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环境保护--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基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大遗址保护的发展理念已趋向从传统的一维生态环境观上升到二维环境观(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从大环境观概念着手,可实现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二维环境视角下,汉长安城大遗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以此分析大遗址环境保护的方法,并从技术层面与社会管理层面上寻求大遗址保护的环境突破,最后得出结论:环境保护是大遗址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点;应以人为本,寻求保护措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要不断探索与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与大遗址保护的矛盾尖锐。对比大遗址保护困境的异同点,可以得出三大结论:一是快速城市化进程是大遗址保护困境的共同驱动力;二是“申遗”中出现建设性破坏、保护性破坏现象,诸多遗产点拆旧建新,不尊重历史原真性,大量进行人造“工程”,以为是对历史遗迹作贡献,其实是在铭刻新的历史“伤痕”;三是需要从实现文物大遗址保护的四个转型和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两个方面突破困境。  相似文献   

3.
以汉长安城为例,通过对汉长安城遗址分布概况、遗址构成要素、遗址特征与评价的分析,提出了汉长安城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对文物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村镇景观建设、公园形象景观建设和旅游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探讨了大遗址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重庆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其抗战遗址是全国最具地域特色的抗战历史文化资源。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不仅延续了重庆的历史文脉,而且也丰富了城市人文景观。然而,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其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如何处理好历史遗址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对促进抗战遗址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重庆抗战遗址的价值及保护和利用现状的研究与分析,提出如何保护好有价值的抗战遗址和合理的再利用这些遗址的方法与措施,从而赋予抗战遗址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遗址景观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建设和发展趋势的要求,通过对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与实践调查,从强化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理念、优化遗址景观的生态化空间结构、完善遗址景观的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实现遗址景观保护、生活方式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高句丽遗址景观生态化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华林造纸作坊遗址为例,总结作坊类遗址的主要特征,探讨作坊类遗址的针对性保护措施与利用方式,对华林造纸作坊遗址现状进行分析,揭示了华林造纸作坊遗址保护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当地文献资料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了相应的保护方案;同时,从旅游开发、生态学、考古学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华林造纸作坊遗址进行研究,制定出其适合的展示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7.
工业遗址的出现是城市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及全球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必然产物,对旧有工业的调整和优化特别是对于废弃工业遗址的保护与改造成为我们景观空间设计师面临的一项大课题.基于环境艺术学及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从近年来我国工业遗址空间改造设计的实际案例中探究其改造的思想、设计手法,为今后其它地区工业遗址公共空间的形式转变及提升改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开展对大遗址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以中国"十三五"时期实施国家大遗址文化工程的152处大遗址为例,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了大遗址文化空间构建的评价体系,结合热点分析、核密度估计探究了国家大遗址文化空间构建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分析成因.结果表明:中国大遗址文化空间构建结构均衡性差,受到物质维度发展状况约束显著;空间呈现聚类特征,核心点在物质项趋向分散而在非物质项集中于西安与洛阳两地,整体上中心城市更容易产生高分聚类;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上述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且不同编码项间存在敏感度差异;遗址文化元素与属地文化特质的契合度是另一重要影响因素,同一地区契合度高的遗址点文化空间构建更顺利.  相似文献   

9.
高昌故城病害调查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土遗址破坏的主要因素,结构坍塌是土遗址破坏的重要表现形式.论述了高昌故城保护工程初期病害调查及成因分析,为探索西北干旱地区土遗址结构加固、保护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东北抗联遗址公园是东北抗联遗产保护的一种模式,是东北抗联文物保护宣传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场所精神为方法,从遗址公园建设的背景、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打造以抗联遗址为基础,具有保护教育、体验、发展等功能的吉林省抗联文物整体展示的理念模式,解决东北抗联遗产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