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阐述科尔伯格"公正团体法"道德教育方法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树立现代道德教育观,加强道德教育实效性,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应注重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集体主义教育过程中要把握好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注重实践活动对学生道德发展的促进.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是目前高校道德教育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 题,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高校道德教育新模式。浙江工业大 学之江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创办的"道德银行",是高校创新道德教育模式的一次积极尝试。 本文在"道德银行"初步实践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创办"道德银行"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并 对高校深入开展"道德银行"的实践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确立了“吾心”为宇宙本体的基础上,倡导了“知行合一”说,晚年又阐发了“致良知”说.他不但极其注重自我修养,而且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他所倡导的道德教育原则和方法,对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的国民道德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确立共同价值观,重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道德建设,坚持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结合,注重道德实践。学习和借鉴新加坡国民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促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知性化向生活化转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性化道德教育是"理性化"、"科学化"的教育,其根本缺陷在于将道德教育局限于科学理性的世界,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的根基在于生活世界.要摆脱高校道德教育目前面临的困境,必须超越这种知性化发展倾向,使"理性化"、"科学化"的道德教育重新"生活化",真正实现高校道德教育从知性化向生活化的转变.从内涵界定、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性三个方面论证了高校道德教育从知性化向生活化转变是高校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良心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对社会义务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在情感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是善的内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经过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而逐渐形成的。良心培育是道德教育中重要的课题,教育者应该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培育公民的"良心"。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一起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实现"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离不开对社会成员的环境道德教育。目前高校存在着对环境道德教育重视不够、环境普及教育效果整体不佳以及忽视环境道德观念教育等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有序推进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同时,要特别注重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只有在人们心中筑起坚不可摧的道德长城,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  相似文献   

9.
德国大学长期以来在科技道德教育方面形成的有益经验很值得中国大学借鉴。在科技道德教育的目标上,传承了德国历史上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伦理精神,提出了培养和促进大学生个人品德和社会能力发展的要求。在科技道德教育的体系上,强调了社会公共机构、大众传媒和学校等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并构建了纵横交错的科技道德教育网络。在科技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上,注重采用“问题式”“探索式”“渗透式”“社会大课堂式”等教学方法。对中国工程师培养的启示是:全社会都应当切实重视大学生的科技道德教育;积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技道德教育思想和方法;高度重视和利用现代大众传媒的作用来进行科技道德教育;科技道德教育要融于学校专业学习各个环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道德教育的四种模式,价值澄清法、道德认知、关怀模式及品性教育,用以在于展示这种转变,由此,指出高职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生涯教育不应该忽视这种转变,而放弃传统重道德情感与美德教育,不应片面学习西方的尚知取向,而应该情知同育,以构建道德教育和生涯教育教学的情与知双向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性善论是孟子教育思想的基础,认为人的本性善心要通过道德教育来挖掘,从而肯定了道德教育的教化功能;在教育的目标和价值上,认为德育教育不仅有益于实现和增强个人的本性,而且也有助于实现儒家"仁政"的政治理想: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强调权变式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权宜变通.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对高校道德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要取得预期成效,不仅要求教育过程中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还要培养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主体性道德教育正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教育模式。本文试分析主体性道德教育及其遭遇的现实困境并探索解决困境的出路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教育理论研究中,西方国家的教育哲学研究进展缓慢,没有更多新的理论学说出现,但与此同时,课程论、教学论、道德价值观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却声势浩大、成果众多。其中道德教育是教育研究中最活跃的分支领域之一。五六十年代以来,各种各样的道德教育理论在西方国家中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认知发展道德理论、价值观澄清理论、理性为本的道德教育理论、道德符号理论、逻辑推理价值观教育理论、完善人格道德教育理论、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体谅关心道德教育理论等,均为西方当代有影响的道德教育学说。它们的理论基础各…  相似文献   

14.
“道德银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新时期,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首要任务不仅仅是“实践”,界定和澄清道德本质、道德境界、道德内容及道德塑造等基本范畴及其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同样重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道德本质是内在需要与外在规范的辩证统一、道德境界是自我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道德内容是政治素质与德性修养的辩证统一、道德塑造是认知教育与情感体验的辩证统一的观点,力图建立讨论道德教育的话语平台和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以此为基点,本文着重讨论了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道德银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在长期的道德教育实践中揭示了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其理论依据是德治论、中庸思想及人性论。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德育工作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困难。这些问题既有来自个体方面的,如个人社会责任感滑坡;有来自学校的,如教育队伍不适应、教育方法不恰当;同时还有来自社会方面的,如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消极因素对个体生活环境的污染。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德育工作的成效。本文提倡以个体为本,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的道德教育模式来加以完善道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也是当前的一个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仍是一个洼地,立足高职院校探讨其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以便高职院校更清晰地提升对生态道德教育的认识和实施.  相似文献   

18.
高校消费道德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道德现象.当前大学生中的一些不良消费现象正严重阻碍着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加强高校消费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高校消费道德教育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节俭-适度"消费观、全面发展消费观和绿色环保消费观.  相似文献   

19.
卢梭的德育思想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人性是无所谓善恶或是向善的,德育教育的可能就是人性具有向善性。在人性的思想中,包含着理性和情感的双重部分,理性起着指导和约束的作用,情感起着激励的作用。道德教育就发挥着人性中情感的作用,开发出人的同情心和仁爱心,运用良心来判断道德上的善恶。而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促使人由自爱走向仁爱,或由利己走向利他,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注重社会的整体利益和福利。  相似文献   

20.
人的存在是以人为本体的道德教育问题研究应然的出发点。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市场性、社会性存在状态决定了道德教育的社会化转型成为超越现代道德教育困境的重要途径。在人的存在论视角下,社会化的道德教育更加尊重人的基本需要,具备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人本论基础;重视隐性道德教育因素的德育作用,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道德教育的不足;不是泛生活化的道德教育论调,而是在认可传统道德教育形式德育功能的基础上强调受教育者道德教育系统的社会性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