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三江平原建三江地区地下水激发补给再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江平原建三江地区地下水激发补给,虽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很少考虑,但已有计算,并且在近10年来开采实际中起到很大作用。为此笔者不仅进行“再分析”,而且进行“再计算”。以实际开采地下水的动态资料,进行地下水平衡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典型农场如创业农场已获得1.8倍原评价水资源的激发补给;全分局现地下平均水位45.67m,已获得激发补给4.99×10^8m^3;若继续发展打井种稻,使平均地下水位降至40.00m时,全分局可获得激发补给13.16×10^8m^3,是原评价资源量的1.2倍,接近原计算激发补给量。可满足近远期发展水田对资源的要求,而地下水还难以消除承压。  相似文献   

2.
"排降蓄灌"是生态水利,有多种组合形式.黑龙江随着打井种稻的兴起,形成"灌降排蓄"形式水利,使黑龙江省"排降蓄灌"生态水利建设产生重大突破.但受黑龙江自然条件,尤其地处高寒地区特殊性影响,使"灌降排蓄"水利受到限制,还必需发展"排降蓄灌"形式生态水利,才能实现黑龙江全面的"排降蓄灌"生态水利,从而支持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机械现代化.应尽早把以"降"为目标的地下排水提到黑龙江水利建设的日程,加强这方面研究,才能全面建成黑龙江"排降蓄灌"生态水利,实现水利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论“灌降排蓄”是黑龙江省理想的生态水利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灌降排蓄”水利集抗灾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于一体,是生态水利;论述本水利模式符合“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比“排降蓄灌”水利模式技术经济指标优越,尤其可兴利除害结合,可民办水利,见效快,功省效宏,是理想的生态水利模式。值得我省关注,凡在有条件地区应作为我省生态水利建设首选。  相似文献   

4.
三江平原地下水是否超采,争议已久.笔者经过"九五"期间国家三江攻关和垦区科技攻关研究(主要为1997~1998年),又经过近10 a的追踪反馈研究分析,尤其地下水动态分析,认定三江平原地下水从宏观而论,没有超采,仍有很大开发潜力,尤其如友谊、萝北各农场及沿江潜水地区(包括引提自流灌区).其中建三江弱承压水地区,至今虽尚未超采,但今后还要大面积发展水田的情况下,应在调蓄利用当地丰富降水资源(提高利用率和增加对地下水补给率)和在地下水开采后周边大江大河可能增加激发补给量的分析研究计算上下功夫,从而判断或避免是否可能超采.至今三江平原地下水没有超采,就是生产实践对"九五"期间国家与垦区攻关科技成果的最好肯定.  相似文献   

5.
枣庄城市复杂多水源供水优化配置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北方地区缺水城市-枣庄,在水库,地下水源地,处理回用水,外地区调水等复杂水资源系统下的优化供水模型,针对多水源,多用户的特点,从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考虑,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寻求资源开发最佳组合,以充分利用水资源,获取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6.
新密电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密电厂是典型的坑口电厂.煤矸石、矿井水等煤炭生产废弃物的处理一直是煤电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问题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分析了新密电厂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提出了通过提取硅铝合金、水循环利用、新型建材生产等方式,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循环经济发展具体模式,为我国电力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由于水资源数量有限,这也使当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因此需要利用好水资源,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与水资源供应保持协调一致性,注重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合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其面临着资源问题、能源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等发展"瓶颈"。本文通过对合肥的现状调查,论证分析合肥实施循环经济的优势与不足,设计出切合合肥实际的区域循环经济规划模式,为有关部门进行决策、区域详细规划方案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区域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省以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构成的水资源总量并不丰富, 且时空变化大,hm2均、人均水资源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3~1995年, 我省水利设施可供水量中, 地表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比例低于全国1980年的相应比例; 而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比例高于全国1980年的相应比例.在地表水供水量中, 供水保证率较高的蓄水工程可供水量所占比例也低于全国1980年的相应比例.表明我省地表水利用程度低.我省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75%.1980年以来, 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用水量均呈上升趋势.预测2000年、2030年总用水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77亿m3、226亿m3.全省现状(1993年水平) 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 若来水属偏枯情况, 则缺水10.94亿m3.从现在起到2030年, 需要大量增加水利投入, 采取配套挖潜、开源、节流等对策增加可供水量, 才能满足平水年份的用水要求; 若来水属偏枯状况, 2000年全省可能缺水21亿m3, 其中以齐齐哈尔地区缺水量最多; 2030年情况类似.省内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已受到污染, 必须依法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
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回归分析法等建立了徐州市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利用实际数据测算了徐州市2005—2014年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徐州市经济与资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较低,而经济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较高.为此,提出了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生态补偿及生态文明社会监管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850农场是三江平原地下水开采强度最大农场之一,井灌面积占平原面积57.7%,现地下水埋深约5 m,处理想埋深中,地下水用量约405 m^3/hm^2·a,产量还略高于本场渠灌稻。本地区井灌面积达2.07×104hm^2,只要在节水灌溉上下功夫,可达采补平衡。若在雨洪资源化上下功夫,“西水东调”和建河滩“漏水库”,还可发展水田,水田比例由现0.577上升到0.60以上,故此850农场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利用。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前进农场地下水库特性,分析了开发利用现状;估计了可利用地下水资源量和允许采补平衡埋深;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认为该农场以开发利用地下水库为主;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可以支撑现有水田或更多些水田发展,且不会出现资源与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近十几年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分析,友谊农场地下水开发利用至今,实现年年补大于采。随着井灌稻的发展,年平均地下水位虽有所递降,但年恢复水位十几年似乎没有太大变化,而具开发潜力。今后应在建设地下水库上下功夫,可发展井灌稻4.0×104h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矿区地表采掘废弃地充填复垦材料及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新汶矿区协庄煤矿井田因取土、采沙和盗采防水煤柱等地表采掘引起的废弃地的充填复垦材料及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协庄煤矿煤矸石可作为废弃地的充填复垦材料,风化煤矸石矿物化学组成与矿区黄土相近,煤矸石的汞、镉、铅、砷、氟等有毒元素的含量不超标,并含有一定的可供植物吸收的养分。实践证明,提出的煤柱盗采坑和取土、采沙坑的充填复垦技术,彻底治理了废弃地的水害和恶化的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并为其他矿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寒地草甸黑土稻作的几种高产灌溉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湿交替不建水层的间歇过水灌溉方式为最佳。采用此种灌溉方式,既保证水稻需要的生态用水,提高产量,又节省大量的灌溉用水,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  相似文献   

16.
井水增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井水(地下水)温度比水稻生长发育要求温度低得多,但经过研究和实践已使井灌水稻生产出现重大突破。通过对井灌水稻和库灌水稻的对比分析,阐述了井水增温对水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深圳市缺水现状的分析,探讨深圳市分质供水的模式,提出深圳市应把污水资源化作为战略而落实。由此提出深圳市分质供水的理念,并指出深圳市分质供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深圳市的分质供水模式是以城市主体供水系统为主、污水资源化的非饮用水供水系统为辅、雨水利用和海水利用为补充的供水形式,其中污水资源化的非饮用水供水系统主要是供给特区外较为集中的大工业区,包括沿途的城市杂用。它是污水资源化、优水优用及循环经济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渍涝治理提高低湿耕地种植自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水、土地、热资源丰富,经常发生灾害。影响粮豆作物生产,水稻生产和牧草种植。从水利学科专业观点出发,主要应在以治渍为核心的农田基本建设上下功夫,才能充分发挥三江平原资源和机械化大农业优势,适应市场,提高种植自由度。  相似文献   

19.
八五O农场平原可视为具有较好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库。由于井灌水田致使地下水资源超采,应采取措施控制水田发展或增加降水对地下水库的补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