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热处理工艺对轴承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路线对轴承尺寸的稳定性的影响.试验工艺结果表明,回火前经过充分冷却的工件,其尺寸的稳定性非常好;但随着轴承零件尺寸的增加,轴承尺寸稳定性有变差的趋势,采用附加回火的方法,能起到稳定尺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倾角煤层采场顶板运动结构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黄建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31(5):411-414
根据大倾角煤层采场矿压显现特点 ,对采场顶板岩层的运动、破坏形式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大倾角条件下老顶岩层在运动中易于形成倾斜砌体结构板大结构 ,直接顶岩层则因上段冒落矸石充填 ,在采场中下段形成砌体梁小结构 ,并探讨了中下段小结构平衡的极限条件和结构失稳形式 . 相似文献
3.
4.
顶板软弱夹层渗水泥化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场原位探测与实验室组分实验基础上,分析测试了典型巷道顶板软弱夹层的赋存特征和岩性组成,得到了软弱夹层岩体黏土成分遇水泥化特性和不同支护方式下注浆固结体内聚力C与内摩擦角ψ的演化规律.结合数值计算与相似材料模拟等手段研究了软弱夹层不同层位、泥化特性和动压影响导致软弱夹层顶板巷道失稳垮冒的规律.结果表明:软弱夹层位于锚杆锚固区边缘时顶板安全状况最差,渗水泥化后围岩结构承载力学性能急剧降低,动压作用后软弱夹层岩体发生剪切破坏使得顶板失稳垮冒.提出了针对软弱夹层渗水泥化巷道的安全控制对策,并成功应用于现场工业性实践. 相似文献
5.
长壁工作面顶底板稳定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淮南潘三井田1221工作面13-1煤层顶底板沉积岩体结构的综合分析,同时考虑了沉积岩体在垂向和侧向上不连续的地质特征,概化为3种地质力学模型,应用弹塑性力学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工作面周围应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采动影响下,煤层顶底板岩体中明显地存在着一种对称的双应力拱,由于介质的不连续性导致采动应力场的挠动,局部产生附加应力,在回采过程中将对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of logs of 211 bole holes and strata data from 79 roadways in 13 coal mines located in Xishan, Jincheng, Lu'an, Fenxi, and Huozhou in China, the roadways' roof structures were classified as multi-thin-layer, thin-thick combined layer, integrated thick layer, thick-coal layer, and cracked layer according to the geometric features and spatial strength distribu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Then eight sub-categories were defined as different situations. And seven simulation modeling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he strata structures of these models we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At la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of structure and its failure pattern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
煤层顶板垮落是煤矿生产常见的灾害,煤层顶板稳定性预测是防治顶板事故的关键技术措施。构造应力是影响煤层顶板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FLAC3D软件,分析在构造应力的影响下煤层项板在采动过程中的变形破坏特征,以及不同侧压条件下煤层顶板的移动规律。结果表明,顶板破坏在岩梁中部是由下向上发展的,在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水平构造应力的增大,顶板破坏范围逐步减小,顶板岩层的位移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8.
岩体电阻率观测技术预报顶板失稳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岩体电阻率与岩体应力、应变的关系,并通过对影响岩石电阻率物理参量因素的讨论,说明了由回采工作面顶板岩体体积应变引起其电阻率变化的物理实质。文中分析了用岩体电阻率观测技术预报顶板失稳的物理依据,提出了应用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顶板动态监报应包括回采工作面局部冒顶的监报及顶板来压的预报这两个方面的观点。初步给出了局部冒顶监报指标的确定方法;重点探索了采用回采工作面来压综合判断指标来预报顶板来压的可能性。文中所给的回采工作面局部冒顶的监报指标及顶板来压预报指标所采用的系数,基于现场统计资料,或现场经验的数学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0.
编队飞行稳定性及队形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微小卫星编队飞行中的队形设计好坏 ,直接影响到编队卫星用于队形保持消耗的能量 ;介绍了 2种常见的队形设计方法 :Hill设计方法和一般设计方法 ,分析了利用这 2种方法设计的构形的稳定性 ;提出了一种长半轴加修正的队形设计新方法。仿真表明 :利用长半轴加修正的队形设计新方法来设计编队构形 ,能够在地球J2 项摄动影响下自然地保持初始编队构形 ,是一种较好的编队构形设计方法 ,具有很好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海孜煤矿构造变形及其对煤厚变化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海孜煤矿岩、煤层组合特征 ,总结了 7,8,9,1 0煤层的断层、层滑构造和煤厚变化情况 ,探讨了断层与层滑构造的形成机制以及构造变形对煤厚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7,8,9,1 0煤层等软弱层属于塑性层 ,而各煤层及顶底板岩层组合及构造变形又有较大区别 .在多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 ,7,8,9煤层以层滑构造发育为主 ,形成煤层急剧增厚变薄带 ,并见压剪和张剪性两种层间断层 ;1 0煤层以中小型剪切式断层为主 ,层滑构造发育程度次之 ,煤厚变化幅度较小 .断层和层滑构造又存在密不可分的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调查某低跨钢桁架屋面在雪荷载作用下发生突然整体垮塌事故,分祈了钢桁架屋面整体塌落的过程及原因;探讨了设计、施工及构造处理等方面的因素对钢桁架屋面结构构件承载力性能的影响,并提出预防和处理此类事故发生的方法及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矿物对水煤浆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深度脱灰的大同煤为原料,通过加入一定量的不同类型矿物,用5种添加剂进行成浆实验.用切片法考察了几种矿物在水煤浆体系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了矿物对水煤浆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煤浆稳定性与矿物类型有关;对于同一种矿物,水煤浆稳定性还与药剂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场老顶初次来压时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缪协兴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89,18(3):88-92
本文用光弹试验、梁理论和几何分析法等力学方法,分析了采场老顶初次来压时镶嵌块体结构的稳定性问题,给出了老顶初次来压的失稳判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平顶山市不同区域地形地貌、岩土特性和气候特征,按照持续利用和高效开发的原则,通过运用"蓄、引、截、提"等多种技术手段,解决人畜饮水、灌溉用水、工副业用水、生态用水等用水问题,提出了山丘区不同岩性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途径、适宜的工程技术和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电磁轴承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运动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彤宇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2):41-44
电磁轴承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机电磁综合系统.为了研究处在电磁轴承环节中的转子的基本动力学特性,需要提出数学研究方法.本文运用转子动力学、振动力学等理论工具,建立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对该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具体的算例. 相似文献
17.
文学宽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3):22-24
淮南孔集煤矿在有煤尘爆炸危险及项板坚硬的采空区内进行中深孔挤压爆破时,在国内率先应用煤矿安全导爆索代替多雷管起爆,成功地进行了22次爆破,解决了生产急需,获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并在导爆索起爆性能测定、操作工艺及在有煤尘爆炸危险的采空区内如何安全爆破等方面取得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采场直接顶的结构力学特性及其刚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了采场四边形体直接顶的结构力学特性,给出了直接顶刚度的计算方法.按刚度把直接顶分为似刚性、似零刚度和中间型刚度三类,给出了确定不同直接顶刚度类型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直接顶刚度条件下的支架工作阻力和顶板下沉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下冶找煤区山西组煤、岩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运用标志层法、相一旋回法、煤层、煤岩及煤质对比法、测井曲线对比法,对下冶找煤区山西组煤、岩层进行了系统对比研究,为该区地质勘探工作的展开打下了基础,对类似地区的煤、岩层对比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斜屋顶窗与一般老虎窗比较,说明斜屋顶窗的良好通风采光作用。斜屋顶窗不但使斜屋顶间获得到更多的阳光空气,而且使业主以较低的价格得到一个额外的且有较好光照效果的楼层。此外,重点对斜屋顶间的斜屋顶窗尺寸、位置、窗套内部设计及窗洞口反梁设计作了详细的介绍,为斜屋顶间的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