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西部大开发之际,加快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通过运用系统工程中的ISM(解释结构模型),来分析影响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层次关系,从而找到影响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表层原因、中层原因及深层原因,为我国当前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扼要论述了东、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指出了加速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前提条件以及它给西部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效应,同时还针对当前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滞后的严峻形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西部地区应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来实现新的经济跨越。本文就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及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等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扼要论述了东、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指出了加速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前提条件以及它给西部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效应,同时还针对当前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滞后的严峻形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是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西部大开发能否持续发展 下去,关键在于西部的人力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认为农民科技素质不高是造成西部地区农村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西部地区农村科技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西部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西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探讨了西部地区农村科技培训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并为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及提高培训实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转型发展的地区,西部地区面临着体制转换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转型时间的产业基础,资本形成,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包含有知识经济发展的多种不利因素。西部地区应依托现有的相对完整的工业系,高科技优势,以及国家的产业倾斜和地区倾斜政策充分利用知识经济提供的成果,加快对现有传统产业的改造,同时发展知识产业,塑造新的高科技产业,进而带动西部地经济的面起飞。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等原因,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力资本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基于1993—2011年的经济数据,实证考察了人力资本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作用,但人力资本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产出弹性却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灰关联分析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对利用外资额、R&D投入、信息资源、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比重、耕地面积、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面积铁路、公路密度等经济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缺乏,进而提出开发西部地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台投资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西部地区要想加速发展,就应该充分利用港澳台投资,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经济上的飞跃。从东、西部地区的港澳台投资数据出发,具体分析东、西部地区港澳台投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西部地区吸引吸引港澳台投资的对策: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主动“走出去”,扩大对外宣传力度;发展教育,努力吸引人才。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一些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城市问题"相继出现,并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学术界也纷纷出谋划策,探求治病良方.郑州市地处中原,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进行了包括环路建设、"畅通工程"等在内的多种建设与管理措施,保证了郑州市城市化进程的顺利展开.然而其中心区的交通瓶颈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此问题在中西部大、中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从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规律入手,对郑州市中心区的交通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选择与构建正确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加速西部地区城市化、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新世纪西部地区不应选择农村城市化战略,西部地区未来城市化战略的正确选择应该是市场主导型的城市化战略,其核心是城市化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市场的选择。西部地区最显的特点是城市短缺,无论城市数量还是城市规模都存在巨大的扩张空间。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必须走现有城市扩张之路,重点发展中心城市。推进西部城市化进程必须转变观念,科学规划,区域协调,东西联动,加强政府对城市化发展的引导,构建要素流动与集聚新机制,改革城镇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东江源区已列入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破坏环境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型,东江源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是生态农业旅游业和稀土、钨及森林资源丰富,劣势条件是区位偏僻、交通不便、人才缺乏。为此东江源区需要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控制稀土、钨资源开发强度,真正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实行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环境标准。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食品加工业、旅游业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内涵及其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既有有利于西部地区发展的一面,同时也增强了其发展的约束。对西部地区而言,要立足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按照不同的主体功能定位,选择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深入分析我国地区能源消费差异及影响因素,对降低能源消费,制定节能降耗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地区能源消费现状和地区差异特征,其次探讨了能源消费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我国各地区能源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水平由西向东呈现递增的阶梯现象;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消费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推动作用最大;产业结构对各地区能源消费的作用不同:产业结构优化对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的降低作用明显,而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对能源消费的降低作用有限。本文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20年的铅锌矿业开发,陕西凤太矿集区各大中型矿山将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甘肃西成矿集区近年通过物探方法寻找到郭家沟隐伏铅锌矿体,表明物探方法对于深部找矿意义重大。从地质和地球物理角度综合研究,以凤太矿集区古岔河向斜为界,总结了南、北两侧的铅硐山—东塘子、银硐梁、八方山—二里河等大型铅锌矿床,手搬崖、峰崖、黑崖、银母寺等中型铅锌矿床以及多处小型矿床和矿点的铅锌矿体产出特征、形态特征及其赋存特征、控矿因素、物探识别标志。以银母寺铅锌矿床深部广域电磁法异常验证见到含铜矿化体,杨家湾铜矿点深部瞬变电磁法异常验证见到铜矿体,及二里河铅锌矿床深部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推断出寻找铅锌矿较好地段等3种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的深部找矿实例,结合铅锌矿的空间分布规律,认为矿集区内铅硐山—水柏沟背斜西段、尖端山—八方山背斜东段、银母寺—大黑沟背斜西段等已知矿床的深部延伸部位,及含矿背斜旁侧更次一级具有找矿潜力的隐伏背斜成矿有利新区(如铅硐山—水柏沟背斜西段两侧区域、银母寺—大黑沟背斜西段两侧区域、尖端山—八方山背斜两侧区域)为铅锌矿地球物理找矿方向。同时,综合比较各种物探方法在凤太矿集区中的应用,建议选用长剖面或面积性的广域电磁法开展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地块西缘科学山地区侏罗系地层发育典型的区域性叠加褶皱,记录鄂尔多斯地块西缘中生代以来主要构造演化过程。在区域性构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野外构造解析,确定了两期构造缩短变形过程; 同时运用层间滑动断层运动学分析,结合构造筛分,获得两期同构造缩短变形的挤压构造应力场; 综合区域构造与构造年代学,提出科学山地区晚中生代以来两期构造演化过程。中—晚侏罗世(J2—J3)受NW—SE向构造挤压作用控制,鄂尔多斯地块西缘科学山地区发生NW—SE向构造缩短变形,形成NE—SW向的褶皱构造与相关的逆冲断层,同时控制了中—上侏罗统沉积。这期构造缩短变形可能是西伯利亚板块向南汇聚与太平洋板块NW向俯冲联合作用的结果。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晚期(N21—N2)挤压构造应力场转变为NE—SW向构造挤压,导致NW—SE向褶皱构造发育,并叠加在早期NE—SW向构造之上,形成区域性叠加褶皱。区域构造分析表明,这期构造缩短变形是青藏高原NE向扩展的构造响应。上述研究为重建鄂尔多斯地块西缘陆内变形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8.
渝西地区城镇中水回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水回用既可减少废污水排放量,又能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渝西地区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又是连接川渝两地区的经济走廊,因此在渝西地区实现污水资源化,发展污水再生回用,不仅十分必要,也是现实可行的.分析了璧山县开展城镇中水回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开展中水回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信息服务业发展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信息服务业对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和西部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助波特钻石模型对西部信息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阐述各影响因素的内部关系,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西部信息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峡谷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大多数峡谷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单一,结构简单,且没有很好地突出其应有的文化内涵,没有形成完整的开发体系。本文参照国内外峡谷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同类景区,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的发展规划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