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P-SV转换波静校正是转换波处理中的一个难题,常规的纵波静校正方法不能用于转换波处理.利用初至波进行纵波静校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转换波初至识别和拾取困难,针对转换波的折射静校正方法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对转换波初至的组成和特点进行了讨论,通过推导共检波点道集中初至的时距曲线得到了共检波点道集中P-P-P波初至和P-P-SV波初至在一定偏移据范围内平行的结论.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共检波点域初至波叠加法确定转换波初至的算法,并对苏里格地区的转换波资料进行了转换波初至识别,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转换波(P-SV)的传播速度比纵波低,传播不受孔隙流体的影响,传播规律和纵波有较大的区别,可以进行有效的油气识别.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储层以陆相中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储层分布变化大,横向上低孔低渗,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比较强,P-SV波资料处理与P波资料处理有一些差异的特征,对SLG气区实际3D-3C地震资料处理中的转换波静校正问题、共转换点(CCP)道集抽取方法、转换波的速度分析方法、动校正方法及转换波和纵波比例压缩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建立了3D-3C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和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将该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脉冲或子波作为震源,利用纵波方程将炮点向地下延拓,再利用横波方程将检波点向地下延拓,每延拓一个深度步长对二波场进行相关处理,并乘以相关点处的反射系数即得反射波场值,与此同时计算出两波场的时间之和,再根据等时叠加原理,将前面计算的反射波场值在对应的时间和空间位置处进行叠加,即可实现P~S转换波资料的共炮记录正演模拟,若采用横波方程延拓炮点,采用纵波方程延拓检波点,则可以实现S—P转换波资料的共炮记录模拟,由于该模拟方法在处理过程中无需估算转换点位置,因此模拟资料更客观真实。通过该方法模拟的转换波具有无直达波、多次反射干扰等优点,且具有较强的动力学特征,是复杂构造模拟、多波多分量模拟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转换波勘探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江苏和四川油区转换波勘探试验的结果,作者讨论了转换波应用中的四个问题,首先由大量的AVO曲线的分析,提出了主转换波的概念,确定了主转换波的波型;确定了接收主转换波的最佳采集范围。其次讨论了在实际地震图中如何识别转换波。然后,文中介绍了转换波共转换点(CCP)叠加的一步法[1],将反射点精确归位、非双曲线动校和CCP叠加一步完成。最后讨论了转换波剖面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海区多波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处理系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大港油田浅海区进行多波地震勘探技术试验的情况。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由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OBC采集设备和OBC资料处理系统(OBCDPS1.0)具备了在浅海区进行二维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能力,经过转换波的激发与接收,高精度静校正等针对性资料采集,处理方法研究,这套系统也能在作为水陆过渡带的滩浅海地区的多波地震勘探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长岭断陷地震资料存在的静校正、噪声压制、分辨率低三大问题,对资料特点进行分析,首先用折射静校正技术解决了野外静校正问题,然后根据资料影响程度及处理进程逐步完善各类噪声的压制和地震道间的一致性处理,通过精细速度分析和迭代剩余静校正进行反射波的同相叠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高了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使得目的层的成像效果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复杂地表煤田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义线性反演折射静校正和叠加能量最大剩余静校正解决由于地表因素引起的反射时差问题;用基于能量和时差调整的规则干扰压制技术消除与地表有关的干扰波;用基于频谱调制的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补偿激发和接收因素引起的地震记录频谱差异,增强地震信号在叠加剖面上的聚焦能力.结果表明,上述方案降低了地表因素对地震信号的能量、频率和传播时间的影响,在共炮点道集上,折射波同相轴的线性轨迹和煤层反射同相轴的双曲线轨迹被清晰地恢复出来.叠加剖面上煤层反射的旁瓣得到压制,主频提高了10 Hz,改善了地震资料描述煤层结构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北缘工区地表类型比较复杂,主要目的层奥陶系埋藏较深,由于碳酸盐特有的复杂性,其内部很难形成波阻抗界面,反射微弱,成像较差,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相对较低。1999、2003、2006年3次在不同区域采集的地震资料,其分辨率、信噪比等各不相同,达不到地质应用的标准而需要进行连片处理。在分析原始地震资料基础上,采用统一网络技术、高精度静校正统一计算及剩余静校正技术、振幅补偿、叠前子波处理等技术进行地震资料处理,消除频率、振幅、相位差异;压制面波、小波干扰和各种异常振幅;提高地震资料纵横波分辨率等,使地震资料满足连片区块内整体构造成图以及储层预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转换波上下行波传播路径具有非对称性,转换点相对于共中心点的距离随着纵横波速度比、界面深度以及炮检距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转换波速度分析和叠加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抽取共转换点道集。采用简洁有效的方法来计算转换点坐标是做好共转换点选排的前提,本文在单个均匀层情况下,对已有的转换点坐标计算公式进行了模拟计算,对结果做了分析比较表明,在炮检距和深度之比较大时,迭代法相对近似公式来说,具有明显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中东阿曼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各大石油公司极为重视这一地区的勘探工作。由于表层膏岩特殊沉积地层的存在,导致地震资料多次波发育强烈,严重影响了成像质量。为了提高地震处理效果,在阿曼工区表层结构调查方面除了采用传统方法,还组织技术人员提取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中的面波,通过选取合适的炮点及检波排列,计算获取各炮点面波频散曲线,从而得出该区的浅层面波速度结构。本次利用面波信息得出的速度模型用于地震建模和去噪处理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具有高分辨率的转换波勘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静校正的方法成为研究的重点及热点。本文针对基于体波的转换波静校正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类,分别阐述实现转换波静校正的三种常用方法:共接收点道集方法、折射波方法、基于多分量微测井方法,总结了前人在实践各种方法的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分别概括三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各种方法的应用前提条件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复杂起伏地表尤其山地表层结构下的速度分析的精度直接受到浮动基准面的选择的影响,本文推导出在浮动基准面上速度分析误差公式,指出基于浮动基准面上的速度分析的误差与替换层的速度成正比,与浮动基准面与水平观测面的高程差成正比,与目的层埋深成反比。同时,基于理论模型,定量分析了浮动基准面上速度分析的误差,为速度误差校正提供了依据;也验证了基于浮动基准面上的速度分析的误差比基于固定基准面上的速度分析误差小。  相似文献   

13.
在地形复杂地区进行地震勘探,静校正是一个普遍的难题,针对常规静校正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利用多项式拟合单炮记录初至时间作地表静校正的方法,根据地形起伏对反射波到达时间的影响和对初至时间的影响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通过拟合单炮记录的初至时间,求取该炮各道拟合初至时间与实际初至时间的差值,作为该道对应的地表静校正量,然后再按常规方法进行炮点校正、低速带校正。采用该方法对地形复杂地区的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典型地表条件下非一致性静校正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校正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常规的静校正方法是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条件,但效果不明显,本文通过对水平层状介质下的理论静校正量的计算公式推导,分析了实际静校正量与近地表速度、厚度及反射界面深度和接收偏移距之间的关系。基于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和基岩出露的典型山地模型,比较了理论静校正量和常规方法计算的静校正量之间的差异,阐述了进行非地表一致性静校正的必要性。通过对典型地区的实际资料采用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和非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进行处理后的叠加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非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才能够更好地成像。  相似文献   

15.
使用无人机影像作为分析对象进行河流表面流速测量时,无人机的晃动会造成拍摄画面的晃动,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较大误差。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无人机记录的飞行信息,通过开发使用参照点和不使用参照点的两种无人机影像矫正方法,便捷快速地实现了无人机影像的正射矫正,有效解决了无人机晃动对流速测量结果的影响,并结合优化后的图像测速分析手段,在试验河道和自然河流两种不同的环境中进行了现场流速测定,均获得了比较准确的河流表面流速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6.
西藏伦坡拉盆地受藏北大断裂的控制作用,地层破碎,断裂、逆冲推覆体等地质现象错综复杂,地下地质构造高陡。同时由于表层岩性的差别,近地表地层厚度与速度横向变化剧烈,造成采集单炮干扰波复杂,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资料信噪比整体很低。为此,开展了层析静校正、精细速度分析、偏移成像方法试验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实际资料的应用,剖面信噪比有了明显的改善,波组特征更加清晰,达玉山断裂构造带的成像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海米罗斯工区勘探中,地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主要表现为地表沙山起伏剧烈和地下大倾角推覆构造。由此导致地震记录信噪比低、各种干扰波发育和近地表静校正问题突出。由于浅层的强波阻抗界面屏蔽了下传能量,导致有效波较弱,对地震资料处理带来很大难度。针对该地区原始资料特点,重点改善奥陶系主要目标层的反射品质及构造带轴部中深层反射信噪比为目标,开展静校正技术、叠前多域去噪、叠前时间偏移等目标处理技术研究,有效提高了地震剖面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复杂探测地区采集的地震资料,原始记录的初至波常常出现"扭曲"现象。造成这种现象有多种原因,其中之一是横向上岩性速度变化剧烈。要想在这种地区得到优质的地震剖面,解决由于速度横向变化而引起的静校正问题,应采用变速场高程静校正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