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酶解改良米蛋白热凝固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性大米蛋白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现采用中性蛋白酶酶解大米蛋白,对酶法提高大米蛋白的热凝固性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5℃,固液比1;6,酶解pH 6.0,每100 g-米蛋白的酶量20 U,酶解时间0.5 h.在此最适条件下通过蛋白酶改性后大米蛋白热凝固度为49.20%(pH 7.0)和51.70%(pH 6.0),与不用酶时的11.97%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可见酶解处理大米蛋白对其热凝固性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碱溶酸沉淀法从大米渣中提取蛋白质,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工艺条件.确定大米蛋白质的等电点pH值为3.9,最佳的碱提条件为pH值为12,温度40 ℃,时间2小时,料液比1∶12.在此条件下蛋白质提取得率为49.9 %,产品蛋白质含量为71.1 %.  相似文献   

3.
大米糟渣碱法提取食用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碱溶酸沉淀法从大米渣中提取蛋白质,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工艺条件,确定大米蛋白质的等电点pH值为3.9,最佳的碱提条件为pH值为12,温度40℃,时间2小时,料液比1:12在此条件下蛋白质提取得率为49.9%,产品蛋白质含量为71.1%。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设计分析探究复合酶法提取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紫外光谱法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传统酸热提取法下得到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纤维素酶∶果胶酶(2∶1)时,酶解温度50 ℃、酶解时间45 min、pH=4、酶浓度为0.5%,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提取率可达3 796.23 μg/g,与传统酸热提取法相比提取率得到显著提高。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复合酶法提取得到的类胡萝卜素的总抗氧化能力为4.151 U/mg,酸热提取法下得到的类胡萝卜素总抗氧化能力为4.096 U/mg。即2种提取方法下获得的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5.
以脱脂小麦胚芽粉为研究对象,用热水、甲酸和乙醇浸提溶剂提取谷胱甘肽,分析比较不同提取浸提溶剂的提取效果,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从脱脂小麦胚芽粉中提取谷胱甘肽的方法,最佳的浸提条件为:浸提时间12 min,料液比1∶9,浸提反应温度95℃,搅拌速度200 r/min.  相似文献   

6.
酸枣仁中皂苷A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提取溶剂对酸枣仁皂苷A的提取效果,确定65%乙醇为提取剂.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65%乙醇为提取溶剂,固液比为1∶10,提取2次,每次90 min,酸枣仁皂苷A的提取率为83.5%.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枳椇子总黄酮的工艺条件,采用L9(34)正交实验,考察指标为总黄酮提取率,以枳椇子浸泡时间、微波辐射功率、微波作用时间和乙醇浓度为四因素,比较了传统热回流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两种方法对枳椇子总黄酮的提取效率和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微波提取效果的因素顺序为乙醇质量分数>微波辐射功率>微波作用时间>浸泡时间,最佳微波辅助提取枳椇子总黄酮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30min,提取功率400W,微波提取时间15min,乙醇质量分数50%,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2.18%.与传统的热回流提取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效果接近,节约了溶剂,显著缩短了时间.微波辅助提取枳椇子总黄酮是一种快捷,有效并且绿色的提取方法,对枳椇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芦笋老茎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比了传统热提取法和超声法对提取芦笋老茎总黄酮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超声法的提取工艺,并考察了总黄酮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与热提取法相比,超声法具有更好的提取效果;超声法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超声时间1.5 h、超声功率80 W、固液比1:20 g·mL-1、乙醇体积分数50%,在此条件下芦笋老茎中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0.25%;通过黄酮的颜色反应确定了提取液中黄酮物质的存在;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的对比实验中,芦笋老茎总黄酮的抗氧化性比维生素C更好,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3.35%,超氧自由基清除率可达99.27%。  相似文献   

9.
以刺孢小克银汉霉为载体,在分离有机溶剂的方法、不同溶媒、溶媒配比、酸热时间和次数方面对提取油脂的传统酸热法进行了改进研究,获得了新的酸热法,并将其与索氏提取法进行了含油率和气相色谱后成分的比较分析.新的酸热法,采用抽滤分液和正己烷、乙醇按2∶1混合萃取,两次热冷破壁.与传统的酸热法相比较,更为安全,简便,省去了离心的过程,油脂得率提高了20.71%;与索氏提取法进行比较:新酸热法单位时间处理能力是索氏提取法的96倍,设备要求低.它的油脂得率能达到索氏提取法的95%以上,GLA的含量较索氏提取法高出了17.45%,是一种真正高效、快速的能运用于工业化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提取虎眼万年青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以虎眼万年青总皂苷得率为指标,比较了水煎煮、水超声、乙醇浸提和乙醇超声4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法具有提取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等特点;乙醇浸提法的最佳提取条件是加15倍量60%乙醇溶液在70 ℃浸泡提取3次,每次5 h.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将植酸转化为磷酸盐,然后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磷酸盐,从而获得米糠中植酸含量。实验中比较了米糠直接消解、提取液直接消解和提取液经阴离子交换处理消解的测定结果。离子色谱定量工作曲线方程为y=0.116 lx+0.6509,相关系数为JR2=0.9980,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0.68%,回收率为97.0%-102.3%,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用70%和80%乙醇的已烷液(v/v)作为萃取剂,对酸值为28.60%的米糠混合油进行多级错流和逆流液—液萃取脱酸研究.分析讨论了脂肪酸萃取因子与脂肪酸含量、萃取溶剂比(即:萃取剂/混合油)的关系以及理论级数与脂肪酸萃余率、萃取剂的乙醇体积浓度与萃取效果等之间的关系,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由米糠提取植酸钙镁最佳反应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正交设计及极差分析方法,确定了以米糠为原料提取植酸钙镁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4.
黑豆皮红色素的微波提取工艺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黑豆皮红色素的微波提取及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为水溶性多酚类花色素,在不同的pH环境下显示不同的颜色;其耐热性、耐光性、耐酸、耐糖、耐还原性较好,但耐氧化性、耐碱性较差;Fe3 对色素有破坏性;该色素的提取宜在酸性介质中进行,酸性条件下其综合稳定性较优,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用滴定微量量热法研究了伯胺N1923萃取柠檬酸的过程,测定了萃取体系在不同温度时的热功率-时间曲线,确定了萃取过程的反应热。按照化学平衡原理,利用反应热和萃取平衡常数,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rHm^σ,△Hm^σ,△rSm^σ。  相似文献   

16.
以米糠为原料,溶剂萃取米糠蜡,精制后提取三十烷醇。考察溶剂、萃取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萃取条件;精制后,确定提取三十烷醇的最佳条件,并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异丁醇为萃取剂、异丁醇与米糠质量比为10、萃取温度为105 ℃、萃取时间为5 h的条件下,米糠蜡收率为1.0%~1.5%;精制后米糠蜡采用乙醇皂化,在皂化温度为55 ℃、反应时间为8 h、氢氧化钠浓度为3 mol/L、乙醇⁃氯化钙为提取液的条件下,三十烷醇收率为3.1%;红外谱图分析表明三十烷醇被提取,产品熔点为85.0~86.5 ℃。  相似文献   

17.
初步研究酶法水解米糠蛋白制备米糠活性肽的工艺条件,同时探讨了不同料液比、pH值、温度和提取时间对蛋白水解率的影响.通过正交优化实验得出酶水解米糠蛋白的最佳条件是:酶解温度37℃,加酶量为O.5%,酶解时间是3h,酶解pH值为9.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法和三氯乙酸酸溶法相结合,是一种很理想又有效的制备蛋白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酸预处理稻壳在0.7 MW双循环流化床中燃烧制备纳米SiO2的中试实验

陈佩,别如山

(哈尔滨工业大学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01)

创新点说明:

提出一种将稻壳预处理和双循环流化床燃烧相结合连续制备纳米SiO2的新方法,以该方法在稻壳大规模生产纳米SiO2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解决了流化床中稻壳燃烧出现的结渣和团聚问题。

研究目的:

将酸预处理后的稻壳在双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燃烧,达到大规模连续制备纳米SiO2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也解决了稻壳在流化床中燃烧的粘结团聚问题。

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酸对稻壳进行预处理,提前除去稻壳中阻碍稻壳燃烧的碱金属等,而后将酸预处理后的稻壳在特定设计的0.7 MW的双循环流化床(DCFB)中进行燃烧试验。

1) 通过流化床的运行温度情况、燃烧效率以及烟气排放等方面研究预处理后稻壳在流化床中的实际燃烧情况;

2) 采用SEM扫描电镜、TEM透射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等手段对稻壳在DCFB中不同工况燃烧后不同位置所得稻壳灰进行表征;

3) 对比了本实验所得稻壳灰与其它条件所得稻壳灰的理化性能。

研究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酸预处理除去了稻壳中大量的金属杂质尤其K,抑制了结晶二氧化硅的形成,因此稻壳在0.7 MW双循环流化床中燃烧状况良好,并未出现粘结团聚问题,并且燃烧效率高达99.5%;燃烧后所得的稻壳灰均为白色颗粒,呈无定形结构,SiO2纯度最高可达98.6wt.%以上,残炭含量最低至0.2wt.%以下,比表面积最高为178m2/g,平均孔径为5-6 nm;与其它条件下所得稻壳灰的性能进行对比后发现,在大规模循环流化床中所得稻壳灰的性能处于优良水平。

结论:

酸预处理提前除去稻壳中的碱金属杂质,不仅解决了稻壳在流化床中的燃烧问题,还大幅提高了稻壳灰的质量。相比于实验室电加热炉中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稻壳酸预处理结合循环流化床燃烧的方法即可大规模连续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同时也为工业过程提供热量,这是一种高能量富集的过程。

关键词:稻壳,循环流化床燃烧,预处理,纳米SiO2,稻壳灰

  相似文献   

19.
用滴定微量量热法研究了伯胺 N192 3萃取磷酸的过程 ,测定了萃取体系在不同温度时的热功率 -时间曲线 ,确定了萃取过程的反应热。按照化学热力学平衡原理 ,利用反应热和萃取平衡常数 ,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 Δr Hσm,Δr Gσm,Δr Sσ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