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高职教育呈现出深化改革与完善体系并举的特征。为探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利益诉求和动力来源,以及构建稳定长效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需要高职院校从探索形成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出发,更好地深化内部治理改革,把校企双元驱动、专业集群建设和育人平台构建作为重要抓手,实现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三重突破。研究表明,"共享-融合-集成"是一个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的跃变过程,也是产业转型升级倒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特色办学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十九大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结合新零售和共享经济的时代热点,为解决企业仓配客一体化和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需求,提出仓配客创一体化的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该模式通过在学校建立校内产业园,实现仓储、配送、客户服务、创新创业产业链式产教融合,以期实现学生、企业、学校、教师多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需要在政府指导下,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平台作用,打造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培育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评价体系,建设校企交融的实训基地。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来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和探索,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环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校企命运共同体的产教融合模式是校企合作的理想形态,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有助于校企价值取向一致,实现校企利益双赢,实现校企全方位融合.部分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需求不对接、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不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不对接等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合作...  相似文献   

5.
推动和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首先要认识和理解校企双方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共同的利益诉求、目标追求和机制创新的诉求。此外,要以建设特色专业为创新点、以建设特色课程为突破口、以适应企业发展和对接企业岗位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6.
江苏是长三角区域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经济、教育、科研大省,具备产教研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时值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江苏产教研融合遇到大发展的窗口期.近年来,江苏产教研发展破解了主体合作意愿弱、校热企冷、形式单一、合作领域狭窄、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创造了产教研融合型企业、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科技园等融合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江苏产教研融合发展显现出"融合领域拓展、融合内容丰富、融合形式多样、利益分配灵活"等特征,由"简单合作"向"命运共同体"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测绘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的区位、人才需求背景出发,坚持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创新,构建了"一面向、两主体、三平台、四阶段、五融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8个方面的实现途径,以期实现专业群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提升、本地化特色鲜明、示范引领作用显著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生态理论分析产教融合,从生态位解构多元主体、生态链解析共生价值链、生态整体效应透视因子联动关系等方面展现内生逻辑关联;同时,以高职餐饮类专业生态构建为基础,探寻产教双向驱动下统筹协调育人的环境机理与内涵机制的联结共治,聚敛塑形育人为核心的产教生态体系;在共同体价值驱动下,双元解构校企发展性需求,有机整合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耦合设计项目式课程教学、生产性实训、创新式研发等结构模式,探索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共赢途径方法,也即优化营造产教共同体的内在构筑过程,从而推进产教融合在专业领域内的实践表征与功能演进。  相似文献   

9.
以实施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试点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等项目为建设载体,着力优化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框架协议文件精神,2015年黑龙江工程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成立"黑工程-中兴信息通信技术学院"。根据共建协议书进行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缺少独立、稳定的实习实验环境,较难搭建完备的团队开发实验环境,学生课余时间无法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文章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探索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苏州及张家港市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的遴选情况展开分析,通过数据剖析现有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的申报及规上企业在校企合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提升产教融合重要性认识、强化角色和作用、现行产教融合组织架构的缺陷、共享型组织架构及产教融合联合体对促进产教融合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对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讨论,并对如何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8年教育部产教融合"大平台+"的提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基于产教融合"大平台+"的概念与作用,对当前高等院校走入产教融合所面临的技术、资金、政策、架构等瓶颈问题,提出了技术支持、组合融资、政策支持、吸引企业、平台架构和共享共建等建议,以期为高等学校产教融合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现代学徒制为载体,加快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机制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趋势,保障校企双元育人的有效落实,需要将校企共建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专业和课程标准、共建育人队伍、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作为双元育人机制的建设主线。在此基础上提出注重顶层设计、坚持立德树人目标、完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等校企双元育人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国家"双一流"建设将对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是地方普通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加拿大高等教育管理权在省政府,这与我国地方普通高校的管理权在省级政府相同,其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对我国地方普通高校发展具有特别的借鉴意义。加拿大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校治理模式、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教育质量保障和科技成果转化、教育国际化等方面。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地方普通高校要借鉴加拿大高等教育发展经验,科学定位特色办学、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构建产学教育共同体、实施专业评估认证、健全成果转化机制、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关联度和融通意义基础上,针对校企文化融通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将企业文化精髓融入高校"三观"和"三风"教育,准确定位校企文化融通关键,明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线,拓展校企文化融合的方式方法,从创新创业引领校企文化融通5个方面提出了新常态下校企文化融通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行业学院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高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以及人才需求多样化等要求,在分析行业学院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形成背景基础上,从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开展课程建设、校企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校企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和技能业务培训、校企共建共管形成长效合作运行机制等5个方面探讨基于行业学院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二元双主体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新工科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高职教育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存在诸多困境,缺乏顶层制度设计,企业参与的动力不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等。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探讨新时代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对策,对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大有裨益,加强顶层制度、政策设计,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打造"互利共赢"的融合平台,构建合作主体的动力机制,提升高职院校产学研能力,增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实践检验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关键要素对人才培养的有效作用,验证"学训更替"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范式效应.我校在近十年的教改实践中,形成了"学训更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成果.该人才培养模式实践遵循职业教育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和因材施教的规律,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探索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拓展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双元制"是一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由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根据校企合作的实践,校企共建了4G移动专业方向,实行了"校企共育,定向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开发了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专业教师团队,实现了4G移动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成立了工程服务与创新应用中心,积极开展了社会服务.目前专业建设实证研究收到了良好成效,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是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双高"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借助产教融合的方式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航海技术作为我校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应适应地方经济产业升级的需要,打造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示范区",拓展现代航运供应链上人才持续发展渠道,为加快建设现代航运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是"双高计划"实施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现阶段"双高"院校急需建设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分析新时代"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特点、意义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4项推进措施,旨在促进"双高"院校构建适应"双高计划"的新型校企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创新师资团队建设机制,形成高职教育与企业培养共同发展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