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当前基于行业标准的高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行业企业参与产学研的动力不足、缺乏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的协同合作机制、科学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有待完善等核心问题,本文提出了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长效运行的策略:以教学方法为突破口推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创新,以高职院校联合行业企业开发科技项目为支撑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核心是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元参与、多方投入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在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中,如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统领,构建适合院校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和校企、校政、校行多元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条"以委市共建为支撑,强化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的办学模式,为地处西部贫困地区的省属高职院校特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协同创新在高职院校"双创"人才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开展了基于协同创新平台开展高职学生"双创"人才素质教育存在不足的分析,研究发现依托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协作的模式尚未成型,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还在各主体间广泛存在,企业优秀文化导入"双创"人才素质教育不力,开展"双创"人才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还存在不足.协同创新促进高职院校"双创"人才的素质教育工作,要加强各方主体合作力度,推进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导入企业优秀文化来培育"双创"人才的文化素养,通过协同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双创"人才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育人是当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流,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协同创新理论的提出与平台的构建,为高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提供了理论平台、实践场景,同时也推动了高职校企紧密合作,深化了校企合作内涵,创新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顺应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共建创新载体的模式及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解读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内涵特征,通过对校企合作创新载体实施的原则进行详细分析,研究了以内涵建设为契合点的创新载体模式,以期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共建创新载体及机制建立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协同创新理论在高职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明确政府的职能与职责、推动法律法规政策的完善等方面,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据协同创新理论,结合高职教育发展实际,选择合理的路径、制定科学的策略开发了高职教育协同创新——校企协同模式的发展模式.分析校企协同模式的内在机理、制度障碍、运行机制、发展规律及方向等,可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和学生导师是高职院校育人队伍的两大主体,但是二者之间却存在着缺乏协同的问题.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导师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协同育人存在的理念缺位、机制不健全等实际问题,并指出要实现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导师协同育人,应树立合作观并构建组织机构联动机制、工作沟通协调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条件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现代化职业教育实践改革及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高职院校拓展发展空间的基本要求,是高职教育改革必由之路。校企合作模式在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同时,也为高职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针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及存在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及改革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专业设置"同质化"、人才培养方案"雷同化"、教育质量评价"内部化"、教学内容陈旧化、办学模式形式化等主要问题,校企合作也存在认识误区和体制机制障碍。办好高职学院,必须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带动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发现协同创新体系能够推进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能够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策略的确立,专业实训基地、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校企合作相关保障、激励机制的制定,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人才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