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索洛余值法"来测箅技术进步率,并运用内生增长理论,将FDI要素纳入到模型的分析框架中,来分析FDI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FDI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很小,并针对此结果从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供需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技术进步是中国能源供需结构优化调整的主要途径之一,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对中国的能源结构进行了预测,综合运用从上到下和由下向上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体现技术对能源系统影响的模型,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对技术创新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了不同能源的竞争力,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能源供应结构,将技术进步分为内生技术进步和外生技术进步两种类型,分别计算了它们对单位GDP能耗的影响,据此预测了能源需求量和需求结构,预测得到的能源供应结构和需求结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纺织工业,纺织工业内部各行业、重要纺织工业基地的技术进步状况并测算了它们技术进步的速度,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重。并提出了加快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近期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及其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落地生根,它们实施研发、采购、人力责源、产品、销售渠道、促销等的本土化战略,全方位融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收益.面对日益加剧的国内竞争,我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积极参加国际竞争.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几年来跨国公司在华研究开发(R&D)当地化趋势明显,R&D投资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高级阶段。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特殊的市场环境和强大的科研力量,是跨国公司来华建立R&D机构的主要原因。跨国公司在华以不同的形式建立R&D机构,实现了跨国公司R&D当地化。  相似文献   

8.
为定量测算住宅产业技术进步水平,以余值法为基础,建立了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并对模型参数特点和取值及模型经济量的选取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住宅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对全国范围近期住宅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住宅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呈缓慢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西安部分小型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并与国外小型企业的有关情况对比,提出了我国小型工业企业实现技术进步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从技术和经济结合的角度出发,以络筒工序为实例,剖析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的道路,并由此引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马钢"十五"期间的轧钢结构调整和技术发展情况,总结了马钢轧钢生产技术已取得的进步,并提出了马钢轧钢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本质上是经济外在性的一种表现,它是推动东道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对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就该领域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论文结合几年来我国实施名牌战略的现状,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实例的分析,认为在实施2名牌战略过程中,技术创新是关键。并针对在技术新方面经常遇到的资金问题提出一些看法。最后得出结论,企业要想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在技术上拥有优势。以技术创析求发展才能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对新增产值的贡献、对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贡献和对新增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并阐述了4种计算的缺陷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阐述了技术进步的定义、技术进步定量分析方法发展的概况,以及技术进步的主要测算方法,如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丁伯根测算模型,索洛增长速度模型以及CES生产函数模型等,还介绍了指标体系法。最后给出了一个测算实例。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电信技术进步对企业通信总量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生产函数推导出电信技术进步计算公式,在计算机上运行得出电信技术进步对企业通信总量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和技术进步的关系,并通过对某电厂10多年中各个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计算和分析,说明了技术进步对电力企业效率的提高有着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说明了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关系,推导了 C—D 生产函数的理论模型。据此就技术进步对马钢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了定量分析,并对“七五”期间和本世纪末马钢的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了可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