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华北中部太原组火山事件层,结果表明:火山事件期次对应事件层反映的喷发强度变化具有旋回性,一个火山事件旋回对应一次区域构造活动,火山事件旋回具有区域稳定性.籍此以火山事件层旋回划分对比为基础、结合火山事件层的期次分析对比,建立了火山事件等时面.应用火山事件等时面对研究区太原组主要煤岩层进行了对比,进而提出了新的对比方案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华北中部太原组火山事件层,结果表明,火山事件期次对事件层反映的喷发强度变化具有旋回性,一个火山事件肇回对应一次区域构造活动,火山事件旋回具有区域稳定性,籍此以火山事件层旋回划分对比为基础,结合火山事件层的期次分析对比,建立了火山事件等时面,应用火山事件等时地研究区太原组主要岩层进行对比,进而提出了新的对比方案。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华北中部太原组含煤地层中火山事件层的岩石学识别标志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含煤地层中广泛发育火山事件层.火山事件层的岩石类型以玻屑(沉)凝灰岩、玻屑晶屑(沉)凝灰岩和凝灰质中细粒砂岩为主.火山事件沉积的成因类型以空降-水携复合型和空降型为主.研究区由西向东,火山事件层的赋存层位有上迁的趋势;从东、西两个方向向峰峰地区均远离火山源.西部区和东部区分别对应一个火山源,东部区火山源位于河北康堡、围场一带,西部区火山源位于内蒙古达尔罕明安旗一带.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华北中部太原组含煤地层中火山事件层的岩石学识别标志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含煤地层中广泛发育火山事件层.火山事件层的岩石类型以玻屑(沉)凝灰岩、玻屑晶屑(沉)凝灰岩和凝灰质中细粒砂岩为主.火山事件沉积的成因类型以空降-水携复合型和空降型为主.研究区由西向东,火山事件层的赋存层位有上迁的趋势;从东、西两个方向向峰峰地区均远离火山源.西部区和东部区分别对应一个火山源,东部区火山源位于河北康堡、围场一带,西部区火山源位于内蒙古达尔罕明安旗一带.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华北中部太原组含煤地层中火山事件层的岩石学识别标志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含煤地层中广泛发育火山事件层。火山事件层的岩石类型以玻屑(沉)凝灰岩,玻屑晶屑(沉)凝灰岩和凝灰质中细粒砂岩为主。  相似文献   

6.
在晋中冀西晚古生代太原组中段普遍发育有一层火山事件层。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和数学聚类分析,证明研究区的火山事件层是同源同期的火山喷发产物,并依此对地层进行了初步对比。  相似文献   

7.
通过我们对沙尔布尔山1:50000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工作将志留系的火山岛弧系划分为喷发溢流相、震积相、火山碎屑流相、火山碎屑浊流相、正常沉积岩相等事件沉积.对各相特征及其事件沉积学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它们的时空结构及沉积环境的关表  相似文献   

8.
大牛地气田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大牛地气田主要目的层段为上古生界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经历了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的沉积过程.通过对气田内50余口井的岩心观察并结合化验分析资料,认为太原组为具障壁砂坝的滨浅海相沉积,山西组为三角洲相沉积,下石盒子组为河流相沉积.在沉积相研究划分的基础之上,对其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阐述了阳城—沁水地区太原组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生物组合和氧碳同位素等沉积特征,进而将碳酸盐岩划分为泻湖灰岩、潮间带灰岩、潮下浅水灰岩和风暴灰岩等四种成因类型,并对太原组沉积环境的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柿庄地区的常规测井曲线为基础,结合钻井资料和野外露头,对柿庄地区沉积微相进行了划分,总结出了用于沉积微相识别的测井曲线特征。同时,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下,研究了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原组可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发育障壁-泻湖-潮坪沉积体系;山西组可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发育下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以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为主体;研究区太原组和山西组经历了3个沉积演化阶段,即大规模海侵阶段、缓慢海退阶段、明显海退阶段。  相似文献   

11.
孙疃煤矿1028工作面底板突水特征与水源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孙噎煤矿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1028工作面底板突水特征、水化学特征、含水层水位动态变化,得出1028工作面突水水源主要来源于10煤上下砂岩裂隙水,太原组灰岩上、中含水层段水是主要补给水源,与第四含水层和太原组灰岩下含水层段无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平顶山二矿、三矿太原组庚切汉层中的“板舌”构过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述,分析了其成因,阐明了板舌构造是煤层中顶断底不断的小型逆断层的一种特殊型式。  相似文献   

13.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主要为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山西组,可采煤层有太原组第15号煤层和山西组第3号煤层,两者均为高煤阶无烟煤。对含煤地层内部各成因相及其组合的综合分析表明,太原组为陆表海多堡岛与碳酸盐台地复合沉积体系。第15号煤层形成于海退持续时间较长的潮汐三角洲环境,其中三角洲平原沼泽相中煤层较厚,滞留泻湖相中煤层较薄,障壁沙坝一带煤层厚度较稳定。山西组为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中均衡补偿沉积持续时间较长,形成的第3号煤层厚度较大,结构简单。三角洲前缘沙坝中煤层厚度稍薄,分流河道中煤层不稳定。煤层气勘探实践表明,在同一口试气井中,盆地内大部分地方第3号煤层比第15号煤层厚度大,生气能力强,煤层气保存条件优越,气体质量浓度、含气饱和度、煤层气资源量高。因此,第3号煤层应是沁水盆地煤层气试采和商业化开发的首选目标层。  相似文献   

14.
对太原地区地质构造的展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大量的节理测量资料,恢复了该地区中生代以来的三期构造应力场,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地区各类构造的形成机制.讨论了太原地区区域构造格局的形成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5.
微粒花岗岩类包体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质岩石中广泛产出的微粒花岗岩类包体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通过综合与微粒花岗岩类包体形成机理相关的实验、理论资料,结合华南7个花岗岩体中岩石包体地质实例,着重讨论3种不同成因的微粒花岗岩类包体(淬冷包体、残留体和不混溶包体)在岩相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3种包体分别受岩浆混合作用、部分熔融作用和交代作用、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所制约,是不同岩浆作用过程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焦作地区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含灰岩8~11层。灰岩中含有丰富的牙形刺化石。笔者在刘庄西北沟剖面太原组九层灰岩中获得牙形刺7属16种。其中台型牙形刺占主要地位。其次为复合型。该区太原组牙形刺组合为:Streptognathodus elongatus-Strep.wabaunsensis-Strep.gracilis 一个组合。根据 Streptognathodus 属各种的共生关系的不同,可进一步划为三个亚组合。上述组合可与华北的太原西山、陵川、徐州、禹县等地及新疆地区相应层位的牙形刺组合进行对比。还可与北美阿帕拉契亚山脉中段等地及苏联莫斯科近郊等地相应层位的牙形刺组合(带)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7.
以松—洋超镁铁岩岩体的产状、铭铁矿的产出特征和组分特征为背景,对付矿物铬铁矿和不同矿石类型中铬铁矿的穆斯堡尔谱进行成因方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10煤层开采可能产生的水害影响,根据矿井含、隔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指出10煤层受采动破坏,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太原组和奥陶系岩溶水沿采动裂隙和断层溃入矿井,对矿井开采形成威胁。根据对矿井充水因素的分析,得出矿井的充水强度不大,充水通道主要为隔水层薄弱地段采动裂隙和断层破碎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