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经过25年的探索,我们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胡锦涛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据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作出新的概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予以科学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2.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总结出的层次性认识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层次,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制度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层次,采取灵活多样的具体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层次;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要坚持目标层次、制度层次和体制层次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3.
反腐倡廉建设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与否。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标准。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的上述论断,科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根本经验,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前进的根本方向,同时也为我们深刻理解和科学贯彻高等学校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新的历史高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探索,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新的历史高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探索,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与加强党的建设是内在互动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内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可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更好更快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根本保障.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应努力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与加强党的建设统一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之中,以实现二者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分析了邓小平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揭示了其逻辑发展: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起点亦即逻辑开端出发,到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党的十二大这一新的历史开端到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起点出发,到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再到十四大全方位的概括和总结,最终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并通过党的十五大,把这一理论科学地概括为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9.
"四个全面"是新形势下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方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内涵。把握"四个全面"的内涵和意义,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科学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探索中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实现与时俱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为根据,经历了一个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发展到强调可持续发展,再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综合发展的变化过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认识未来和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视角。它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归根结底是因为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国情相联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品格,主要表现为逻辑结构上的开放性、实践依托上的开放性及体系建构上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作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判断,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家和社会现实需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要旨进行的创造性运用和转化。"新时代"着重体现为举旗定向、主要矛盾、发展目标、指导思想与基本方略、历史使命,及国际关系等方面所蕴涵的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共产党强调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强调科学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中国特色施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从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以一系列新的提法实现了社会主义的范式转变,开刨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个代表”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度出发,对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三种相关的文化建设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从先进文化所具有的新的理论高度、新的理论基础、新的理论视野三个方面,论述了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始终服务于本世纪中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逐渐引入后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表明中国利用后发优势走科学发展的捷径。到本世纪中期,中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完成之前,中国现代化理论处于传统现代化理论时期,这一时期的现代化理论称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19.
正式提出并系统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对于中国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科学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就必须了解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实践原则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作好这篇大文章需要解决两大基本问题:一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而且也是椎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