩坝砂体。应用该方法,对东营凹陷沙四段滩坝砂体的预测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地质分析与地球物理技术的综合应用是预测描述薄互层储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腹部YJ油田西山窑组储层非均质性强、孔渗性差异大,相邻井产能相差悬殊,了解储层的分布形态和砂体叠置关系是该油田开发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利用测井信息来解释或评价沉积相的方法。首先对方法的原理进行了阐述;然后重点利用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声波时差等测井曲线的形态、幅度、数值等信息,建立其与沉积微相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对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进行了描述;最后以西山窑组Ⅱ砂组为例,从单井分析、剖面对比、平面展布3个层次研究了沉积微相,勾绘出砂体展布形态,认为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砂体储层是YJ油田勘探和开发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5.
针对薄储层边界识别精准度不高,储层含油性预测吻合度较低的现状,引入了S变换方法.S变换可将短时窗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的优势组合,对地震信号采取频率自适应采样的方法,得到的单频信息更加准确,能够更有效地解决薄储层描述中存在的问题.利用S变换分频及吸收衰减属性对草桥油田沙三段主力含油薄储层砂体进行描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确定主力砂体的超覆边界,对含油性给出了高效预测,结合实钻井开展地质综合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滚动勘探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渤海油田储层多为疏松砂岩,原油黏度高,油井产能低,在油井生产中若放大生产压差将会面临出砂的风险。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井产能,提出了适度出砂与水平分支井相结合的单井增产技术,产能预测是实现该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环节。水平分支井具有一个或多个分支,且地层出砂后含砂流体的流固耦合使得渗流机理更加复杂。运用等值渗流阻力法,考虑近井地带流固耦合渗流与水平分支井变质量管流耦合因素,设计了适度出砂水平分支井产能预测模型及产能预测软件。应用该模型对渤海S6油田10口井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指标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地震反演的分辨率大于10m,厚度小于10m的储层砂体在地震反演结果中常常相互叠加,不能单独预测出来,降低了预测精度和预测结果的应用。因此,利用地震资料预测薄(互)层砂体是目前储层预测的一个难点和前沿课题。虽然宽带约束反演表面上能提高分辨率,但那是伪分辨率,不仅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而且计算量大。将随机分形模拟与Seislog软件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能预测厚度5m左右的砂体,不仅预测精度较高,而且计算量小,在微机上很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8.
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西是为提高最终采收率和提高油田产量而进行聚驱上返的区块。利用密井网区的开发井测井资料,研究了油田开发区块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同时给出了本区二类油层的界定标准。将区块储层分成高弯曲分流沉积砂体、低弯曲分流沉积砂体、内前缘相枝状三角洲沉积砂体、内前缘相过渡三角洲沉积砂体、内前缘相坨状三角洲沉积砂体五种类型。研究了各种砂体的非均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三塘湖油田湖218区块西山窑组地震反演以及单一地震属性储层预测效果差,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着油田的开发效果。针对研究区储层预测现状,采取三步走的策略实现了三角洲储层的有效预测:首先分析地震属性与砂地比的关系,优选相关性较高的地震属性,通过多属性拟合得到砂地比展布图,明确沉积相宏观边界特征;其次分析各井沉积微相与地震波形的关系,建立6种典型的地震相识别图版;最后结合宏观边界特征与沉积微相地震识别图版绘制研究区沉积微相分布图。结果表明,采用地震多属性拟合与地震相相结合的方法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体现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储层研究中资料分散、联系不紧密、定量化标准和一致规律性缺乏等问题,应用储层地质知识库理论,以大庆长垣油田喇萨区块葡一组辫状河储层为例,利用密井网测井、沉积、物性分析和卫星照片等资料,分析储层砂体层次类型和规模,对比辫状河和心滩坝的充填样式和定量规模;根据辫状河道砂体储层构型要素和几何特征,构建辫状河储层地质知识库.结果表明:大庆长垣喇萨区块葡一组辫状河储层分为古河床范围砂体带(五级)、辫状河单砂体(四级)和落淤层(三级)3个构型单元级次;按照充填样式、定量规模和物性特征,划分辫状河单砂体的辫状河道和心滩坝2个构型要素.该研究结果获得辫状河沉积储层不同级次的构型要素与砂体的规模、方向、几何形态及厚度等定量地质知识,为提供类似区块辫状河储层地质建模和预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