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考察各层填料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对水体中氮磷有机物的去除情况,分析原因和机理,为人工湿地填料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 在水力负荷0.65 m3/(m2·d)下采用蠕动泵连续进水,每天对1~5取样口出水的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磷酸根、COD进行监测,分析研究垂直流湿地中各填料层中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两周的污水自然挂膜,湿地填料系统逐渐成熟.对氨氮和COD的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而对磷的去除效果有很大地波动,由最初的90%降至0,甚至出现解析现象.结论 人工湿地填料系统(微生物和填料)对氮和有机物去除较好,而对磷的去除有限,尤其是微生物对磷的去除贡献不大,沸石可以作为除氮的人工湿地填料.炉渣对磷的吸附虽有一定效果但不够持久.  相似文献   

2.
潜流型人工湿地脱氮除磷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介绍了湿地应用中较好的池型、湿地植物和填料介质的类型。认为采用往复流有助于形成脱氮的环境,种植具有浓密和较长根系的湿地植物如芦苇、香蒲等有利于提高脱氮效率,种植具有茂盛枝叶的湿地植物如凤眼莲、浮萍等可以辅助除磷。同时认为沸石床去除氨氮效果更为明显,碎石床除磷效果较好,而综合考虑脱氮除磷效果,粉煤灰床则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探讨了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机理,对植物除氮磷、底泥吸附及脱氮除磷工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利用“厌氧生物反应器+潜流复合型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氮和磷。厌氧生物反应器和潜流复合型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24和48h,进水总氮、氨氮和总磷分别为10.3~51.8mg/L、6.8~44.7mg/L和0.9~5.2mg/L,组合工艺对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30.7%、42.9%和72%,不同季节处理效率为:夏季〉春季〉冬季。组合工艺中的COD主要由厌氧水解酸化、基质截留、微生物代谢而被去除,氮主要由人工湿地微生物作用和植物吸收被去除,磷主要由人工湿地基质吸附被去除。系统整体脱氮效果的提高可采用在厌氧生物反应器后增加充氧装置,提高污水中的溶解氧,通过增强人工湿地中的硝化能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南昌水专学报》2017,(6):75-77
设计了一种强化脱氮除磷一体化人工湿地系统,包括表面流人工湿地池以及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池。表面流人工湿地池内由下到上分别设有第一防渗层、强化脱氮介质层、第一卵石层和第一壤土层;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池内由下到上分别设有第二防渗层、强化除磷介质层、第二卵石层和第二壤土层。通过构建强化脱氮区与强化除磷区,对低碳氮比且氮磷污染的污水具有较为理想的同步处理效果,出水氮、磷指标可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  相似文献   

6.
环境污染物降解人工湿地技术是近年来广泛推广的利用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协调作用来降解环境污染物的新技术。研究了人工湿地对二级出水中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分别以陶粒和沸石作为湿地基质,选取水生植物香蒲和芦苇,考察不同基质和水生植物对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总磷的去除主要是滤料的吸附等物理作用,植物对总磷的去除效果不明显。陶粒作为基质对磷的吸附能力高于沸石作为基质对总磷的吸附能力。芦苇对总磷的吸收效果优于香蒲对总磷的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机理研究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对象包括BOD5、SS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就脱氮与除磷而言,由于各自过程的要求不同,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讨论了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脱氮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了脱氮与除磷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对磷氮磷合并去除工艺进行了比较,并对以后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结合人工湿地的湿地构造、植物类型、填料配比等因素,分析了各类因素对湿地中微生物(特别是对硝化反硝化菌)的生长、进水碳氮比等对人工湿地脱氮效能的的影响,同时结合对人工湿地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对改进的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局部曝气和出水回流等在强化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并就人工湿地与预处理工艺的组合应用和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进行了分析,为人工湿地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间歇进水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净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研究了间歇运行条件下湿地对人工废水中COD和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后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5%、80%、70%,出水的pH值和DO较进水有所提高.COD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湿地下行流上层0~25 cm、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湿地下行流上层0~35cm以内.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基质、植物根系等过滤吸附、截留以及微生物氧化作用实现的.结果还表明启动阶段对湿地植物根系的诱导生长,有利于提高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人工湿地的组成及分类,人工湿地系统中氮、磷去除机理的研究进展,以及去除氮、磷的影响因素.同时介绍国内外人工湿地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人工湿地系统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人工湿地以其管理简单、方便,运行费用低廉,污水处理效果可观,又可改善生态环境,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多环反应器在低碳源条件下强化脱氮除磷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多种连续流除磷脱氮工艺的时空分析,集成并构建了一种多环反应器处理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找出了在低碳源条件下影响污水脱氮除磷效果的重要因素,提出了低碳源条件下生物除磷脱氮的适宜工艺控制参数,为类似条件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和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化肥、农药、洗涤剂的普遍应用,废水中的氮、磷含量增加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现代废水处理一项新的研究课题,本文综述了环境生物技术在废水除磷脱氮过程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环境因素对微藻去除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藻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但是其对氮磷的实际去除能力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废水中氮磷的浓度、温度、藻密度、光照和pH值等诸多环境因素对微藻去除氮磷的影响。在不影响微藻正常生长的前提下,氮磷浓度、废水温度和藻密度越高,光照强度越强,且废水的pH值接近中性时,微藻对氮磷的去除速率和最终去除量也会越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氧化沟从城市污水中去除氮和磷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氧化沟作为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氧化沟工艺对氮和磷的去除效率较低。在该研究中通过调节曝气转刷的充氧能力,使氧化沟内形成好氧和缺氧段,总氮去除率越过90%。为了提高氧化沟的除磷效率,在氧化沟系统内加入厌氧池,使总磷去除提高了20%左右。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氧化沟工艺从城市污水中去除氮和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生物滤池脱氮除磷的强化及其对含盐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含盐废水中营养类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构建并启动了曝气生物滤池系统,确定了系统最佳运行参数。实验废水为人工配制的模拟废水,其主要水质参数如下:CODCr 300~400mg/L,总氮30~45mg/L,总磷3.5~5.5mg/L。为提高曝气生物滤池脱氮除磷能力,对滤池曝气模式进行改变,研究了间歇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性能并确定了最佳间歇曝气周期。结果显示,间歇曝气生物滤池CODCr、总氮及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2.1%、77.9%和70.3%,脱氮除磷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曝气生物滤池。研究发现,在含盐废水(盐度0%~3%)的处理中,微生物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较对氮磷的去除受盐度的影响更小;与其他生物工艺相比,间歇曝气生物滤池表现出较高的耐盐能力和营养污染物去除效率,因而此工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面流人工湿地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污水处理技术,这种污水处理工艺具有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适用于小城镇的污水处理,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表面流人工湿地的相关概念、构建方式,探讨了有机物、悬浮物、氮和磷等的去除机理,并剖析了一些关键设计点,如水力停留时间、面积、长宽比、水深、植物选择和进出口等.  相似文献   

17.
活性污泥和微生物生物膜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主要菌群存在形式,利用微生物的不同代谢途径可实现水中污染物的转化和降解.微生物群落结构直接影响污染物生物转化速度和末端产物的类型,而全面了解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可为污水生物处理的定向调控提供微生物学依据.由于绝大多数微生物未获得纯培养,因此,揭示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暗物质成为重要的挑战.核酸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环境微生物学和微生物生态研究.近年来,基于高通量核酸测序的宏组学技术为研究未培养微生物和未知基因资源提供了重要工具.宏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学技术可以研究特定环境下未培养微生物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揭示生态条件变化下微生物的环境适应和代谢调控机制.目前,基于宏组学研究微生物暗物质,已经获得了一些突破传统认识的物质循环新机理.本文回顾了核酸测序技术的发展,综述了近年宏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学在污水生物脱氮、强化生物除磷及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微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对多组学在污水处理微生物学研究的前景和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亚硝化-反硝化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磷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世界关注,低成本减少水体氮磷污染是生物处理工艺面临的挑战。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具有节约碳源和能源、节省空间及占地、提高水处理设备利用率、减少污泥产量等优势,但关于聚磷菌( PAOs)的认知缺乏深入了解,且目前尚未见氨氮亚硝化-反亚硝酸除磷整体工艺的稳定运行报道。关于PAOs的分类,不同研究者有不同见解,而短程反硝化除磷机理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利用厌氧释磷储能,能量用以供给缺氧条件下利用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过量吸磷。短程反硝化除磷的脱氮除磷效果会受到温度、pH、碳源种类及ρ( C)/ρ( P)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调节控制合理的反应条件有助于实现稳定高效的污废水处理效果。总结分析短程反硝化除磷的相关研究报道,对指导污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并克服其存在的不利因素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