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黎族服饰色彩斑澜,黎族服饰文化历史悠久,特别是“贯头衣”,更具有浓郁的黎族服饰特色,黎族的服饰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与古代百越服饰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对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的贯头衣、徒跣、文身、缠发、尚黑、椎结、鸟图腾、戴藤帽等服饰现象作了比较与分析,得出结论:黎族与高山族服饰文化虽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不同地域的典型风格,但至今仍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渊源则是来自古代百越文化的现代遗存。  相似文献   

3.
海南黎族织锦艺术非常发达,在中国织锦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就黎族织锦的图案,蛙纹的美学特征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龙被是黎族在纺、织、染、绣四大工艺中难度最大,文化品位最高,技术最高超的织锦工艺美术品,是黎族进贡历代封建皇朝的珍品之一。龙被早期的图案为人形纹与鬼纹(人的灵魂),人形纹与鬼纹图案实际都是一样的,后期的龙被则完全不同,明显地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并把汉文化中标志性因素,融铸在龙被图案的形象构成中。龙被艺术中出现道、儒、佛3种宗教图纹,则反映出黎族民间不同的宗教信仰,折射出中国传统多元文化在黎族民间中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借助生态民俗学的一些研究成果,从生产民俗、消费民俗和乡社民俗几个方面,对黎族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生态内涵进行研究,探索保护、发展黎族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途径,并提出构建一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民俗新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客家人作为中原衣冠士族南迁而来的一个民系,其服饰与中原服饰从总体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异。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与百越诸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族群。故客家人的服饰不仅保留了中原汉族服饰之特点,体现其服饰文化与中原服饰文化的根源性,同时又体现出与南方民族服饰融合之特征。  相似文献   

7.
彭红 《饰》2010,(4)
本文通过对普米族和纳西族的服饰、族源、地域和文化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同宗同源"是两族群服饰类同的根本原因.地域条件又使得这一服饰现象能长期保留,并认为这种现象是"同源异流"后新的融合,其产生的结果是不同民族间服饰形态的趋同,为民族融合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黎族织锦以蛙纹为主要纹样,其造型具有抽象性,并由简单到复杂化发展。这种抽象的蛙纹造型承载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黎族的历史、文化、精神等各方面的文化意义;它作为一种服饰纹样,体现了黎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崇拜之情;从生殖崇拜视角看,它还寄托了黎族人民希望民族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9.
排湾族是台湾原住民衣饰文化最发达的族群,畲族是福建最大的少数民族,其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排湾族和畲族都具有典型的山居居民特征,两个民族服饰的物质形态具有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服装中都有将民族起源传说具象化、都受到汉族服饰的影响,但在等级装饰制度、男女性盛装服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服饰能够呈现出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记载着不同地区族群的生活习俗,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服饰文化 符号。福州畲族服饰形制与台湾少数民族中的排湾族服饰形制最为接近,本文通过对两个民族服饰形制、文化特 征的对比研究,分析两个民族之间服饰形成的原因,为榕台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交流提供理论依据,为创意产业提 供更新的创意构思。  相似文献   

11.
徐雯 《饰》2009,(1):46-48
贵州安顺地区屯堡村落的妇女服饰,有着独特鲜明的地域风格,它既不同于汉族的一般现代服饰,又有别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服饰,保留着年代久远的汉民族服饰的遗迹。在这简洁、朴素、明显趋同又带有祖辈遗风的服饰背后,隐藏着深厚的文化指征和族群的集体认同意识。作为特殊的文化现象,屯堡服饰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鲜活的历史参照,给我们以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皇清职贡图》是一部大型官修民族图志,图文并茂真实地还原了清朝中期壮族7个族群14副男女外貌与服饰形制。本文运用历史文献和图文描绘的研究方法,分析清朝壮族的名称与分布,以及头饰、服装、足饰、配饰等特点。绘制图的服饰再现了清朝中期壮族传统服饰的形制特征、生存环境与生产生活、美学法则与审美情感、文化交流与演变发展的民族文化内涵,为当下关于壮族传统服饰源流发展、演变规律与内在关系的谱系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将有助于提升壮族传统服饰的研究广度、深度与系统度。  相似文献   

13.
服饰具有演色性特征,不同光源对服饰的演色效果不同,同一光源,因光的强弱、角度和服饰材质的不同演色效果也有差异。如想使服饰表演、展示、穿着者于不同的环境中,能达到某种预期的色彩效果,可以应用色彩的物理演色性特点进行巧妙的设计构思,达到创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对大学生手机上网情况进行调查.利用SPSS19.0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因子萃取、K-means聚类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表明,大学生"手机人"存在社交消遣族、即时通信族、智能搜索族、掌上游戏族、随心阅读族和便利APP族6个族群,且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族群化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与苏青小说中的女性服饰描写细腻,内涵丰富。她们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服饰话语包孕某种深层的象征意义,也显现着人物的情感世界,不同的服饰还体现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遭遇和心态,通过作品所呈示的个性化服饰,使我们对人物有了色彩的感觉。小说对服饰的聚焦也映现着时代潮流,折射出各种人生价值观的冲撞,通过她们笔下的女性人物服饰,使我们对那段历史的触摸更有了质感。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古代舞蹈服饰的演变和发展,分析舞蹈服饰在不同社会阶段的功能属性以及不同历史时期舞者的社会角色和服饰文化内涵.研究发现,中国古代舞蹈服饰在特定时期打破了服饰流行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对古代服制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到访经历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差异研究兼具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例,运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得出不同到访经历的旅游者在停留时间、值得来的次数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到访经历旅游者的消费结构也存在差异,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区九个商业区的1800名消费者和分布于五个不同商业区内光顾ABC专卖的510名消费者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归纳了上海市民在服饰消费方面的年龄特征,学历特征,职业特征,收入特征和性别特征,以及上海消费者与外地消费者在服饰消费上的一些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服饰一直以宽衣博袖著称于世,辛亥革命后服装为之一变.西服、中山装、学生装、旗袍、西式时装等近代服装占据着半壁江山,传统的长袍马褂也未退出历史舞台.民国时期的服装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特征:一方面形成了以中山装和旗袍为代表的“国服“,另一方面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政治派别、不同地域的服装存在很大的差异,服饰“辨等次,昭名分“的功能在相当范围内还存在.  相似文献   

20.
毕虹 《饰》2007,(3):9-11
波普艺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80年代中后期再度流行,它对服饰图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不同时期的波普服饰图案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社会背号下,同一种艺术风格的延续与变化及在服饰图案上的不同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