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配电网馈线联络的不断加强和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使网络重构成为可能,通过对网络开关的调度控制来优化调整配电网的网络结构,从而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在传统经济性重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供电可靠性,提出了一种计及网损和系统停电损失的智能配电网优化重构模型,并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对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优化重构问题的求解,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和算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主要针对中压配电网运行时在满足可靠性的基础上如何降低线损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多种群遗传算法进行了中压配电网网络优化(即重构),并建立了最小网损配网重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配网重构算法的有效性和配网重构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位置和容量不合理的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会对配电网的网损、电压稳定性及可靠性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导致风能、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非充分利用的问题。以实测的风力发电机出力数据为支撑,采用配电网柔性交流输电系统(distributed 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DFACTS)对配电网潮流进行优化减少对DG位置和容量限制的方法,仿真模拟不同时刻风力发电机出力和负荷的双重变化,并对系统的网损、电压水平和可靠性进行分析,经IEEE36配电系统验证表明:在大量投运DG的配电网上加装DFACTS设备起到降低网损、稳定系统电压和提高可靠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配电网损耗一直是供电企业考核的重要指标,配网线路复杂,分支多,精细化线损带来的成本效益计算困难.以配电网综合节能降损为目标,基于全时空节能要素特征,从时间、元件和费用维度建立全寿命周期内的全网成本指标和节能降损效益指标,并利用融合层次分析和基于交叉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的改进VIKOR方法对配电网综合节能效果进行评价,给出配电网综合节能降损的最优设计方案.最后,利用中国某地区配电网算例验证该文所提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配电网自动化线路的负荷概念分析,明确了配网自动化线路负荷控制的结构以及功能,对当前配网中的自动化线路负荷进行分析,在了解了当前配电网线路运行状况的基础上,优化配网的自动化线路负荷配置,提高配电网运作效率,保证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为提高配网自动化线路的适时规划,合理规划配电网,减轻配电网线路的压力,优化配电网接线方式,推动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模式,减少用户的停电时间。  相似文献   

6.
基于诊断策略遗传算法的配电网络重构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减小网损,提出基于诊断策略遗传算法的配电网络重构方法.针对基因诊断策略,提出新的编码方案,改进遗传操作。对优质基因进行诊断,存入优质基因库;并且将诊断出的劣质基因(即不可行解)通过打开回路和连通孤岛的方法,将其修复为可行解,从而提高收敛速度和遗传算法搜索效率.最后对典型IEEE 33节点和IEEE69节点测试系统进行网络重构仿真实验,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并与快速支路交换算法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表明了该算法可有效减小重构配电网的网损.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馈线自动化系统对配网可靠性的影响,从馈线自动化发展的角度,分别对装设重合器-分段器型馈线自动化、集中式馈线自动化系统的两种配电网建立可靠性计算模型,计算系统可靠性指标。装设重合器-分段器型馈线自动化的配网,可靠性算法根据故障后开关元件动作逻辑确定。装设集中式馈线自动化的配网,可靠性算法考虑"三遥"开关故障概率、线路故障后动作逻辑等因素。最后对实际算例计算可靠性指标,对比上述两种自动化系统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配电网具有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特点。本文提出免疫遗传算法的方法来解决配电网重构问题,以减小网损。配电网重构属于大规模、混合整型、非线性组合优化问题。免疫遗传算法在传统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借鉴生物免疫机制中的抗体的多样性保持策略和记忆抗原的特点,大大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能力。该算法将遗传算法中的二进制编码改进为整、实数混合编码,提高了计算速度和精度,同时引入了疫苗接种概念,能有效抑制算法在进化过程中退化现象。实验表明,免疫遗传算法具有更好的全局收敛性,同时加快了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今配电网线损大的问题,构建以网损最优为目标函数的配电网重构数学模型,提出二次协作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模拟渔夫捕鱼算法的局部寻优能力来寻找遗传算法的初始种群,再通过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寻找最优解,从而提高算法的搜索效率.对IEEE 69节点测试系统的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配电网重构数学模型能有效地降低配电网中的网损;所提出的二次协作优化方法具有搜索效率高、性能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配电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对其进行网络重构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网损最小.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并在遗传算法中引入了模糊理论,建立了模糊控制器,对交叉率和突变率进行模糊控制,从而很好地解决了配电网络的重构问题.通过算例的分析比较,说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应用模拟优化算法对一个县级电网进行供电可靠性评估,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和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和分析配电网络中各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简化配电网络的结构,并提出完善供电可靠性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引起的电压越限和电能质量下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具备自适应特性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方法. 建立了光伏、风电两种典型分布式电源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功率输出特性. 构建了同时考虑发电成本、环境成本、有功网损折算成本三项指标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模型. 针对多目标函数和多约束条件的优化配置模型,应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求解,实现学习因子和惯性权重自适应调整以提高算法的寻优性能,由此得到分布式电源的最佳接入位置和容量. 最后,以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为例进行仿真验证. 结果表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与传统粒子群算法和混沌粒子群算法相比,求解得到的优化配置方案可达到更好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电力通信网高可靠性的业务承载要求,尤其是35 kV及以下边缘接入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的电力通信网线路优化方法。在最小建设代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网络的可靠性和业务分布的因素,设计了电力通信网线路优化的问题模型,最后利用粒子群进行求解。经仿真验证,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规划方案的灵活性和全面性,为电力通信网提供有效的线路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基于情景分析和柔性约束规划的配电网灵活规划方法.采用多情景方法求得未来多种可能负荷情景下的电网最优规划方案,得到各待选线路在各情景下的被选情况,并根据各种情景可能出现的概率,提出依据电网可靠性要求和线路被选概率的大小选择各条待选线路,形成具有较好适应性的电网灵活规划方案.上述方法可根据电网的实际情况,允许一些线路在Nˉ1的情况下出现一定的过负荷,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使多种规划方法的相互配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风力发电接入配电网,对配电网的可靠性产生影响. 采用拉丁超立方采样和改进的同步回带消减技术建立风力发电机出力多场景模型. 根据配电网中负荷的重要程度,定义等值有效负荷. 以等值有效负荷最大为目标建立配电网孤岛划分模型. 对最小路法进行改进,计算在不同场景下负荷点在孤岛划分范围内的概率,求得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 在IEEE-RBTS Bus6系统上进行仿真,算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把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故障树分析法运用于飞机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不但能计算出飞机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而且可以方便地给出每个部件或几个部件对配电系统整体可靠性的影响大小,分析系统中的薄弱环节,避免传统飞机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中分析复杂,减少了计算量,弥补了传统故障树分析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用户对电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成为配电网的工作重点,而配电网自动化也成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故障检测、隔离和供电恢复的控制完全不依赖主站干预的新一代配网自动化系统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为使配网规划、运行等相关人员快速、全面、准确地掌握市区10kV配网线路信息,提出将10kV配网线路按照基于线路物理属性的直接法分成若干线路段,对每一段线路的保护配置、线路型号及载流量、用户情况、供电容量、供电区域、同杆线路和操作注意事项等信息分别进行搜集与整理,建立市区10kV配网线路信息数据库,并通过设置链接的方式将该数据库中的信息嵌入至市区供电公司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市区10kV配网线路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实践证明,采用该管理方法能大幅提高配网调度、运维等工作的效率,对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配电网网架优化是一个多目标综合优化问题,粒子群算法因其易实现、收敛速度快等特点逐渐成为电力系统优化领域研究热点之一. 针对粒子群算法易陷于局部最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策略的改进粒子群算法,动态地将粒子聚类为三种级别的粒子并对应采用不同的学习模型更新速度,增强了粒子群体多样性和全局搜索能力. 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算法在配电网网架优化问题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