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嘉陵江重庆段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嘉陵江水质情况和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及变化,选择嘉陵江重庆段作为研究对象,于2007年7月及12月采样分析了嘉陵江重庆段水体总氮、总磷、叶绿素a、COD及透明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嘉陵江水体重庆段丰水期氮磷平均值比为18.5:1,均超过10:1,说明该水域中磷是藻类增长的限制性因子.丰水期富营养化程度上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47.9~57.6,平均值为53.4,绝大多数采样点都处于轻度富营养级别.  相似文献   

2.
嘉陵江出口段藻类生长与氮磷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认识嘉陵江出口段藻类生长变化规律,运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藻类生长与氮磷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6~7月藻类处于快速增殖期;在相同气候条件、营养盐浓度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藻类细胞密度与水流速度反相关,缓流水域有利于藻类增殖;藻类细胞密度与氮磷浓度呈线性正相关,缓流水域中磷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权重大于氮的影响权重,表明磷为藻类生长限制因子,相对而言,缓流水域中磷对藻类的生长作用更强,藻类活动更活跃;流速大、泥量高、水温低等影响藻类与氮磷的相关性;涨水期藻类生长与氮磷相关性不明显.这为嘉陵江水质变化趋势研究及其富营养化发生条件、机理分析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GC-MS研究了嘉陵江重庆段雨季13个悬浮颗粒相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含量,同时应用比值法及主成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法(PCA-MLR)对PAHs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16种PAHs总的浓度范围为447.47~1 344.92ng/g,平均浓度值为927.48ng/g,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PAHs的组成以4环PAHs为主,占PAHs总量的41.87%。汽油和柴油等化石燃料燃烧的交通源是嘉陵江重庆段雨季悬浮颗粒相PAHs的主要污染来源,其贡献率分别为37.97%和29.97%。通过效应区间中值(ERM)和效应区间低值(ERL)对悬浮颗粒相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Acy、Ace、Fl和DahA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其余12种PAHs都不超标,嘉陵江重庆段雨季悬浮颗粒相PAHs的生态风险比较小。  相似文献   

4.
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磷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考察上向流BAF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时对磷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气水比、滤层高度对BAF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出水中溶解性磷的浓度总是高于进水中溶解性磷的浓度,并且气水比越小,这种现象越明显;在气水比2∶1时,总磷去除效果最佳,但平均去除率仅有38%;滤层高140 cm处取得水样中总磷的浓度最低,低于总出水中总磷的浓度;溶解性磷的浓度随着滤料层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加;颗粒磷的去除主要集中在0~140 cm段。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 长江和嘉陵江是重庆市主城区生活和工业用水的唯一水源,同时也是接纳城市排水的唯一水体.主城区沿长江和嘉陵江两岸分布了大量的净水厂和排水口,由于城市建成区排水管网密度小,管渠不配套,致使不少地区形成雨污漫流,特别是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长江、嘉陵江水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排放量越来越多,将严重威胁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水源.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流域的水体流速变缓、稀释能力减弱,若仍大量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必将使库区水质恶化,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后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AAO工艺因生物环境矛盾及碳源竞争而导致脱氮除磷效率不高的现象,提出将厌氧段与缺氧段并联设置、后接好氧段形成"厌氧/缺氧并联的AAO工艺"思路.采用小型实验装置,分别以人工配水和实际污水为原水进行连续运行实验,探讨了厌氧池污泥回流比、缺氧池污泥回流比、混合液回流比等操作条件对该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该工艺脱氮除磷特征及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实验最佳操作条件下,该工艺对TN、NH~+_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1%、96.4%、96.2%;厌氧段与缺氧段并联设置后,各反应区的微生物群落发生明显变化,与传统AAO工艺相比,活性污泥中反硝化及除磷相关微生物群落的占比明显增大,并联设置有效缓解了脱氮菌群与除磷菌群互相竞争的问题,有利于功能菌群的积累和脱氮除磷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SBR法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BR法脱氮除磷受多种因素影响,现就其主要制约因素(如有机负荷、DO、pH等)进行综述.同时阐述了DO、ORP、pH优化控制SBR法脱氮除磷的策略,在实现脱氮除磷的同时,实现节能减耗.以便为今后在工程应用中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及减少成本提供途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过量储存-SND作用脱氮特性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序批式生物膜法工艺中所表现出来的脱氮特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过量储存-SND脱氮作用机理.厌氧段脱氮主要靠生物膜对含碳氮有机物的过量储存作用;好氧段脱氮主要靠生物膜的SND作用,反硝化的有机碳源主要为生物膜中在厌氧段过量储存的有机碳源.  相似文献   

9.
草地分布十分广泛,且大多位于生态脆弱带,对全球变化响应十分敏感。本文综述了草地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功能基因丰度对氮沉降响应的研究进展。在低氮条件下,氮沉降有利于土壤无机氮库、有效磷和有机碳库的储存,细菌数量和多样性的增加。随着氮沉降量持续增加,将加剧土壤酸化,硝态氮的淋失,降低有机碳库和磷库储量、降低微生物量和多样性等负面效应,引起草地生态功能退化。因此,为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维持其生态功能,未来应加强对我国不同草地生态系统氮饱和阈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5Mn2和36Mn2V转炉冶炼钢种氮含量取样分析,得出各工序氮含量变化的规律,研究各工序增氮机制及氮含量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增氮量从大到小的工序依次为大包至中包的长水口段、LF精炼段、转炉出钢段,RH真空处理段钢水氮含量有所下降;采用适当的终点高拉碳工艺可降低终点氮含量;采用高碱度低熔点预熔渣覆盖钢液面和控制LF吹氩强度可减少精炼前期吸氮和避免钢水被吹裸而引起的吸氮;适当延长极限真空度保持时间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钢水中的氮含量。  相似文献   

11.
嘉陵江水污染预警与控制系统采用GIS、数据挖掘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理论,利用嘉陵江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得到的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构建相应的数据仓库,在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适用于嘉陵江流域的水质模型,对其污染情况进行实时预测与监控,从而为环境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宝鸡河流水质灰色关联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来评价宝鸡市水环境的质量。该方法是将近年来流经宝鸡市主要五条河流水体断面的各因子:高锰酸钾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溶解氧的实测浓度组成实际序列,各因子标准浓度组成理想序列,计算实际序列与理想序列的关联度,按其大小确定出综合水质级别。经分析,流经宝鸡市的渭河水污染最严重,清姜河、石坝河、金陵河水污染程度次之,嘉陵江水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区河流边界和地形复杂,水位和流速变化剧烈,主流和副流明显的特点,建立了一种新的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采用一种新的数值方法——时空守恒元和解元方法(简称:CE/SE方法)并用任意四边形网格来离散区域,进行了水位和流速的数值模拟。模型利用嘉陵江草街-嘉陵江河口全长约69km的地形和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复杂条件下山区河流的流场特征。  相似文献   

14.
GIS的嘉陵江流域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根据研究流域的特征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确定方程中的因子算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估算了各单元的土壤流失量,应用吸附态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对嘉陵江流域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近年平均输沙模数为161.94 t/(km2.a),北碚出口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分别为29620.8 t/a和1391.96 t/a,吸附态氮磷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白龙江和西汉水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吸附态氮磷流失模数大小顺序依次为:荒地>灌木>草地>农田>城镇>林地。  相似文献   

15.
滨江路工程对于发展城市建设和缓解交通运输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同时,它也会给河道的水流条件带来变化,从而引起河流的水安全问题、泥沙冲淤问题、航道运输问题等.本文以重庆滨江路工程和长江、嘉陵江汇流河段为对象,对滨江路给河道水流条件带来的变化进行研究,建立了两江汇流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对比滨江路修建前后的河流水位和流场变化情况,阐明了引起这些变化的相关因素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16.
嘉陵江与长江交汇水流顶托效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支河流交汇是河流水系发育与演化的重要形式,在河流交汇区常发生水流顶托现象。水流顶托显著影响着干支流交汇区水位、水面比降及床面切应力特性,从而制约着交汇区水沙运动特性及河床演变过程。本文以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区为例,基于实测资料与不同组合干支来流的数值模拟结果,突出分析了不同干支来流条件下典型区域水位、水面比降及床面切应力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嘉陵江对长江的顶托作用随汇流比的增大而增大,长江上游水面比降随汇流比增大而减小,床面切应力随汇流比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调水对汾河下游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调水工程运行调度及其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探讨了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作用.采用一维模型对引沁入汾工程调水前后的水质和水环境容量进行了模拟计算,进而评价调水对汾河下游段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调水沿线各水库的水质能够满足供水需要,调水后汾河下游段的COD和NH3-N水环境容量分别比调水前增大了30.50%和31.88%.  相似文献   

18.
对河流水质进行监测与评价,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形成性分析,对于强化水污染的防治、提升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涡阳县城区三条典型河流(育英河、德正河、南环河)进行监测,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分析法以及黑臭水体评价法进行水质评价。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三条河水质均为劣Ⅴ类;综合污染指数法结果显示,三条河整体上水质级别均为轻度污染,德正河的水质较好于南环河和育英河。对三条河水体的黑臭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发现三条河水体均属轻度黑臭并且有向重度黑臭转化的趋势。结合三种水质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系统性的水质形成性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水环境管控和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影响膜上灌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单种玉米小畦膜上灌条件下,不同灌水定额、灌水次数和氮磷配比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根据极差法对试验数据分析得出——灌水次数为4次,灌水定额为600m 3/hm 2,N/P为2.5时产量最高;分别以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为指标进行极差分析,得出——灌水定额是主要影响因素,灌水次数和氮磷比是次要影响因素,方差分析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