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英国南威尔士下石炭统浅海碳酸盐中,发现有四种由风暴产生或诱导的沉积类型,各类型沉积特征明显。类型A,具有完整且定向排列的角珊瑚滞积层和粒序灰岩,含大型规则Zoophycos痕迹化石。这种类型被解释为在风暴浪基面以下,由风暴引起的浊流所形成。类型B的特征是含粒序灰岩和短波长丘状交错层理(hummocky cross—bedding),产痕迹化石Rhizoeorallium和小的弓形Zoophycos以及小型planolires型潜穴。此类型是由风暴卷起的海底沉积物,在风暴平息后,沉积在紧靠风暴浪基面以上地区。类型C的沉积则变为海百合滞积层,并具长波长丘状交错层理(Long Wavelength hummocky Cross—bedding),痕迹化石的特征是逃逸潜穴(escape burrow)发育。这种类型的风暴沉积可能形成于正常天气浪基面以下。类型D具骸晶砂滞积层和大型低角度交错层理,一般无生物拢动构造,但有生物钻孔,说明它是在正常天气浪基面以上的海滩或岸滨环境下形成的。所有上述四种风暴沉积类型,在地层上均属于下石炭统Courceyan灰岩(泡沫内沟瑚珊带)和Arundian灰岩(犬齿珊瑚带)。研究表明,随着波浪影响深度的不同,其痕迹化石、生物拢动构造和沉积构造及组构都有特征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露头和岩芯的精细观察描述,分析开江—梁平海槽南段飞仙关组二段的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认为该区飞仙关组二段处于海退时期,以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和台地边缘为主,且鲕粒灰岩与泥晶灰岩互层出现,鲕滩在海槽的西南部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相带发育充分,向台地内部鲕滩的数量与规模缩减,其中台缘滩分布较广且厚度较大,局部可见台内滩。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焦作地区太原组几乎每层灰岩中均含有Zoophycos,但大小、形态、丰度、分异度和充填物颜色各异.对太原组L1L8灰岩层中Zoophycos的产状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Zoophycos在个体形态与大小、产状、充填物颜色、丰度上均存在的差异与沉积层岩性及沉积背景有关.在纵剖面上,从L1灰岩到L8灰岩,Zoophycos遗迹化石的颜色呈现规律变化,这与水深、岩性性质密不可分,在浅水、氧化环境中,遗迹化石充填物为红色、褐色,随着水深加大,氧气减少,颜色变为灰白、浅灰色、灰色、深灰色,当水深最大时,形成了黑色充填的Zoophycos遗迹化石(仅发育在L4中上部、L7中部和L8中上部).总体看来,焦作太原组碳酸盐岩的形成共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海侵,其最大海侵分别位于L4与L8灰岩层.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碳酸盐岩石学新观点及单因素定量的新方法研究安徽宁国地区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宁国山门洞下三叠统总厚536.87米,可划分三组七段。通过岩石薄片的镜下研究,主要有八种岩石类型,分别分布在殷坑组(T_1y),和龙山组(T_1h)和扁担山组(T_1b)各段中;即泥晶灰岩、含泥纹层泥晶灰岩、含生物屑泥晶灰岩、含藻屑泥晶灰岩、含砂屑泥晶灰岩、砾屑泥晶灰晶、亮晶(?)粒灰岩及含藻团云质灰岩。依该八种岩类反映的能量环境,该区下三叠统自下而上可划分四个相带,即深浅海盆地边缘相、较深浅海盆地边缘相、浅海台地相及滩相。整个相序反映出一明显海退序列。文中最后对该区生油、储油地质条件进行了概略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阐述了阳城—沁水地区太原组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生物组合和氧碳同位素等沉积特征,进而将碳酸盐岩划分为泻湖灰岩、潮间带灰岩、潮下浅水灰岩和风暴灰岩等四种成因类型,并对太原组沉积环境的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详细阐述了阳城-沁水地区太原组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生物组合和氧碳同位素等沉积特征,进而将碳酸盐岩划分为泻湖灰岩、潮间带灰岩、潮下浅水灰岩和风暴灰岩等四种因类型,并对太原组沉积环境的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针对川中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沉积环境的判别一直存在潮坪相和非潮坪相的争论,以磨溪气田岩芯精细描述、薄片鉴定、测井曲线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嘉二段沉积古地理背景、岩石类型、沉积构造、沉积韵律、古气候及成岩演化等方面的详细分析,发现磨溪嘉二段并非大面积分布的潮坪相,而是陆表海型碳酸盐岩局限台地相-蒸发海台地相,并以潮下还原环境为主,类潮坪沉积特征仅见于嘉二2B层,可识别出台坪、粒屑滩、滩间海、半局限-局限泻湖、蒸发泻湖等亚相及其多种不同的沉积微相.嘉二1亚段主要为半局限-局限-蒸发泻湖夹风暴岩沉积,嘉二2A层以发育鲕粒滩微相为特征,嘉二2B层以台坪亚相为特色,嘉二2C层发育砂屑滩和蒸发泻湖亚相.不同微相储集性能分析表明云坪、砂屑滩和鲕粒滩微相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焦作云台山与青龙峡景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的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分析及其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马家沟组主要为潮坪-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可划分为潮坪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及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开阔台地3个沉积亚相;其沉积演化特征显示出7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变化从潮间带(潮上带)沉积开始,海水逐渐加深变为潮下开阔台地沉积,然后海水逐渐变浅,过渡到潮间带沉积,总体上反映了马家沟组沉积期经历了7次较完整的海平面变化过程.研究云台山与青龙峡景区马家沟组沉积环境和沉积演化对于恢复该区早古生代的沉积环境和丰富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信息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6,(5):630-636
为探讨豫西地区石炭-二叠系太原组中遗迹化石与其沉积环境的演变特征,采用遗迹学和沉积学的研究方法,重点分析该研究区太原组灰岩中所含Zoophycos遗迹化石的个体大小和潜穴充填物颜色的变化、产状与分布特征以及宿主岩的沉积环境,取得3点认识:(1)密集分布的小型遗迹个体以及充填物为黑色的Zoophycos,与较深水环境和贫氧环境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Zoophycos可作为古水深变化的判释标志,尤其是以小型个体和具黑色充填物的Zoophycos可作为较深水沉积层的对比标志,依此标志的区域对比分析表明,太原组沉积期经历过2次大的海侵,出现2次最大海泛面,并可作为全区等时界面。(3)基于沉积环境的时空对比分析,提出豫西地区太原组沉积期海水进退变化规律。研究区太原组自下而上由2次较大海侵与海退旋回组成,每个旋回的沉积环境演化的早期几乎都出现海湾瀉湖相带为主的沉积,间夹潮坪沼泽和砂质障壁岛相带的沉积,然后变为近岸-远岸-近岸的浅海相带沉积,间夹潮坪沼泽相带沉积,最后又变为海湾瀉湖相带和潮坪沼泽相带沉积。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井岩心、薄片、铸体薄片、孔渗及压汞分析资料,结合成像测井资料,对建南地区长兴组生屑滩相储层的主要储集岩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台地边缘滩相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以及台内滩相的生屑灰岩为长兴组的主要储集岩类型。二者均归属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类型。台地边缘滩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中可见白云石原生晶间孔及晶间溶孔,台内滩相生屑灰岩中孔隙发育程度低,但可见多类构造裂缝的产出。综合压汞曲线形态、孔喉参数特征及物性特征,划分出了以台地边缘滩相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为代表的细孔小喉型孔隙结构以及以台内滩相生屑灰岩为代表的微孔微喉型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11.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寒武系馒头组发育了良好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在野外观察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基础上,结合密集薄片分析,对这一混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馒头组主要为一套混合局限台地沉积,仅顶部发育混合开阔台地沉积.剖面自下而上,分别发育混合坪、混积泻湖、混积鲕粒滩、鲕粒滩、混积浅滩、混积潮道及混积滩间7种微相类型.经过进一步沉积环境演化分析认为,云台山地区中寒武世馒头组沉积时海平面呈现频繁动荡但整体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该研究结果为恢复云台山地区寒武纪古地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层序地层学,将华北地台东部下奥陶统划分为新厂阶和道保湾阶。早奥陶世海水较浅,发育浅海和海岸两种沉积环境,自南往北由古陆边缘沉积区过渡为碳酸盐台地沉积区,局限台地和潮上云坪发育。台地呈“中凹边凸”凹面式隆升,南北升降差异逐渐加大,沉积-沉降中心的延伸方向由东西延展向南北方向发展,显示了多种构造应力综合作用而又存在优势方向的特点。相对海平面继承了寒武纪末期的降低趋势,海退大致自NW向SE,台地衰退,云坪和局限台地向东扩展,开阔台地向北、向东退缩。沉积相南北分区的特点使得岩性分区显著,从台地区到潮坪相区,由灰岩过渡为白云岩。需要注意的是,本区云坪亚相准同生白云岩特别发育,中新生代盆地下奥陶统特别是亮甲山组白云岩发育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3.
晚石炭世晚期黔南地区生物礁发育非常特殊,主要表现在:生物礁类型齐全,有后生动物建造了石炭纪罕见的大型珊瑚骨架礁.通过沉积岩及微量元素分析认为该区的成礁环境属于靠近赤道的、富氧的浅海碳酸盐台地边缘,Ni,Fe,Pb,Mn,Cd,Cr,zn,Co,Cu微量元素含量稳定,沉积物组分长期稳定.礁灰岩中重金属浓度低,反映水质良好.礁灰岩的CaCO,含量〉97.5%,并且代表陆源碎屑物质来源的A120,和SiO: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均表明晚石炭世黔南生物礁区几乎无陆源碎屑物质的输入,水体清洁,是生物礁发育繁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豫西焦作地区上石炭统太原组灰岩(L_1—L_9)中,(竹蜓)类化石丰富,根据其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分析,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古生态类型,即底栖型和浮游型。前者多呈纺锤形,长纺锤形、园柱形、隔壁褶皱强烈,旋壁厚并具旋脊或轴积,主要产自 L_1和 L_6-L_9灰岩中,被解释为形成于高能的近滨环境;后者出现于 L_2-L_5灰岩中,以个体大,呈球形,隔壁平直,旋壁薄且旋脊不发育为英特征,被认为产生于低能的远滨(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下或附近)环境。  相似文献   

15.
南盘江坳陷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盘江坳陷泥盆系划分为18个三级层序,下、中、上泥盆统分别包括7、5、6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层序延续时限为2.87Ma。按界面性质可将三级层序划分为10个Ⅰ型层序,8个Ⅱ型层序。上述18个三级层序构成二个超层序(二级层序)。盆地腹部泥盆系层序发育齐全,而靠近继承性古陆边缘或沉积高地的浅水区则通常缺失下部1—4层序或顶部17—18层序,并具有自南部钦防海槽向中部右江地区和北部扬子古陆南缘,底部缺失层序增多的趋势。SS1低水位时期形成六盘水-南丹、曲靖-开远两个次级陆源碎屑浅海盆地,滇东曲靖-宜良一带为河-湖环境,而钦防海槽则为次深海海槽环境。海进时期,南盘江坳陷初步形成台-盆相阃格局。高水位时期,盆地古地理环境分异较大,边缘形成三角洲环境、滨浅海环境及碳酸盐岩潮坪-泻湖环境;内部发育混积台地、盆地环境。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进一步明显。SS2沉积时期,滇东北及黔中南地区形成碳酸盐岩台地;广西地区呈现出台-盆相阃格局,常见生物礁及礁前塌积;钦防海槽则演化成统一的陆内裂谷盆地。在SS2沉积未期,滇东北、黔中南地区演化为广泛分布的局限台地。  相似文献   

16.
推覆体的泥盆纪沉积是上扬子被动大陆边缘典型滨浅海补偿沉积。浑水陆源碎屑前滨桐与近滨相旋迥沉积,是在不断水进背景下的由西至东的超覆;浑水清水混合沉积,是由陆棚、近滨至泻湖的海退序列充填沉积;进入清水沉积阶段,是平坦的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根据沉积梯度计算,水平推覆距离大约为36公里。  相似文献   

17.
早石炭世,桂林及其附近地区存在一组NE-NNE向的同沉积基底断裂。在断裂下降一侧,沉陷为海水水体较深的台沟,沉积有硅质岩、黑色页岩或炭质页岩组合类型;而在断裂相对上升一侧,则形成覆水较浅的碳酸盐台地,沉积有石灰岩和白云岩组合类型。在台地与台沟交接部位形成台地前缘斜坡相带。桂林南边村一带处于台地与台沟过渡地带的台地前缘斜坡相带,该区碳酸盐重力流沉积比较发育。按照碳酸盐重力流沉积物的沉积构造和岩石结构所反映的沉积物流动支撑机制,可以将本区的碳酸盐重力流划分为碳酸盐浊流沉积、碳酸盐颗粒流沉积和碳酸盐碎屑流沉积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宋芳屯南部P油层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利用42口井岩芯和2 745口井测井曲线,对松辽盆地宋芳屯地区南部P油层内各级次基准面旋回的演化规律及高分辨率层序发育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宋芳屯地区P油层发育4类层序界面,共划分为2个中期、5个短期和12个超短期层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沉积微相类型及分布演化规律研究。研究认为,宋芳屯地区P油层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进而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决口扇、漫流砂、河口坝、远砂坝、河道间和席间泥等8种微相砂体。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广泛发育,延伸距离较远,由于频繁的分叉和改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平面上呈树枝与条带状展布,该砂体物性较好,为主力储集体。通过沉积微相精细研究,为该区岩性油气藏的下步勘探与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