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流动方向对三角形柱体气液两相涡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0mm管道内,分垂直上升和垂直下降两个方向,试验研究了气液两相混合物的流动方向对三角形柱体两个涡街的影响,分析了气液两相混合物流过两种尺寸的三角形柱体时的旋涡脱落规律,初步研究了气泡尺寸对气液两相涡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垂直上升气液两相弹状流液弹空隙度模型.方法通过考虑Taylor气泡与尾随液弹之间的气体交换建立垂直上升气液两相弹状流液弹空隙度模型;用实验来验证和评价模型的正确性.结果模型计算结果与本文实验数据及其它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符合较好,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的误差在±20%以内.结论推荐的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垂直上升气液两相弹状流液弹空隙度.  相似文献   

3.
要解决涉及气液两相流动的设计和生产问题,首先需要确定在一定操作条件下两相流的流型。不同的流型,两相流的流体力学、传热和传质的规律性也不同。但至今未见对两相流流型研究有过系统的评述。本文对五十年代以来国外有关垂直管内气液两相上升流流型的研究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现阶段可以建立起来的一些基本观点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异径T型管道内油气分离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液两相流经T型管后,两相介质在各自分支管内相态分布不均,严重时支管内可能只有气体,而主管内为气液混合物。借助CFD软件数值模拟了不同时刻分支处的流动情况,得到了分支管内油气分离特性。结果表明:油气流经T型分支管时,会在支管处出现气液分离现象,离分支口越近,分离现象越明显;当距分支口一定距离时,几乎没有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5.
对两相不互溶双组分汽(气)- 液混合物在有折流板的壳管式换热器壳侧的流动和传热研究进行了回顺,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气固两相流动的离散涡模型与数值仿真方法,分别模拟了与重力方向垂直和与重力方向平行的平面内气固两相圆柱绕流(其中颗粒的St数为1.0),得到了流场中颗粒分布与旋涡分布的时间序列,由此进一步证明了高雷诺数下的二维气固两相流动中固体颗粒运动与流体旋涡存在着明确的相关结构:气体流经圆柱体时产生不稳定的剧烈分离流动,在圆柱绕流的尾迹区内存在着复杂的旋涡发展演化过程,由于流体旋涡对其周围固体颗粒的诱导作用,使得在尾迹区内中等尺度(St-0(1.0)的固体颗粒从均匀气固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而往旋涡区运动,并最终在旋涡结构的外沿聚集。  相似文献   

7.
气粉两相流壅塞现象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气粉两相流的壅塞现象.依据壅塞原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气粉两相流的实际表观音速.结果表明,对平均粒度为23 μm的Al2O3粉剂,空气-Al2O3两相混合物的表观音速只有其理论音速的50%~70%.在对气粉两相混合物的热力学和气粉两相平衡流模型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考虑气固两相间的热量松弛,提出了固相有效热容和混合物有效绝热指数的概念,并得到了固相有效热容随固气比增加而减小,且在通常固气比下其值很小(<5%),可以近似忽略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值方法,基于流体体积模型(VOF)模型对部分重力环境下水平方管内空气-水两相流和制冷剂R134a蒸汽-液体两相流进行数值研究,通过对数值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到两种混合物在不同重力环境下的压降分布。结果表明,与常重力环境相比,部分重力下两种混合物的压降明显较大,且分别随气、液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工况下,R134a蒸汽-液体两相流的压降小于空气-水的压降。将得到的压降数值计算结果与均相流模型、Friedel模型和Chisholm模型依次进行了对比。重新根据分液相Reynolds数将流动分为层流区、过渡区和紊流区,并对Chisholm关系式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压降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部分重力环境下的气液两相流动压降。  相似文献   

9.
运用气相k-e湍流模型和颗粒相代数方程模型对正交射流(垂直的交叉射流)尾迹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该流动尾迹的气、固相速度分布,颗粒质量流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定性符合,文中探讨了一次风口(主流入口)粉气质量比对颗粒混合的影响以及颗粒对气相流场的影响,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已有流型识别方法受主观影响大、在线识别困难和流型识别不准确等缺点,利用对气液两相流流型影响小、压力损失小的文丘里管测量差压信号,通过计算差压信号瞬时值平均方根与平均差压方根之间的比值得到气液两相流的波动系数,提出了双参数识别气液两相流流型的方法.波动系数表明了瞬时差压偏离平均差压的程度以及截面含气率的波动程度.两相流动越不稳定,截面含气率波动越大;气液两相流各截面状态的差异越大,波动系数越大.两相流波动系数表示两相流动的波动程度,使用波动系数可以直接将分层流与其他两相流流型区别开.实验结果表明,双参数识别气液两相流流型的方法受主观影响较小,可以有效识别泡状流、塞状流、弹状流、环状流和分层流.  相似文献   

11.
通过热敏电阻式和压力晶体式两种实验方法对高质量含气率垂直下降气液两相流进行研究 ,分析了绕过梯形柱体所形成的绕流尾流流态 ,研究表明 ,在高质量含气率垂直下降气液两相流中 ,不易形成稳定的涡街 ,且热敏电阻式检测器不适用来测试高质量含气率垂直下降气液两相流中的涡街 .  相似文献   

12.
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对其流动和传热特性有很大影响,所以如何确定流型一直是两相流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对倾斜下降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的鉴别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利用压差的时域信号和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PSD),可以客观地判别流型。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一维控制体模型,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应用欧拉公式建立了小流量高扬程离心旋涡泵气液混输扬程的计算方法,将计算扬程与气液混输试验的实际扬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含气量的增大,泵的计算扬程值与试验值总体变化趋势均减小,且两者符合情况较好;含气量越大,气液混输的水力效率越低。该分析为建立较完善的计算气液混输旋涡泵扬程的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气液两相横掠柱体旋涡脱落信号数据进行了三层小波分解,并提取第三层小波分解的8个重构信号的能量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向量,训练了人工BP神经网络,并应用该网络实现了气液两相绕流中含气率大小的定位.解决了用传统的傅里叶变换进行信号分析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即当含气率过大时,无法从功率谱图上确定含气率的大小.试验范围内最大可确定的截面含气率可达35.9%.研究表明,小波分解的特征提取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技术联合应用可以作为测量两相流组分的一种新方法,也可作为对大含气率气液两相流横掠柱体旋涡脱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水力机械叶片尾流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建立了基于弱可压缩流体基础之上的非恒定、粘性流数学模型,采用大涡模拟计算方法,固壁边界条件采用"部分滑移条件",成功地对水力机械叶片尾流现象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水力机械在非设计工况下,叶片绕流流态十分复杂,在负压面存在回流、脱流旋涡,以及叶片尾流.叶片正压面流速与叶片负压面流速差较大,加上负压面上的脱流旋涡,是形成叶片尾流的原因.尾流内存在周期性很好的类似卡门涡列的流动现象,其频率与叶片绕流状况有关,随着叶片入流角增加而增大,且属于低频范畴,因此,不能简单地采用圆柱绕流卡门涡街的频率公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6.
以压缩空气、水和麦饭石陶瓷颗粒作为实验介质,利用高速摄像仪对气力提升管内的气液两相流流型及气液固三相流流型进行可视化分析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速摄像技术有效识别了气力提升管内的流型,观察到气液两相流中存在着4种流型:泡状流、弹状流、泡沫流、环状流。以气液两相流流型特征为基础参考,将观察到的气液固三相流流型归分为弹旋流、旋涡流、波浪流、聚泡流和环柱流5种。并对各流型间的转变机理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海底电缆多波勘探中压力检波器和垂直方向速度检波器产生相同极性的上行波信号和相 反极性下行波信号的原理,通过将压力分量数据和垂直分量数据匹配后进行相加合并,可以消除水层鸣 震。从理论上分析了速度检波器和压力检波器对上、下行波场以及水层鸣震的响应特点,得到在理想情 况下消除水层鸣震的两种数据振幅匹配系数,用该匹配系数对理论模型模拟的两种数据进行相加处理, 并在分析实际数据振幅、频率、波形和初至特征的基础上,对实际资料进行了试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 效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速摄像仪(CCD)对垂直上升管(内径3 mm和5 mm)内空气-水两相流进行可视化研究。在实验范围内,拍摄到了泡状流,弹状流,扰动流,段塞流和雾状流5种典型流型图像;两种管径下气液两相流流型及流型转换界限不同,且5 mm管的流型转换区域与Mishima-Ishii模型相似;3 mm管道的转换边界与Akbar等模型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T型管内气液两相流分配不均易导致换热器偏流和受热不均。为了优化T型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动,以FLUENT为模拟软件,以流体流动参数和管子几何结构为研究变量,对T型管内流体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发现流体入口液相体积分数越大,入口速度越小,液滴粒径越小,越利于流体均布;同时支管衔接处采取弯管结构较直管结构优越,其中入口速度对流体分布影响最明显,速度相差3个数值即可优化两个出口液相体积分数比差10%左右。结果表明,相应改变流体流动参数和管子几何结构能有效优化T型管内流体流动。  相似文献   

20.
气液两相多级液力透平的全流道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DG85-80五级节段式离心泵做液力透平,基于CFD软件,采用N-S方程和标准κ-ε湍流模型,选择Mixture多相流模型,利用SIMPLE算法,对其在纯水介质和气液两相介质时进行全流道数值模拟,得到透平的外特性曲线和内流场规律。结果显示:气液两相透平在最优工况点的压头、功率比纯水透平的高,而水力效率和质量流量较纯水透平的低;在最优工况点,随着级数增加,气液两相透平各级导叶、叶轮进出口压差增大,其内部压力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加,叶片工作面进口附近的漩涡区域减小;与小流量时的透平相比,大流量时透平各级叶轮、导叶内部的气体体积分数较大,透平叶轮出口附近的高含气率区域较小,各流道中气体分布的不对称性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