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膏体充填材料力学性能的初步实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煤矿膏体充填的专用膏体胶结料,它可以在50kg/m^3左右的极少用量条件下,保证膏体快速凝结固化,达到膏体充填不迁村采煤工程需要的强度性能,该膏体充填材料具有典型的塑性特征,弹性模量大,在低围压下就转变为应变强化特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充填胶结材料。  相似文献   

2.
针对淮北矿区村庄压煤严重、迁村采煤困难这一难题,结合淮北矿区地质采矿条件,开展了“采动覆岩隔离注浆充填技术”试验与应用。分析了注浆充填的技术原理、设计方法与工程控制原则,将分析结果成功应用于刘店煤矿1044工作面注浆充填工程中。通过实施注浆充填,共注入粉煤灰67340 t,压实注采比达29%。实测地表最大下沉0.149 m,注浆充填减沉率85.1%,建筑物没有任何损坏,表明隔离注浆充填技术在不迁村采煤中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淮北矿区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岩层采动裂隙分布在绿色开采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岩层采动裂隙分布的研究与水体下和承压水上采煤、卸压瓦斯抽放、离层区充填与开采沉陷控制等工程问题紧密相关,通过试验与理论分析,对岩层移动过程中的覆岩采动裂隙动态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证明:覆岩关键层对离层及裂隙的产生、发展与时空分布起控制作用.基于关键层破断前后采动裂隙动态发育特性与差异,提出了“覆岩离层分区隔离充填减沉法”和卸压瓦斯抽放的“O”形圈理论,并分别应用于我国不迁村采煤试验和卸压煤层气开采实践。  相似文献   

4.
充填采煤理论与技术的新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填采煤是绿色开采的核心,在综合阐述煤矿充填采煤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综合机械化充填采煤理论及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包括:长壁工作面采充一体化原理、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密实充填有效控制岩层运动的目标、充填采煤岩层移动预计的等价采高理论、密实充填采煤岩层移动的解析计算公式和充填采煤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陷实测比较等.指出了研发新型低成本充填材料、提升充填采煤装备自动化水平、建立充填采煤基础理论与相关评价体系、协同充填采煤与地下水环境保护是煤矿充填采煤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井筒变形预计,分析研究了全部陷落法、风力充填,水力矸石充填及混合开采等不同采煤方法对高坑矿立井工广煤柱开采时井筒的变形与损害,得出了水力矸石充填采煤法为最佳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纤维增强膏体充填材料的宏细观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膏体充填体的稳定性,在膏体充填材料中加入纤维以改善其脆性. 采用宏细观试验方法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增强膏体充填材料的破坏行为. 从宏观上,通过一系列单轴压缩试验定量研究了纤维掺量对膏体充填材料力学性能影响. 采用X射线CT多层切片扫描技术分析了纤维对膏体充填体试件细观结构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掺量为10℅时,纤维使膏体充填材料的峰值强度略有增加,纤维可大幅度提高其韧度和峰值强度点的应变;纤维能阻止试件中裂缝的扩展和延伸,使裂缝细化、分散,进而使试件在破坏前可形成更大体积的裂缝,这些裂缝在形成过程中可吸收更多的能量,从而提高膏体充填材料的韧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工作面膏体充填后对底板承压水的防治效果,需对底板破坏深度进行测试.通过单孔恒水压法对底板破坏情况进行测试,得出了采用膏体充填后完整底板最大破坏深度小于5 m,断层影响处底板最大破坏深度小于12 m.而采用垮落法开采时,由经验公式法得出的完整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为9.1 m,即采用膏体充填后完整底板的破坏深度下降了46%.该研究可为测定底板破坏深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云驾岭煤矿在12802工作面拟采用巷旁预充填无煤柱开采技术,为了掌握高水材料巷旁充填体的稳定性及顶板活动规律,通过现场实测对云驾岭煤矿12802工作面运巷巷旁充填体进行受力及稳定性分析,掌握了充填体上方顶板的活动规律以及充填体的受力及稳定性.充填体远离工作面后受力逐渐趋于稳定,稳定后的应力值小于该处的原岩应力,巷旁充填位置选择合理,受力状态较好,有利于保持充填体的完整和稳定.该结论为后期下区段开采时沿充填体掘进回风巷,采用合理的支护设计及安全回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膏体充填是充填法采矿中技术最先进和难度最大的采矿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金川矿山在我国首次开展了尾砂膏体充填技术的引进、研究、建设和工业化应用.由于膏体充填在我国尚属首次,因此在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膏体充填系统于1999年投产6年来一直处于非正常生产状态.虽然矿山开展了不间断研究和技术改造,但一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针对在生产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前期研究经验,从2005年4月开展为期1年多的膏体充填技术攻关和系统改造,由此获得重大突破.改造后的膏体充填系统不仅实现正常生产,充填生产能力逐年提高,而且在2011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从而解决了长期困扰尾砂膏体充填的技术难题.首先简要概述我国目前尾砂膏体充填技术应用现状,然后重点总结金川矿山尾砂膏体充填技术研究进展以及所取得的攻关成果,展望金川矿山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沿空留巷巷旁支护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综述巷旁支护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膏体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新技术;分析沿空留巷顶板破断垮落特征,建立了膏体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的力学模型,提出了膏体材料巷旁支护体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1.
矿区煤矸石充填复垦的材料确定与标高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科学确定煤矸石充填复垦的材料和标高,以徐州矿区为例,采用现场试验和实验室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煤矸石的地球化学性能和有毒元素状况,分析了煤矸石孔隙度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煤矸石充填超高计算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煤矸石充填标高确定的数学方法.结果表明:徐州矿区煤矸石可作为煤矿塌陷地的充填复垦材料,煤矸石地球化学组成中SiO2的质量分数平均为54.66%,使得煤矸石具有一定的硬度,煤矸石的Hg,Cd,Pb,As和F等有毒元素含量不超标;煤矸石充填复垦的实际充填高度应为设计充填高度的1.3649倍.  相似文献   

12.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的充填体时间相关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TS 815.02电液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中的矸石与粉煤灰充填体的时间相关特性进行了测试,得到了3,7,13和20MPa压力条件下矸石与粉煤灰充填体时间相关特性曲线,应用流变的基本理论,选取PTh体作为矸石与粉煤灰充填体的流变模型,并建立了流变方程;根据矸石充填体时间相关性试验结果及试验矿井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流变参数K1,K2,η,并得到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工作面顶板的下沉量与时间的具体流变方程,根据流变方程得出了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工作面顶板的下沉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并得出当经历1 000h(约40d)之后,充填体流变进入稳定阶段,其变形量逐渐趋于定值,最大值约340mm.  相似文献   

13.
我国煤矿建筑物下压煤量占总压煤量的69%,同时每年要向地面排放4.5亿t以上的固体废弃物,因此,研究利用固体废弃物充填开采方法,在保证地表建筑物安全性的基础上,高效开采出下压煤炭资源意义重大.文章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所引起的岩层移动过程进行模拟,系统分析了采场围岩塑性区分布及地表沉陷量变化规律,由计算结果分析得知,应用固体充填开采法与无充填直接开采相比,采场围岩破坏单元数较少,围岩稳定性受影响较小,减少地表沉陷量效果明显.以数值模拟结果作为参考,研制了长臂综采矸石充填开采工艺的配套设备,并在某矿建筑物下压煤炭开采的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有效控制了地表变形,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资源的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4.
华东地区矿井水的水质特征与资源化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我国煤矿区水资源短缺、矿井水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分析了华东地区主要煤矿区矿井水的充水来源和水质特征,根据水质将矿井水划分为4种类型,即洁净矿井水、高悬浮物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和酸性矿井水,并探讨了不同类型矿井水的水资源化技术,认为实现矿井水的资源化可使矿区水环境系统免遭破坏,缓解矿井排水与水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矿井水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晋城矿区寺河矿高瓦斯矿井一次采全高工作面瓦斯治理方法和瓦斯利用情况,提出了高瓦斯矿井一次采全高工作面瓦斯治理途径和技术,指出高瓦斯矿井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瓦斯抽放率,加强瓦斯利用,进而提高矿井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煤矿矸石井下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针对煤矿矸石地表堆积对人类生存环境和条件带来的威胁与危害,研究了矸石井下处理技术.该项技术运用开采沉陷理论预计地表允许沉陷范围内充填区域矸石充填压实后残余空间的最大高度,确定矸石充填巷的布置;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充填巷两侧煤柱应力分布、消除充填巷开掘时的“多洞效应”问题,优化矸石充填巷掘进顺序;设计了矸石充填工艺.此项技术在邢东矿井得到成功应用,实现了矸石井下处理与建筑物下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煤矿开采过程中大量矸石排放造成矿区土地资源浪费、水资源破坏和大气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采煤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厚煤层采区全煤巷布置系统,并对厚煤层采区煤层上山(或煤层大巷)的维护、采空区排水和防灭火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以实现厚煤层矿井的安全、高效、洁净开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10煤层开采可能产生的水害影响,根据矿井含、隔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指出10煤层受采动破坏,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太原组和奥陶系岩溶水沿采动裂隙和断层溃入矿井,对矿井开采形成威胁。根据对矿井充水因素的分析,得出矿井的充水强度不大,充水通道主要为隔水层薄弱地段采动裂隙和断层破碎带。  相似文献   

19.
特大型矿井持续稳定高效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其开采规模的合理确定.以济三煤矿为例,在分析大量翔实数据的基础上,把可能一满意度方法应用到采矿系统工程之中,从“需要”和“可能”2个角度对济三煤矿开采规模进行了多目标预测.对14个单因素进行可能一满意度分析并对部分因素进行了并合,得出开采规模的总可能一满意度;最后得出济三煤矿合理开采规模及其所依赖的条件.结果表明:济三煤矿要达到1000万t/a的目标,必须提高过断层的速度和最大限度地解放村庄压滞的煤炭.济三煤矿在目前的开采技术条件下,开采规模以600万t/a最为合理,此时可能一满意度为0.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