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湖北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数理统计和分形技术刻画了湖北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若干现状特点,基于断裂点模型对全省城市体系进行了次级划分.应用城市体系空间发展阶段理论对湖北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形成、演变过程予以阶段性划分,并着重对近10年来湖北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特征进行了总结.在对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动力机制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湖北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若干主要因素.最后,在阐述湖北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发展的现实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优化构想思路。  相似文献   

2.
延吉市空间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软件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延吉市的人口重心进行计算,以考察延吉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并对各时段的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序列分析,最后利用马尔柯夫链预测了延吉市2010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为合理制定和完善城市规划,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和其他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城市空间布局具备了以紧密合作为前提的高度分散化能力。有效利用这种合作性分散化能力,将为信息社会中城市布局和发展的优化提供重要机遇。在该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分布式城市的概念,分析了信息社会中这种城市组织形式的产生机理。研究了分布式城市系统的组织形式和空间结构形式,并据此建立了分布式城市的原型,分析了城市分布式运行机制可能呈现的新特性。分布式城市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城市空间布局理论和城市系统组织理论,对建设面向信息时代的新型城市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信息化与城市产业、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等方面的关系,从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变、城市社会结构的演进、城市中心职能的分散与集中、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等方面论述了信息化与城市发展的互动。认为虽然信息化出现时间较晚,对城市发展影响趋势还不明显,但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发展,成为城市发展变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同济大学建筑系、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许凯博士在2014年第1期《城市规划学刊》上发表题为“城市规划在产业空间移位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以伦敦、汉堡、鲁尔区和维也纳为例”一文,认为在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取代制造业成为城市经济结构中的主导产业。城市产业空间发生空间移位,呈现新的分布特征,引发城市空间结构的深刻转变。对于一些已经完成经济转型的欧洲城市而言,成功的城市规划不仅帮助解决该时期制造业衰败带来的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更借此为城市空间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实现其空间战略诉求。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结构竞争力问题研究--以西安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以城市竞争力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成果为基础,系统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测度城市空间结构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以西安作为实证分析对象,综合评价了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竞争力,进而提出了优化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走向区域的城市空间结构重构——以济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济南作为跨省际的区域中心城市,迫切需要从区域统筹发展的角度,重构城市区域空间发展格局。本文从分析济南城市空间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人手,提出了走向区域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创新模式——构建济南都市圈的发展设想,进而对作为都市圈核心发展区域的济南都市区空间结构进行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银川城市空间结构能够良性发展提供依据,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银川市从1980年以来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策与经济及城市规划因素是影响城市空间演变的三大主导因素,各影响因素与城市空间的发展演变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对银川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并提出了银川城市空间今后重点拓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西部开发为陕西城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城市化促使城市空间结构的快速发展。立足陕西城镇空间结构的特征和发展条件,认为陕西城镇空间布局应以核心城市为龙头,形成多样地城镇地域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现代服务业对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以便为现代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针对杭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现状,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探究了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支持了杭州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扩展,1978年以后建成区扩展由圈层式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内部功能区发生置换;在城市中心区不断扩展的同时,次级中心不断形成;城市居住空间从以前单纯的邻里单位模式向复合功能的社区演.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大区域格局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以区域视角和城市发展潜力两方面重新定位任丘,寻找其核心战略资源、明确发展方式、提出发展策略;明确未来任丘城市空间结构和总体布局,并给予重点区域和村镇发展指引和交通、生态等支撑;提出重大行动计划,指导任丘城市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空间结构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同城化中的辅城而言,充分发挥城区发展的动力机制,既能有效地承接主城部分外溢的功能,又符合低碳城市发展理念,其关键是选择合理的空间拓展模式。在研究同城化中辅城空间拓展的动力机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辅城空间拓展的四种模式及其选用范围,为同城化中的辅城空间拓展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乡统筹的成都近郊区县公交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新特区的建立,为成都市公共运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与城区交通联系紧密的近郊区县公交必将进入大发展时期。本文通过对成都市近郊区县公交系统现状进行剖析,并结合对周边近郊区县城乡客流及区域客流的相关调研,较为详细地总结了客流构成结构、空间分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新形势下成都市近郊区县公交系统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为构建合理、便利、可持续发展的区县公交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生产要素最密集的地区,是连接珠江三角洲开放区和长江沿岸开放带的纽带,其空间结构不仅直接影响湖南省的产业空间布局,而且对整个南中国地区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影响.湘江流域分布有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和534个建制镇,其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处于极化阶段,点轴走廊式空间结构特征明显.城镇密度较大,但分布不均匀,存在着明显的轴线特征和核心边缘结构.为了实现湘江流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应采取点轴式空间开发模式,使水系成为区域联系开放性通道,并加强不同等级的城镇建设,构建“一区三圈四轴”的开放性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以南阳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空间句法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科学的空间分析模型,分析对比可视化图像和空间形态变量值,总结1955-2015年间南阳市中心城区空间演变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发现:城市空间由单一中心向"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式递进,以及白河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巨大推动作用;城市主要轴线先为历史城区内的新华东路,之后逐渐转变为南北向的独山大道,并向多轴线共同主导的"自由轮轴"式空间结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航空运输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与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对航空运输网络的研究已成为分析城市体系格局的重要视角. 基于2016年全国207个主要机场的航空客运数据,运用ArcGIS、社会网络等分析方法,探讨了航空网络视角下的中国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与空间联系. 研究发现:从等级结构上看,全国共分为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地方性中心城市4个等级,城市数量自上而下递增,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个城市为中心,全国城市体系形成近菱形网络结构; 从空间联系上看,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全国城市的空间联系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性,东部地区具有更高的联系强度,长三角城市群为全国的核心,全国呈现以城市群为空间载体的多中心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7.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各物质要素构成与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分析它的演化进程对于指导城市空间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青岛市百年以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理论对青岛百年来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进程、动力机制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青岛市未来的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理想空间始终是城市规划的一种内在追求,建构其可操作性的概念,是当今城市规划的一种选择。理想空间具有两种认知途径,其一是适用于整个人类社会层面的理想空间模式;其二是特定地域的城市理想空间模式。地域性"理想空间"是被时代的族群或群体认同的某种想像的空间模式。理想空间具有动态性、差异性和超越规划的本质特征,是推动城市形态演化的方向性动力。武汉城市形态演变的实证研究折射出其理想空间模式经历了从沙州-公园化-整体化的演化轨迹。从城市形态历史演变角度研究其理想空间,对促进城市形态演变人文化、指导城市变迁、追寻城市规划的终极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空间快速增长背景下,开展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研究,有助于解决城市空间增长中出现的问题,可为确定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制定空间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方法旨在定量、客观地判断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要素配置与运行是否合理、高效和公平。笔者建立了结构配置效应、经济配置效应和公平配置效应3个方面的评价体系,通过目标法对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进行评价,得出空间增长效应评价函数。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2004-2013年间的城市空间增长效应总体呈上升发展趋势,结构性、公平性趋好;合理配置效应和经济配置效应波动显著,反映出城市建设面临的用地结构优化、用地效率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