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荒原》运用众多繁杂典故,制造纷繁细碎意象,来回穿梭于古今时空,再加上全诗笼罩着阴森恐怖的死亡气氛,无疑给读者留下一座望而生畏的可怖迷宫。《荒原》反映的是一战后欧洲衰败的客观景象和人们行尸走肉的生活状态,故诗歌中充斥着消极灰暗的死亡意象,对这一部分的解读比比皆是,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同时,诗中也不乏色调明亮的积极意象。相比前者,这一部分少有人问津。而这两种对比鲜明的意象看似矛盾却又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体验。理解和分析这些积极意象不仅能消解对《荒原》中死亡意象的过分解读,也可体会出艾略特在"荒原"背后寄予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以其隽永的主题和"谜"一般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和研究者.将诗人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在格式塔心理学及格式塔意象理论的指导下,从诗歌意境和诗歌象征两个方面剖析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意象之美.通过对死亡意象的各个构成部分及层次的梳理,重构诗歌中"死亡"这一格式塔意象,揭示了诗人对"死亡"深刻而又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以其隽永的主题和"谜"一般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和研究者。将诗人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在格式塔心理学及格式塔意象理论的指导下,从诗歌意境和诗歌象征两个方面剖析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意象之美。通过对死亡意象的各个构成部分及层次的梳理,重构诗歌中"死亡"这一格式塔意象,揭示了诗人对"死亡"深刻而又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到灯塔去》是英国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优秀的意识流作品,国内外对《到灯塔去》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而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来解读该小说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依据这一理论剖析《到灯塔去》中的意象的深层意义,挖掘其内在的认知理据,解析作为图形的意象在作品中是如何凸显的,以期更好的挖掘小说的主题意义,为读者赏析该小说开辟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分析本世纪最负盛名的诗歌《荒原》的结构方式。作认为,有关繁殖神崇拜的神话是《荒原》的“骨架”,诗歌中丰富而意蕴深远的意象是《荒原》的“血肉、,诗歌中的中心人物泰瑞西士是《荒原》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美人鱼意象是《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最为重要的意象,凸显了整首诗歌的意象群的内在联系。它对诗中主人公普鲁弗洛克丰富复杂、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的揭示,对诗歌主题意义的诠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首诗歌的灵魂。艾略特通过人鱼意象来展示现代西方社会人们空虚迷惘的生存状态,并凸显了其早期诗歌中的荒原主题。  相似文献   

7.
运用认知文体学的解读模式,分析了杜牧诗歌《山行》对景物的描绘,以及其中的意象图式和对概念隐喻的运用。认为按照认知的框架来解读诗歌,可以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语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理解迟子建小说中的意象描写是阅读她作品的关键点,在她的乡土小说中,包含着对生命意象和死亡意象的描写。通过对作家作品的深入解读能逐渐的发现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9.
运用Fauconni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层面解读李白诗歌中的水意象。按照概念整合映射关系的三种基本类型,分析了李白诗歌中的水意象的动态意义建构和解读过程。认为从概念整合角度解读诗歌意象,有利于读者准确而全面地把握诗歌意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红死病的假面具》是爱伦·坡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恐怖场景的营造和意象的使用都成功地体现了坡所提出的“效果统一”创作理论,渲染了浓烈的死亡气氛,向读者传递了坡对世界的感受,激起了读者心灵深处的恐惧情感。  相似文献   

11.
《雅歌》是《圣经》中经典的一部分。《雅歌》的中心意象是园,在其描述中用隐喻法连结了自我与他者、人类与自然。成功地建立起人的自我实现及与世界融为一体的梦想,从中展示人们重归伊甸园、追求自由和真爱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2.
从意象图式视角解读李清照的《一剪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图式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最早由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出版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中探讨概念隐喻时提出。意象图式理论强调的是思考时用我们的身体体验形成的形象生动的内心图像,这点与古诗词所蕴含的丰富意象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论文以婉约派词人代表李清照的词《一剪梅》为例,尝试揭示这首词所蕴含的意象图式从而从意象图式的新视角赏析宋词并验证意象图式对古诗词语篇分析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文化意象是文学翻译的一个基本单位.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保留文化意象以保持原作的异域风格和艺术特色,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芙享受.同时,由于社会文化心理的差异,文化意象不可避免地被遗失、被改变和被重构.在诗歌、小说的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动态对应反映出译者的主体操控.  相似文献   

14.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威廉姆·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他的诗歌意象丰富,寓意深远,在意象的营造和运用方面是当之无愧的专家。本文通过解读布莱克《老虎》中的意象,分析、总结诗人的情感和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死者》中死亡意象刻画与乔伊斯的创作主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弥漫在<死者>中的死亡意象,揭示了死亡意象的刻画与乔伊斯的创作主旨的关系.乔伊斯通过对无所不在的死亡意象的刻画,揭露了20世纪初都柏林人精神麻木、死气沉沉的生活状态,希望以此唤醒国人,激起民族斗志.  相似文献   

16.
梭罗的《瓦尔登湖》因其语言优美、思想深邃而著名,书中众多的文化意象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内涵。徐迟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考虑到源语文化意象的异质色彩,还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接受,适时择取"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将源语中的文化意象恰当地传递到目的语文本中,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文化信息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7.
《贵妇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之一。在小说中,亨利·詹姆斯采用了各种生动而贴切的意象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章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来揭示该小说中各种意象的象征意义,包括建筑意象、“明”和“暗”的意象、“翅膀”意象、物品意象等等,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詹姆斯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自我意象是人对自身的评价,是关于“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自我意象的确立,对于个人走向成功非常重要:一个成功的人生,往往伴随有一个积极的自我意象。自我意象尽管是在人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但也是可以改变的。在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塑造积极的“自我意象”,可以有效地优化学生的自我评价,帮助学生重建学习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是一部充满象征意象和象征意义的现代小说。小说采用时序颠倒、多角度叙述、并列对照、意识流、神话模式以及象征隐喻等许多新的手法,表现内容与形式的一元化,揭示出死亡与失贞的主题。分析了《喧哗与骚动》中的象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揭示了康普生家族及其所代表的旧南方的旧传统、旧秩序和旧制度的死亡这一中心主题。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苏童小说叙事的特色之一。苏童创造性地把意象的审美机制引入叙事文学领域,以意象叙事代替传统的情节叙事,改变了传统小说较为单调的叙事方式,使文本具备了现代小说独有的弹性与张力。意象叙事的创作策略在苏童小说《米》中运用得最为突出,作家营构了大量繁复隽永、独具特色的意象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意象成为叙事活动的一部分,为作品增添了更加复杂的内涵和更为深厚的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