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行人过街延误是评价行人交通状况、衡量行人交通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正确的判断个体行人穿越道路时所承受的延误对于研究、评价以及改善行人交通流乃至整个混合交通流的运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利用视频摄像技术调查获取了无信号控制路段,交叉口人行横道的行人与机动车交通数据,同时提出相应的无信号控制行人过街延误的计算方法,对行人过街延误通过实例来计算并验证此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行人过街的交通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计算机建立人机横道上行人步行穿越车流过街的交通模型,模拟不同交通条件下和人和车辆的运行,获得行人过街在不同条件下的效率参数。  相似文献   

3.
有行人专用相位交叉口行人过街时间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有行人专用相位交叉口行人绿灯时间,研究了行人穿越交叉口的过街时间.利用交通波理论推导了行人跨越安全岛的时间函数,考虑同向、对向和交叉行人流的影响,借鉴HCM的行人过街时间模型构建了行人穿越交叉口对角的时间公式.采用录像法和人工测量法对威海市4个交叉口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得到:行人穿越交叉口对角和非实体安全岛的15%位速度为1.43 m/s,穿越实体安全岛的15%位速度为1.35 m/s;行人在对角通行的有效宽度为9 m和12 m;利用SPSS标定了模型参数.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行人过街时间,误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4.
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速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哈尔滨市11个交叉口中的42条人行横道进行调查及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到总体行人平均过街速度为1.47m/s、85%位速度为174m/s、15%位造度为1.19m/s。分析了行人年龄、性别、人行横道长度、过街人数量、绿灯时间等对行人过街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的设计中,直使用15%位过街速度,可满足85%以上行人的行走要求;在老年人经常出现的地区,设计速度应为老年人的15%位速度,即1.07m/s。  相似文献   

5.
基于交通冲突的行人过街危险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人过街的危险度不仅与过街条件、过街设施有关,而且与道路上的交通量及分布情况、道路的断面形式、驾驶员的注意状态有关.运用交通冲突技术理论对行人过街过程进行分析,选择车辆制动时间距离作为判别冲突严重程度的标准.定义行人过街的危险度,研究在行人自由过街、无控制人行横道、信号控制无干扰人行横道、信号控制有干扰人行横道处等条件下行人过街的危险度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明确了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交叉口设置行人专用相位避免人车冲突的同时增加了车辆延误.为分析有行人专用相位交叉口车辆的延误程度,在探讨常用交叉口车辆延误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采集相关数据,以HCM1985和Akcelik1988模型为依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标定相关参数,建立了修正的有行人专用相位的车辆延误模型.基于威海市实际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饱和度较大的情况下,修正模型较之参考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实际延误  相似文献   

7.
有行人相位交叉口车辆延误计算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行人专用相位的信号交叉口冲突,阐述了交叉口车辆延误的计算方法。以涵盖行人专用相位的四相位交叉口为案例,在交通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点样本法、HCM2000模型和我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模型以两种过程计算延误。结果表明:我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模型计算的饱和度基本反映了实际交叉口的拥堵状况;延误值随着饱和度的增加与实际值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8.
无信号控制路段人行横道处的交通冲突行为对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有着重要影响,为研究行人与非机动车在无信控人行横道处的过街行为特征,以武汉市某双向四车道无信号控制路段的调查视频为基础,对行人的过街轨迹、过街时间、运动横摆率及非机动车的过街膨胀率、到达规律等特征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从交通系统的角度出发,针对现阶段无...  相似文献   

9.
步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人过街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在混合交通状况下,路段上的行人过街与机动车相互干扰,造成道路的拥堵。为提高路段通行能力及保证行人过街安全,综合考虑路段行人过街和相邻交叉口的交通状况,对典型路段的行人过街信号进行优化设置。在此基础上,应用交通仿真软件对其交通现状及信号设置方案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路段行人过街信号设置方案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计算机建立人行横道上行人步行穿越车流过街的交通模型,模拟不同交通条件下行人和车辆的运行,获得行人过街在不同条件下的效率参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合理确定人行横道处的夜间最高限速值与道路照明指标提供理论依据,保证过街行人夜间出行安全,开展了驾驶员夜间对过街行人的视认距离随行驶车速及路灯平均照度的变化规律研究.针对6处人行横道单个静止并着深色衣服的过街行人,采集了8名驾驶员对其夜间视认距离的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了不同照度条件下的驾驶员夜间视认距离与行驶车速关系模型、不同车速等级下的驾驶员夜间视认距离与平均照度关系模型,以及驾驶员夜间视认距离-行驶车速-平均照度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驾驶员夜间对过街行人的视认距离随行驶车速的提高而降低,二者呈负线性相关;随平均照度的提高而增加,二者呈正对数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达到同时降低主干道上机动车与次干道上行人延误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Synchro的绿波协调与行人二次过街的协同控制方式: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交叉口处机动车的非对称放行与行人二次过街的相位设置;其次,建立了机动车、行人的时间延误模型,并且结合Synchro的功能提出了控制参数的优化方法及流程。以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为例进行了仿真实验,在交叉口间距不等、双向流量不均匀、行人过街距离较长的条件下,本方法较传统方法能进一步提高对机动车与行人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VISSIM仿真的交叉口远引式左转掉头位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远引掉头点的选址较为模糊,多以实际整改的感性经验为主,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规划方法的情况,利用微观仿真软件VISSIM对远引掉头的各种常见的掉头位置进行了交通仿真.采用车辆的平均延误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各组织方式下交通流量与车辆平均延误的关系曲线,选出在不同的交通状况下的最佳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4.
人行过街设施的服务半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人行过街设施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对人行过街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和服务半径进行研究.对道路上行人过街的延误与危险度进行分析,研究行人过街的心理特性与过街费用,提出人行过街设施最大服务半径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以实例进行验证.通过对最大服务半径及行人过街心理及行为的分析得出人行过街设施服务半径的确定方法,提出可以用人行过街设施的服务半径来验证设施设置的合理性、确定行人过街路线的选择原则.可以提高人行过街设施设置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信号交叉口延误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深圳市主要信号交叉口延误实际调查结果,结合美国2000年版HCM延误模型计算结果,应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与深圳市交叉口延误相符合的延误计算模型,为深圳市信号交叉口和道路系统的分析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信号交叉口Webster法延误计算修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号配时方案设计是否合理最重要依据是对信号交叉口进行延误分析与定量计算来判定,目前国际上最经典的模型是英国的Webster算法,但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用来计算拥挤条件下的延误。通过对哈尔滨市部分十字型信号交叉口与T型信号交叉口,采用点样本法进行的延误调查数据,对各交叉口应用Webster算法进行延误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经分析,Webster算法与实测值有较大出入。在此基础上,使用SPSS软件建立与哈尔滨市交通情况相适应的信号交叉口Webster法延误计算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持续模型的行人过街行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行人过街行为实测数据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危险的行人过街等待持续模型。分别采用非参数形式和参数形式的基准危险函数的模型框架,对影响过街行为的因素,特别是违章过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参数形式模型对行人过街等待行为描述更为精确;行人的过街行为呈现明显的时间相关性,违章倾向随等待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可为行人交通行为分析和行人交通仿真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