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渗滤液水位是影响垃圾填埋场堆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垃圾填埋场内渗滤液的高水位会引发填埋边坡失稳滑坡事故,为快速地了解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位,基于高密度电法对地下含水量变化的敏感性特点,利用高密度电法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位探测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温纳排列方式,电极间距6m,每条测线布置电极约80根。结果表明,新垃圾填埋区电阻率一般低于10Ω·m;新垃圾填埋场原始山体与垃圾分界线的视电阻率约在40~80Ω·m之间,旧垃圾填埋场高阻区域原始山体与垃圾分界线的视电阻率明显高于新垃圾填埋场。利用高密度电法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位进行探测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为物探技术在垃圾填埋场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西北黄土地区某填埋场进行钻孔取样和渗滤液水位测试,在室内对不同深度土样的Cl-和COD质量浓度进行测试分析,获得该填埋场运行19a后渗滤液在底部压实及天然黄土层迁移情况.针对该填埋场,建立污染物迁移的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实测数据的反演分析率定出Cl-和COD在场底土层中的迁移参数,并对该填埋场继续运行至50a时污染物的迁移进行预测.测试结果表明:该填埋场运行19a后COD和Cl-在压实及天然黄土层中最大竖向迁移深度分别为3m和7m,水平向迁移距离有限,黄土对COD具有较强的吸附阻滞作用.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18.5m高渗滤液水头作用下,填埋场运行50a时渗滤液中COD和Cl-的最大迁移深度分别达5m和15m.  相似文献   

3.
垃圾渗滤液中COD值与UV_(254)值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填埋年龄和不同处理单元的垃圾渗滤液的特点,测定水样中的COD值和UV254值,并对两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COD值与UV254值呈现一定的正相关,相关性程度随填埋年龄和水质不同而变化,"年轻"填埋场渗滤液相关性较差,"老龄化"填埋场渗滤液相关性较好,膜处理单元浓缩液相关性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碟管式反渗透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效能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渗透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通过反渗透膜的垃圾渗滤液出水回收率占其体积的75%~80%,截留了垃圾渗滤液中几乎全部的污染物质,产生的浓缩液回灌到垃圾填埋层,有利于垃圾的降解.  相似文献   

5.
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垃圾降解、产气潜力释放以及堆体沉降稳定.基于填埋场降解-固结-溶质迁移耦合模型,提出取样测试与数值模拟结合的填埋场稳定化评估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西安江村沟填埋场.结果表明,我国典型高厨余垃圾含量填埋场的稳定化过程分为3阶段.快速降解阶段:垃圾纤维素/木质素迅速下降,沉降明显;慢速降解阶段:垃圾水解及填埋气产生速率明显降低,沉降速率缓慢;达到稳定化阶段后,纤维素/木质素变化非常缓慢,大部分产气潜力完成释放,沉降基本完成.3个评价指标变化过程存在差异,降解稳定化指标是其中最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分析结果建议运营管理中采用渗滤液回灌调节堆体降解环境以避免酸化抑制,稳定甲烷化阶段初期做好临时覆盖提高填埋气收集效率,封场作业应选择在沉降速率较低时进行.  相似文献   

6.
对稳定化垃圾焚烧飞灰(稳定化飞灰)填埋场进行稳定性评估是保障填埋场长期安全运营的关键,而稳定化飞灰的水力-力学特性是进行稳定性评估的重要参数。为掌握稳定化飞灰在水力-力学特性方面的特征,以南京某稳定化飞灰填埋场为工程对象,测试了0~11个月龄期范围内稳定化飞灰的水力-力学特性,并与生活垃圾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稳定化飞灰的重度为11.0~12.3 kN/m~3,内摩擦角为32.9°~34.2°,两者的龄期效应均不明显;黏聚力在14.0~19.5 kPa之间,随龄期的增长呈下降趋势;随着埋深的增大,残余体积含水量呈增大趋势,进气值呈减小趋势,而土水特征曲线变陡;当初始孔隙比为1.60~2.15时,饱和渗透系数为9.20×10~(-6)~3.82×10~(-5) m/s。在此基础上,采用Geo-Studio软件分析了降雨、坡高、坡比、渗滤液水位等对稳定化飞灰堆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平均型、前峰型和中峰型降雨模式在降雨前期对稳定性影响较大,后峰型降雨模式在降雨后期对稳定性影响较大。随着填埋高度或坡比的增大,稳定安全系数逐渐减小。随着相对渗滤液水位的提高,稳定安全系数显著下降且下降速度越来越快。稳定化飞灰在水力-力学特性及其龄期效应方面均与生活垃圾存在差异,对稳定化飞灰填埋堆体进行稳定性评估时,不可盲目采用生活垃圾填埋场相关规范及推荐参数。  相似文献   

7.
以广州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的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用普通一级模型估算填埋场从开始运行到2010年底填埋生活垃圾的产甲烷量,比较各模型逐年产甲烷量估算值的相对大小,比较2010年产甲烷量估算值和实测值的大小.结果表明:同一年逐年产甲烷量估算值最大的模型是SWANA一级模型,估算值最小的模型是LandGEM(EPA,2005);LandGEM(EPA,2005)模型估算值与实测值最接近,是估算该填埋场产甲烷量的最佳模型.  相似文献   

8.
预处理+生化法+膜处理"的组合工艺是常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虽然能够快速稳定地削减渗滤液中各类污染物,但产生的渗滤液膜滤浓缩液富集了更高浓度的难降解有机物、盐分和其他无机物,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是渗滤液浓缩液处理的难题。以深圳某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三维电氧化、紫外芬顿(UV/Fenton)以及三维电氧化-UV/Fenton-电催化氧化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的处理效果。在实验操作条件下,电氧化2 h,UV-Fenton处理1.5 h,电催化氧化2 h,COD、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7.6%、98.8%和93.5%,出水基本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直接排放限值要求,每吨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的处理成本为93.2元。  相似文献   

9.
垃圾填埋场作为城市垃圾的最终处理地,在城市扩张进程中逐步融入公共空间领域,对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利用等方面均产生影响。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垃圾填埋场的景观修复与再利用成为城市绿地发展的关键研究课题。文章基于环境工程学与风景园林学综合视角,综述了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问题与景观再生发展现状,分析了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污染控制工程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提出了填埋堆体构建自然化山地景观、近填埋堆体区域体现景观艺术、水系与洼地的湿地景观设计等垃圾填埋场生态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展望了工程技术与景观美学融合发展的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卫生填埋场垃圾降解速度缓慢,渗滤液有机物浓度高,而且水质波动大,给处理工艺的设计与运行带来极大的不便.采用渗滤液回灌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研究表明,回灌调节了垃圾堆体的含水率,改善了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强化了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试验临近结束时,渗滤液直接循环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R2)的渗滤液CODCr已降至1 500 mg/L以下,远低于传统的卫生填埋场(R1)的30 000 mg/L,而且R2系统在实验过程中,不对外排放渗滤液,基本不会污染周围环境.但是R2系统的酸积累以及TN和TP浓度过高等问题也是由于渗滤液的直接回灌造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垃圾渗滤液回灌处理若干参数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力负荷、有机负荷、回灌次数3个参数对垃圾渗滤液回灌处理效果有重要影响,通过在国内某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建立实验装置,进行回灌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水力负荷、有机负荷、回灌次数下,回灌处理对渗滤液COD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水力负荷是回灌处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大,浓缩液回灌对COD的去除率降低.水力负荷为30mL/(L·d)~200mL/(L·d)时,回灌对COD的去除率为70%-94%:但有机负荷对回灌处理的影响相对较小,一天的回灌次数以3~4次为宜;回灌渗滤液的C/N对NH3-N的去除有较大影响,但回灌有机负荷和回灌次数对C/N对NH3-N的去除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孔径分别为1.2、0.45μm与1000Da的微滤膜、超滤膜和纳滤膜,以CODcr、TOC与UV254为指标,选择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调节池与填埋龄6年填埋单元的渗滤液,对两类渗滤液经矿化垃圾生物床处理后出水中有机物进行了相对分子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调节池渗滤液还是6年渗滤液,经矿化垃圾生物床处理后,出水中有机物以分子量小于1000Da的溶解性有机物为主,大于90%.要达到CODcr≤100mg/L,后续深度处理采用混凝沉淀与纳滤技术不具有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垃圾渗滤液为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被证明是处理该类废水的有效手段。为此,以一系列不同渗滤液浓度的模拟废水作为进水,对逐步启动UASB反应器进行了动态小试,得出了UASB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较快速启动方法。结果显示:接种普通厌氧污泥,逐步增加反应器负荷,经过95d的运行,完成启动。此时进水COD质量浓度为5250mg/L,COD去除率为85%,容积COD负荷达8.4kg/(m^3·d),容积产气率为5.0m^3/(m^3·d),反应器底部形成少量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14.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及处理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含许多污染物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若不加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介绍了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性质及现有的处理方法,分析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认为回灌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应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重庆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采用空化水射流空化降解垃圾渗滤液中复杂有机物,通过实验研究了泵压、围压、pH值和空化时间对空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规律,得出了空化水射流能降解有机物,从而显著提高渗滤液的可生化性的结论,同时确定了最佳空化条件是围压0.6 MPa,pH值9.0,空化处理时间90 min,泵压10 MPa。在最佳条件下空化处理垃圾渗滤液,COD和BOD5分别上升了124.8%和293.3%,BOD5/COD也提高了52.44%,色度降低,SS提高了191.5%,为后续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系统尾水有机污染物的进一步降解效果,以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曝气池污泥为菌种分离源,用渗滤液生化尾水和琼脂调配培养基,采用生物强化技术驯化和筛选出3种功能菌,经16S rDNA鉴定为海杆菌属(Marin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埃希式菌属(Escherichia)。将功能菌扩大培养,用物理循环吸附法投放于生物活性炭(BAC)反应器中。通过对照实验发现,自然挂膜的BAC仅对垃圾渗滤液生化尾水中分子量M为10-5 kDa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而投加了功能菌的BAC对分子量M为100-30 kDa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率为76.1%,对M〉100 kDa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率为80.9%。投加功能菌的BAC可以提高垃圾渗滤液的生化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现状和处理方法的难点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在综合分析了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优缺点的基础上,选择了渗滤液较为理想的处理方式,即预处理+生物处理+后处理组合模式。介绍了微电解、氧化沟、砂滤三种工艺的特点,提出了垃圾渗滤液处理新的组合方式——微电解+氧化沟+砂滤的组合处理工艺,并分析了该组合工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超声处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垃圾渗滤液中含有高浓度的氨氮,直接生化脱氮是水处理领域的一个难点.因此,在垃圾渗滤液进行生化处理之前,应进行脱氮处理.采用超声吹脱技术对垃圾渗滤液进行了脱氮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的NH3-N有很好的处理效果,与传统的曝气吹脱技术相比,NH3-N的去除率明显提高.针对单独超声时间较长的问题,进行了超声辐射和曝气吹脱联用技术来处理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的氨氮,联用吹脱NH3-N的去除率就达到82%以上.  相似文献   

19.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填埋场渗滤液回灌技术理论依据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水力负荷、有机负荷和配水次数是影响渗滤液回灌处理效果的主要技术参数.回灌技术在上海市废弃物老港处置场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对填埋场进行渗滤液回灌,能净化渗滤液,降低渗滤液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