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晋城矿区含煤地层自下而上本溪组为泻湖、海湾等过渡环境沉积 ,含煤性差 ;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 ,煤层主要形成于海退时期发育的半咸水闭流泥炭沼泽 ,这些沼泽发育于滨海平原、三角洲间湾及泻湖海湾滨岸带 ,因而煤层稳定性普遍较好 ;山西组则主要为一套河流及三角洲沉积 ,煤层主要形成于淤平的湖沼和三角洲平原上发育的淡水泥炭沼泽 .沉积环境的演化决定了含煤地层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2.
晋城矿区含煤地层自下而上本溪组为泻湖、海湾等过渡环境沉积,含煤性差;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煤层主要形成于海退时期发育的半咸水闭流泥炭沼泽,这些沼泽发育于滨海平原、三角洲间湾及泻湖海湾滨岸带,因而煤层稳定性普遍较好;山西组则主要为一套河流及三角洲沉积,煤层主要形成于淤平的湖沼和三角洲平原上发育的淡水泥炭沼泽.沉积环境的演化决定了含煤地层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3.
登封煤田白坪一带山西组地层发育较好,主要为一套过渡相含煤沉积,划分为泻湖、潮坪等42个微相.属泻潮——潮坪及滨海三角洲体系沉积,所含二_1煤层形成于总体海退与短暂海侵的泻湖海湾及潮坪亚环境,其煤厚变化规律主要受潮坪亚环镜所控制.  相似文献   

4.
作者采用环境参数、相组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山西组分为4段19层42个微相,并归属为泻湖--潮坪及滨海三角洲两大沉积体系。广布的二煤沉积环境就是在总体海退与短暂海侵、泻湖海湾、潮坪及泻湖海湾、沼泽进一步泥炭沼泽化而成;二煤层厚度主要是受聚煤坳陷基底差异沉降及沉积环境所控制(约占90%),并可用两个对数正态子总体分别描述之一;其次为河流冲蚀作用及后期构造变动的影响(约占10%)  相似文献   

5.
在系统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本区有特殊意义的复合沉积体系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根据海退旋回的相组合形式提出并阐述了复合潮坪型、台地─障壁岛型、台地─泻湖型和台地─三角洲型4种复合沉积体系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本区太原组地层是特征典型、类型多样的硅质碎屑与碳酸盐复合含煤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6.
山西朔南勘探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形成于华北聚煤盆地北部,其含煤层段主要是太原组和山西组。太原组煤层形成于泻湖潮坪、下三角洲平原部分,其煤层厚度与砂体厚度具正相关关系。山西组煤层形成于上三角洲平原及内陆冲积平原,煤层厚度与砂体厚度为负相关关系。此外,煤层的物理性质,化学工艺性质,可选性等因素都受到成煤环境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6,(5):630-636
为探讨豫西地区石炭-二叠系太原组中遗迹化石与其沉积环境的演变特征,采用遗迹学和沉积学的研究方法,重点分析该研究区太原组灰岩中所含Zoophycos遗迹化石的个体大小和潜穴充填物颜色的变化、产状与分布特征以及宿主岩的沉积环境,取得3点认识:(1)密集分布的小型遗迹个体以及充填物为黑色的Zoophycos,与较深水环境和贫氧环境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Zoophycos可作为古水深变化的判释标志,尤其是以小型个体和具黑色充填物的Zoophycos可作为较深水沉积层的对比标志,依此标志的区域对比分析表明,太原组沉积期经历过2次大的海侵,出现2次最大海泛面,并可作为全区等时界面。(3)基于沉积环境的时空对比分析,提出豫西地区太原组沉积期海水进退变化规律。研究区太原组自下而上由2次较大海侵与海退旋回组成,每个旋回的沉积环境演化的早期几乎都出现海湾瀉湖相带为主的沉积,间夹潮坪沼泽和砂质障壁岛相带的沉积,然后变为近岸-远岸-近岸的浅海相带沉积,间夹潮坪沼泽相带沉积,最后又变为海湾瀉湖相带和潮坪沼泽相带沉积。  相似文献   

8.
作者采用环境参数、相组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山西组分为4段19层42个微相,并归属为泻湘——潮坪及滨海三角洲两大沉积体系.广布的二_1煤沉积环境就是在总体海退与短暂海侵、泻湖海湾、潮坪及泻湖海湾、沼泽进一步泥炭沼泽化而成;二_1煤层厚度主要是受聚煤场陷基底差异沉降及沉积环境所控制(约占90%),并可用两个对数正态子总体分别描述之;其次为河流冲蚀作用及后期构造变动的影响(约占10%),且具有在隆起区煤厚变薄尖灭、在场陷区煤层增厚连续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以柿庄地区的常规测井曲线为基础,结合钻井资料和野外露头,对柿庄地区沉积微相进行了划分,总结出了用于沉积微相识别的测井曲线特征。同时,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下,研究了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原组可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发育障壁-泻湖-潮坪沉积体系;山西组可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发育下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以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为主体;研究区太原组和山西组经历了3个沉积演化阶段,即大规模海侵阶段、缓慢海退阶段、明显海退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临清探区石炭二叠系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岩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相标志的分析研究,识别出了碳酸盐台地相、泻湖相、潮坪相、障壁岛相、三角洲相和河流相6种沉积相类型.采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编制出了临清探区石炭二叠纪各期的岩相古地理图,对石炭二叠系的沉积相纵向演化和横向展布有了系统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临清探区石炭二叠系自下而上发育了台地-泻湖、障壁-泻湖-潮坪、浅水三角洲和曲流河四大沉积体系.沉积演化经历了早期的陆表海海陆过渡沉积和晚期的陆相浅水三角洲及曲流河沉积.  相似文献   

11.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5,(4):483-490
在对太原西山地区山西组野外露头实地观测的基础上,通过采样分析、薄片镜下观测和粒度分析等手段,对太原西山地区二叠系山西组沉积微相发育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原西山地区二叠系山西组主要为河控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相和七个微相。伴随着研究区山西组沉积期海水总体由北西向南东退去,沉积环境从三角洲前缘过渡为三角洲平原沉积;沉积微相呈现出由分支河口沙坝微相→水下分支河道微相→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微相→沼泽微相→陆上分支河道微相→陆上天然堤微相→沼泽微相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利用钻井、岩心等资料,对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聚煤环境及模式进行研究。西湖凹陷平湖组的主要聚煤环境为潮坪相潮上-潮间泥炭沼泽、潮控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综合聚煤环境和古构造因素的影响,建立平湖组沉积期的潮坪-三角洲聚煤模式,研究区潮坪和潮控三角洲较辫状河三角洲更有利于聚煤;平湖组下段至上段煤层平面上分布范围逐渐扩大;西部斜坡带聚煤作用强于东部断阶带。  相似文献   

13.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主要为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山西组,可采煤层有太原组第15号煤层和山西组第3号煤层,两者均为高煤阶无烟煤。对含煤地层内部各成因相及其组合的综合分析表明,太原组为陆表海多堡岛与碳酸盐台地复合沉积体系。第15号煤层形成于海退持续时间较长的潮汐三角洲环境,其中三角洲平原沼泽相中煤层较厚,滞留泻湖相中煤层较薄,障壁沙坝一带煤层厚度较稳定。山西组为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中均衡补偿沉积持续时间较长,形成的第3号煤层厚度较大,结构简单。三角洲前缘沙坝中煤层厚度稍薄,分流河道中煤层不稳定。煤层气勘探实践表明,在同一口试气井中,盆地内大部分地方第3号煤层比第15号煤层厚度大,生气能力强,煤层气保存条件优越,气体质量浓度、含气饱和度、煤层气资源量高。因此,第3号煤层应是沁水盆地煤层气试采和商业化开发的首选目标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川中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沉积环境的判别一直存在潮坪相和非潮坪相的争论,以磨溪气田岩芯精细描述、薄片鉴定、测井曲线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嘉二段沉积古地理背景、岩石类型、沉积构造、沉积韵律、古气候及成岩演化等方面的详细分析,发现磨溪嘉二段并非大面积分布的潮坪相,而是陆表海型碳酸盐岩局限台地相-蒸发海台地相,并以潮下还原环境为主,类潮坪沉积特征仅见于嘉二2B层,可识别出台坪、粒屑滩、滩间海、半局限-局限泻湖、蒸发泻湖等亚相及其多种不同的沉积微相.嘉二1亚段主要为半局限-局限-蒸发泻湖夹风暴岩沉积,嘉二2A层以发育鲕粒滩微相为特征,嘉二2B层以台坪亚相为特色,嘉二2C层发育砂屑滩和蒸发泻湖亚相.不同微相储集性能分析表明云坪、砂屑滩和鲕粒滩微相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5.
利用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了本溪期 (海侵)、太原期(海侵扩大)、山西期(海退)、石盒子期(海陆交互)和石千峰期(陆缘湖泊)等5个时期的古 地理环境、岩石类型、沉积相类型和平面展布特征,得出这5个时期在盆地内构成了一个海侵海退旋回,形 成了从滨浅海相到海陆过渡的三角洲相、河流湖泊相陆源沉积。控制生成了三角洲相分流河道砂砾岩、水 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以及潮坪相砂坝等有利储集岩带,潮坪相发育的煤系地层为烃源岩,上石盒子组洪泛平 原形成泥质岩盖层。生油岩和储集岩叠置或互侧式组合关系,形成本区受砂体分布控制的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   

16.
河南永城地区的上古生界地怪包括上石炭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组,上二叠统上石盒组,石千峰组,地层总厚度大于2000m,是在陆表海背景上发育的一套滨浅海及海陆交互相沉积。其中,太原组--山西组下段为第--潮坪体系沉积,山西组上段--上古盒子组为三角洲体系沉积;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煤层发育,但山西组上、下段分界部位这一由浅海--潮坪体系转化为三有洲体系的特殊时期构成本区最有昨的聚煤期。  相似文献   

17.
大牛地气田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大牛地气田主要目的层段为上古生界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经历了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的沉积过程.通过对气田内50余口井的岩心观察并结合化验分析资料,认为太原组为具障壁砂坝的滨浅海相沉积,山西组为三角洲相沉积,下石盒子组为河流相沉积.在沉积相研究划分的基础之上,对其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登封煤田马岭山一带,山西组地层是发育在总体海退阶段,以过渡相为主的含煤沉积。据岩性、岩相和旋回结构的研究,首次将山西组地层划分出四个段,并对“老君堂砂岩”和“冯家沟砂岩”提出了命名。据古生物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岩石学、古水流、砂岩体及煤层相的研究,用环境参数及相模式法,首次对山西组含煤岩系沉积环境进行系统研究,划分出33个微相,归属为四个垂直相序及泻湖—潮坪—障壁岛和滨海三角洲两大沉积体系。首次在灰岩燧石层、硅质泥层中发现了海绵岩。据沉积环境和聚煤期古构造的研究,初步得出二_1煤厚变化地质因素主要是沉积环境及聚煤期基底差异沉降,其次为河流冲蚀作用及后期构造影响的结论。通过岩相一厚度法或相一厚度分析,初步认为研究区中部隆起区主要为3.5米以下的薄煤带,而大于8米的巨厚煤带则集中分布于研究区东西两侧坳陷区。  相似文献   

19.
豫西下冶地区中二叠统山西组系一套潮坪和三角洲沉积.根据野外考察和沉积特征分析,可识别出5种岩相,并在岩相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5种沉积类型.即,岩相A为潮坪沉积,岩相B为分流河道沉积,岩相C为泥炭沼泽沉积,岩相D为分流间湾泛滥盆地沉积,岩相E为决口扇沉积.纵向上岩相及沉积类型的变化规律显示,该研究区山西组的沉积环境经历了潮坪-下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平原三种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岩相古地理分析表明,中条山古陆和岱眉寨古岛控制了该区中二叠世成煤环境及二1煤的发育与分布.  相似文献   

20.
在野外实测剖面和路线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贺兰山中段煤矿成矿规律、沉积古地理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对成矿作用进行了简要总结。贺兰山中段的含煤地层主要由晚石炭-早二叠世太原组潮坪-泻湖-三角洲相含煤岩系和山西组陆相含煤岩系及中侏罗统延安组河流相含煤碎屑岩建造组成。含煤岩系受古构造、古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形成相对的富煤带和贫煤带。晚石炭-早二叠世区内大部处于成煤环境,泥炭沉积广泛,是该区最主要的成煤期之一。中二叠世形成的砂岩、含砾砂形成的"盖层"保护了含煤岩系免受剥蚀。中侏罗世燕山运动使贺兰山地区形成山间盆地,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植被大量繁殖堆积,经生物化学和压实作用,形成厚度大、层数多的大型煤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