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对影响稳定塘性能的两个主要因素-生化和水力特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离散进料的数学模型,并研究了利用示踪实验鸪实际技术水力停留时间的方法,从而使稳定塘的设计更为合理,并有利于在我国推广使用稳定塘技术。  相似文献   

2.
稳定塘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如果塘系统防渗处理不当,会导致地下水的污染.把稳定塘中污染质的下渗过程看作一种单元系统,提出了概化的稳定塘中污染质下渗单元耦合功能模型,对各功能层的功能进行了描述.通过对国内外功能模型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符合我国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东北地区稳定塘底泥沉积情况,通过试验提出了底泥沉积量预测模式.对齐齐哈尔和安达两市稳定塘底泥沉积量实测与理论计算结果可知,该预测模式较精确地反映了我国严寒地区稳定塘底泥沉积情况,同时对与之气候条件相类似的地区稳定塘生产运行管理和设计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者采用了稳定塘系统处理胶州市城市污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斜板沉淀池──厌氧塘──兼性塘──好氧塘的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其技术可行、操作简便、运行可靠、建设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或接近二级处理厂的出水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然河流稳定塘对新沂河北偏泓进行了水体净化实验,在不同停留时间下,对完全储存塘和连续出水塘两种状态下的水体主要污染指标去除性能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利用稳定塘处理污废水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调研测试表明,东北地区稳定塘普遍存在底泥淤积严重,因此较全面地论述我国东北严寒地区稳定塘底泥组成、成因及降解过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严寒地区稳定塘底泥沉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调研测试表明,东北地区稳定塘普遍存在底泥淤积严重,因此较全面地论述我国东北严寒地区稳定塘底泥组成,成因及降解过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东北地区稳定塘底沉积情况,通过试验提出了底泥沉积量预测模式,对齐齐哈尔和安达两市稳定塘底泥只量实测与理论计算结果可知,该预测模式较精确地反映了我国严寒地区稳定塘底泥沉积情况,同时对与之气候条件相类似的地区稳定塘生产运行管理和设计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钱塘江某海塘整体稳定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研究软土地基上海塘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强潮河口海塘引入塘前滩地高程作为基本随机变量,并进行整体稳定的可靠性研究,以钱塘江某海塘为例进行分析,得到了可靠指标和失效概率,对影响海塘整体稳定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指出塘前滩地高程在海塘整体稳定可靠度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稳定塘作为城镇污水灌溉前处理的经济性,得出以灌溉为目标比以排放为目标的稳定塘节省占地60%左右,节约基建投资20%—69%,年经营费用减少20%—60%。总费用节省30%—60%。  相似文献   

11.
为防止移民安置带来新的水环境污染,根据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安置区建设的施工期与运行期的规模与污水的生物性质不同分类研究污水处理方案.施工期中将生活与生产废水分开处理.运行期中生活污水的处理模式主要分为接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模式、分散处理模式和集中处理模式,处理方案以因地制宜,操作简单和接管优先为原则.将移民安置点按人口进行分类,人口规模≤200人为小型移民安置区,200人〈人口规模≤1000人为中大型移民安置区,〉1000人为特大型移民安置区.参考了澳大利亚的"非尔脱"技术、韩国的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美国的高藻类塘系统技术和国内的化粪池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制定了适合小型移民安置区的三格化粪池+自然稳定塘技术、适合中大型移民安置区的三格化粪池+厌氧池+人工湿地、适合特大型移民安置区的三格化粪池+沉淀池+人工湿地等三个典型复合污水处理技术,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兼顾了水资源、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达到安置区污水排放标准,保护移民安置区的水环境.  相似文献   

12.
自然河流稳定塘污水处理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沭河主道区王庄闸上游段常年受工业和生活污水下泄,使新沂河北偏泓及近海生态环境严重受污染的现象,在新沂河北偏泓进行了水体净化试验.试验是在不同的出水停留时间下,采用完全储存塘和连续出水塘两种状态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完全储存塘状态下的除污率高于连续出水塘状态下的除污率,在其他方面比较,两者各有优缺点.通过试验,对于利用自然河流稳定塘除污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合半地下污水处理池平移工程实例,介绍浮力法平移的方法和技术要点。工程实践证明:该平移技术固然受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但只要在使用前进行严格评估,还是可以成为地下或半地下工程平移的一项有效技术,与传统的平移技术相比,有较明显的优越性。该平移技术应用中,附加气囊应用是地下箱体结构浮力法平移技术的关键,可解决箱体自身浮力不足、调整重心偏移及坑内水位控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浮萍塘中氮素形态转化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水生植物塘对氨氮的去除能力,考察生态相构成复杂的浮萍塘中氨氮、氮氧化物和有机氮在底泥、水体和水生生物间的迁移转化过程,构建包含6种N组成形态及12个反应历程的氮循环迁移模式,并通过实际工程运行数据对该模式的应用普遍性进行验证.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中各形态氮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1~0.89,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浮萍塘中各形态N在水体、底泥和水生植物间的迁移转化.在该模型中,除浮萍中的氮对模型参数变化略敏感,其余各形态氮稳定性强.因而,该模型整体表现为一个稳健的系统,具有较高的预测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生物-生态协同工艺深度处理城市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碳源含量低、营养盐含量高的城镇污水高效、低耗地脱氮除磷,提出以生物、生态协同组合模式脱氮除磷.试验规模为100 m3/d,其中生物段为悬浮式活性污泥系统,生态段为人工湿地和稳定塘的串联系统.根据进水特征和单元工艺的特性调节单元工况类型和运行参数,合理分配两段污染物负荷,协同组合两段工艺,达到生物段灵活、高效性和生态段低耗、稳定性的最佳结合.研究表明,生物段HRT 6~8 h、人工湿地水力负荷0.34~0.54 m3/(m2.d)时,组合工艺COD去除率为90%、TN去除率为60%~80%、TP去除率为99%,出水可作为湖泊的补充水源利用,达到保护湖泊生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马堤、杨柳船行堤现存的工程主要问题 :堤身单薄矮小 ,堤身堤基渗漏、脱坡 ,江岸崩塌严重 ,抗冲刷能力低 ,建筑物破损漏水等 ,经过抗滑稳定和渗流稳定计算 ,提出了确实可行的加固处理方案 :堤身加宽加高 ,浆砌石护坡 ,江岸抛石固脚 ,干砌石护岸 ,填塘压浸 ,建筑物加固处理等 .使堤防标准得以提高 ,江堤防洪能力增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