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生是网络参与的主要群体。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成长发展期,在网络参与过程中容易出现娱乐化倾向,并产生各种失范行为。文章认为大学生网络主体性危机是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与道德意识偏差的实质,表现为主体性的缺失与主体价值判断的不稳定性。因此,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应当通过强化大学生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建立主体评价机制以及实现社会共管等途径构建大学生网络参与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发挥道德"自律"的内在作用,提升大学生网络参与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2.
我国内地高校硕士研究生作为学术研究领域的后备军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其学术生命的长度与宽度。因此,硕士研究生发展过程中其德育状况备受关注。根据群体特征以及现实需要,硕士研究生德育应突出重点,分出层级,有针对性地把重点放在学术道德内化上,努力探寻学术道德内化的各种有效途径,争取实现让硕士研究生把学术道德内化为内心信仰。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德性具有层次性是高校德育生活中的客观事实,它包括道德认知主体结构的层次性,道德规范的层次性和道德人格的层次性。在高校德育建设中,辩证地对待道德的层次性,能够使具有不同德性的大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形成积极的精神力量,引导他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行政道德本质上而言是民主道德。新时期社会主义行政道德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以行政道德的法制化为特征的制度伦理建设、以民主的道德化为内容的道德规范建设和以民主道德的社会化为途径的舆论建设。这三个方面互相作用、互相统一,共同构成社会主义行政道德建设的基本框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民主道德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道德绑架"是指一方当事人(或第三方)为达到特定目的,利用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以对另一方当事人作出负面的道德评价为手段,迫使其为所不愿为的行为。依照不同标准,道德绑架可作不同类型的划分。道德绑架既是人们谋求特定利益的一种方式,也是社会道德规范的一种被滥用。道德绑架的消解离不开当事人之间利益冲突的化解、社会道德与法律错位的修复以及道德主体权利义务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已越来越受到挑战,培育道德教育主体的主体性成为高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关键。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又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把学生作为道德教育主体就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启迪、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道德主体内心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感消解之后,外在的对道德主体的约束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权威性的道德评价活动就是这种外在的道德领域的依靠力量.权威以服从为标志.道德评价的权威性要求道德主体服从道德规范的要求.我们没有因为法院判决执行难而质疑法律评价的权威性,同样也不能因为道德评价的执行难而质疑道德评价的权威性.当代社会道德状况的糟糕并没有否定道德评价的权威性,恰恰说明我们需要更好地维护道德评价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8.
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探讨利益诉求与道德自觉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打破利益与道德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正确理解利益诉求与道德自觉的辨证关系是探讨利益诉求之下道德自觉的前提基础。要正视不同利益诉求之下的道德层次差异,增强不同利益维度逻辑架构下的道德自觉,进而建构充分反映主体利益诉求的道德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个体道德素养,是市场经济主体行为选择的道德理性基础,是维持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必需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过程中,培养和铸就经济行为主体的道德理性基础,即经济人对经济活动应有道德素养的信仰和对自己行为自觉自律的思维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以主体性的视角,通过对权利、道德权利、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关系和道德权利的特点的分析,认为道德权利的研究对传统伦理学的改革;提高人们对道德权利的认识,进而有利于推进新时期的道德建设;促使道德规范由他律向自律转换,增强人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人们履行义务的自觉性等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高青年大学生道德水平,关键是要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现状,我们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开展道德责任意识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践行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诚信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当前高校学生由于受社会诚信危机的影响,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剖析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提出了积极的解决对策,即: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改革德育考核体系、创建德育学分;建立新生诚实守信承诺制;完善《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积极发挥其约束作用;倡导“自律”精神、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弘扬“诚信育人”精神、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制度伦理的视域来分析和研究社会腐败现象的现状及问题,对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出现滑坡和失范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当前干部制度建设和社会腐败现象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社会腐败现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和具体对策,通过制度伦理的规范和引导,使领导干部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公平、公正地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更好地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公”的认识不同,价值选择不同,对公德意识的形成和历史发展进程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文章从“公”的观念的变迁,以及公德意识随“公”的观念的变迁而逐渐变化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的角度,分析了现代公德意识形成的可能性,阐述了现代公德意识的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构筑新型高校德育教育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走进21世纪的高校德育,面临着社会变革与学生变化两方面的考验,并在这些变化面前呈现不适应症。创新高校德育教育模式,应以社会与当代大学生的2个变化为前提,从社会要求与人的需要2个方面出发,以人性化教育为基本路向,丰富德育内容,加强生活德育、主体德育和情感德育教育,创新德育方法,注重平等对话和德育实践,以此打造切合于我国实际的新型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任何社会的正常运行,经济的良性发展都离不开伦理道德的支撑.一定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精神不仅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运行提供价值效能和动力牵引,而且还能为它们造就所需要的理性秩序和人文环境.社会越发达,对道德和信用的要求就越高,道德感、信用度越高,社会运行成本就越低.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伦理道德不只是某种精神理念存在的社会规范,而是一种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社会资源.这一特殊的社会资源以其独特的社会形态,演绎着千姿百态的生活,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整合现代社会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素质,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要和行为导向作用的分析,阐述了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应以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文明行为的养成和强化责任意识等为主要内容以及抓住政治、道德、行为三个环节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国首先要求搞好道德建设本身.这对我们从治国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增强道德建设的自觉性,并在实践中切实搞好道德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