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制箱梁的施工较T型梁难度大。文中结合洋河大桥预制箱梁的施工,从台座、模板的施工到混凝土的浇注、预应力钢绞线的施工、孔道压浆等各方面,综合阐述了确保预制箱梁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和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实验数据,应用商用CFD软件Fluent对连续超高压杀菌系统释压装置内部流场的压力、速度等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微孔道的入口附近,压力骤降并形成较大的压力梯度,速度变化与压力骤变明显对应;压力沿微孔道缓慢释放;在微孔道的出口附近,速度变化主要与流道结构以及固壁影响有关;复杂的固壁边界,引起流动的剧烈变化,增强剪切、撞击等作用,增强了料液的机械力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预应力箱梁施工中真空吸浆孔道压浆工艺,分析了传统注浆工艺的缺陷和真空吸浆工艺的特点,结合实际工程的施工经验探讨了真空吸浆工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同时对该工艺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预应力管道压浆浆体材料源头质量和压浆施工实时监测两个方面介绍管道压浆施工质量控制技术以及工程应用。压浆浆体性能、尤其是泌水性能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利用压浆施工记录仪监测灌浆压力、出浆压力、流量等施工工艺参数,可加强压浆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拉压预应力混凝土梁模型梁的试验结果,数值模拟对梁全过程的工作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预压钢管能有效对混凝土施加预压应力;在一定范围内,高预应力度的拉-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弹性性能更优越,承载力发挥较好;预压钢管的作用可以代替部分预应力钢绞线的作用;钢管端部锚固区域的混凝土出现应力集中,设计、施工中加强此处的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轴压比对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内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运用ANSYS软件,模拟了单调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内节点的荷载-位移曲线,并与相应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在有限元模拟试验的扁梁框架内节点的基础上,用ANSYS软件模拟了未做过试验的不同轴压比下的扁梁框架内节点荷载-位移曲线,模拟结果表明,轴压比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试件的承载力,但是太大的轴压比则会使试件的延性不足,反而会对抗震不利。  相似文献   

7.
北方某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段预应力混凝土T梁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大范围裂缝,经过现场试验调研,初步认为预应力混凝土T梁裂缝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张拉预应力时的混凝土强度、预应力偏位、预应力管道浆体冻胀和水冻成冰冻胀静爆.本文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张拉预应力时混凝土强度不同及预应力偏位状态下的40 m T梁应力状态进行分析;运用MIDAS有限元软件,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对预应力管道浆体冻胀和水冻成冰冻胀静爆引起梁体管道周围混凝土应力场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管道冻胀是引起预应力混凝土T梁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和连续刚构桥摩阻损失过大,会导致桥梁结构过早失效或破坏.本文基于赫兹接触理论,探讨了预应力弯曲孔道接触应力的分布规律,分析了预应力弯曲孔道预应力摩阻损失计算理论存在的严重缺陷,指出了预应力弯曲孔道摩阻损失计算公式及其伸长量计算公式的不合理性.假定了几种弯曲孔道接触压应力分布,并对各接触压应力分布情况下的摩阻损失进行了比较分析.PC连续梁桥预应力弯曲孔道摩阻损失的分析,对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预应力扁梁-密肋楼盖体系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楼板的变形、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变形和应变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分析,运用有限元程序对结构的预应力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讨论了预应力扁梁-密肋楼盖体系的预应力效应的建立,指出预应力效应的建立受到楼板平面内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双入口压电泵进行了结构设计及工作过程分析,推导了单腔体压电泵的输出流量与入口截面积的关系。搭建了双入口压电泵的试验测试系统,分别对单入口压电泵和双入口压电泵的输出性能进行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双入口压电泵的最大输出流量比单入口压电泵提高77.4mL/min;双入口压电泵的最大输出压力比单入口压电泵提高1.92kPa,双入口压电泵可以实现两种流体的混合。理论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双入口压电泵可以提高单腔体压电泵的输出性能,并实现两种流体的混合,同时通过控制双入口压电泵的驱动频率,可以实现对两种流体的变量混合。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国内外有关标准和文献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控制不完善的问题,结合工程实践,经过试算,提出了反向变形限值.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反向变形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采用限制有效压应力来间接控制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反向变形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板,以计算跨度、跨高比及控制截面预应力筋的位置为影响因素,计算得到了预应力混凝土板控制截面有效压应力限值.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梁,以计算跨度、跨高比及梁的负荷范围为影响因素,分析得到了梁控制截面有效压应力变化规律,并计算得到了预应力混凝土梁控制截面有效压应力限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叠合梁斜截面抗剪性能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预应力叠合梁的受力性能,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预应力叠合梁和普通叠合梁分别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模拟分析,对比分析得出预应力对叠合梁斜截面抗剪性能的有利贡献是客观存在的,ANSYS能较好的模拟预应力叠合梁的受力特点,且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能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3.
以实桥作为分析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单元的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实体单元和杆单元模拟梁和预应力筋,有效地模拟预应力效应。采用APDL语言进行参数化设计,计算了空心板梁单元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与应力,并且进行了梁单元动力性能分析;分别建立了在预应力筋的布置形式、预应力筋分布形式不同情况下梁单元挠度和固有频率与预应力大小的关系曲线,从关系曲线可知预应力筋布置形式及分布形式对梁单元挠度有很大影响,而对固有频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巷道覆岩关键岩梁与预应力承载结构力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层位岩层在巷道控制中的不同角色,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巷道围岩外层关键岩梁与内层预应力承载结构的作用.结果表明:外层关键岩梁结构在巷道变形过程中起到骨架作用,屏蔽和阻断应力的传递,不但使得巷道跨度范围内垂向应力的传递发生阻断,上部岩层载荷不能向关键岩梁下位岩层传递,而且承担了开挖引起的应力重分布的大部分水平应力.内层预应力承载结构的存在,使垂向应力支撑压力峰值向煤壁深处转移,应力集中程度减缓导致应力匀化.预应力承载结构能够通过柔性变形实现对外层结构的适应性让压,既允许巷道顶板有一定的变形,又可在变形过程中保持较高支护阻力.  相似文献   

15.
结合长春龙家堡机场航站楼大跨度预应力梁锁孔检测的工程实例,介绍用超声脉冲波法检测预应力混凝土梁预留孔道的灌密情况.讨论提高超声波检测混凝土构件的准确度问题.并在现有检测规程的基础上将超声检测技术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为有效监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施工质量提供科学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后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梁的砼配合比配制,梁底垫布设、梁体浇注、预应力施加及孔道灌浆等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在隧道内所产生的压力波和向外辐射出去的微压波的规律,开发了一套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来驱动列车模型的缩尺模型试验装置。通过模型试验系统对高速列车突入带喇叭型入口隧道产生的复杂压力场进行模拟,通过分析模型试验结果中的压力及压力梯度曲线所表现的规律,对喇叭型入口削减隧道入口处的最大压力和最大梯度值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喇叭型隧道入口能够有效地减小压缩波和微压波的影响,其削减效果依赖于入口长度。  相似文献   

18.
选取常见的预应力混凝土梁作为分析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预应力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实体单元和杆单元模拟梁和预应力筋,有效地模拟预应力效应。采用APDL语言进行参数化设计,计算了预应力梁单元在自质量作用下的变形与应力,并且进行了模态分析;考虑了梁单元的挠度和固有频率受到预应力大小、外荷载大小、截面形式、预应力筋的布置形式、预应力筋分布形式不同的影响,从而建立现存预应力与挠度、梁底应变、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为结构中预应力筋的设计和预应力损失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κ-ε模型,对配风器内回流区分布特性进行CFD模拟研究,以优化配风器结构,达到最优回流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入口角度减小,回流区尺寸减小,配风器沿程压损减小;入口速度降低,回流区尺寸减小,配风器沿程压损减小;压力增大,回流区尺寸增大,压损增大;流场温度增大,回流区增大,压损减小.  相似文献   

20.
戴江松 《商品与质量》2010,(28):53-53,52
后张法预应力预制梁板是桥梁工程中常用结构型式,这种结构具有施工方便,节约省工、模板可反复利用并利于工厂化成批生产等优点,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出现一些问题。为此笔者根据实际所碰到的情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本文着重和各位同仁们探讨施工过程中如何对原材料及半成品、张拉设备、预制梁板制作工艺、模板工程、砼浇筑、预应力张拉、压浆封锚等施工关键的质量控制技术,及后张法预应力预制空心板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处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