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了解低虫口密度下蛀食性害虫生长多代对小麦质量和储藏品质的影响,基于GB/T29890—2013中对虫粮等级的划分,以感染了3种代表性蛀食性害虫(米象、玉米象和谷蠹)的小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密度(5头/kg、10头/kg、15头/kg)害虫侵染不同时间后,小麦水分含量、千粒重、虫蚀粒率、降落数值、脂肪酸值和面筋吸水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害虫后小麦的质量等级及储存品质均下降,其中感染害虫后的小麦水分含量、虫蚀粒率、降落数值和脂肪酸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千粒重和面筋吸水量呈下降趋势,而且在仅受成虫感染的情况下,不同虫口密度对各指标的影响相差不大,但是随害虫繁殖代数的增加,各指标上升和下降速率增大。同时,各指标数值间的差异性也表明,感染时间对小麦质量和储存品质指标的影响大于害虫虫口密度的影响。由此可见,要保证粮食的质量及储存品质,需要在害虫感染初期、开始繁殖后代前对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在20~28℃环境中,研究了无虫小麦样品分别感染0、4、6、10头/kg谷蠹和米象成虫后的20周内小麦虫蚀粒率和千粒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感染谷蠹的样品均在第2周时虫蚀粒率出现显著升高,而感染米象的样品则到第10周后虫蚀粒率才显著升高.第18周时感染4、6、10头/kg的谷蠹样品虫蚀粒率分别达到13.67%、16.00%和22.00%,感染米象的小麦虫蚀粒率相应达到12.67%、14.33%和18.67%.20周后不同密度谷蠹的小麦中虫蚀粒率分别达到25.00%、31.00%和39.33%,千粒重分别从43.87 g下降到35.37 g、33.98 g和31.36 g.相应米象样品的虫蚀粒率则分别为22.67%、29.33%和31.33%,千粒重分别下降到36.18 g、34.90 g和33.42 g.谷蠹比米象可早6周引起小麦虫蚀粒率显著升高,从内部隐蔽性为害的米象引起虫蚀粒率变化表现时间延迟.同样条件下,谷蠹引起虫蚀粒率增加的程度大于米象,谷蠹引起小麦千粒重下降的幅度则略小于米象.  相似文献   

3.
在模拟储存环境中研究了小麦感染不同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后不同时间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试验环境温度分别为20℃和25℃,试验中设置的玉米象成虫密度分别为0头/kg、2头/kg、5头/kg、10头/kg.主要结果为:初始成虫密度为0头/kg的小麦样品中,20℃4个月内二氧化碳浓度从0.046%增长到了0.752%,25℃时二氧化碳浓度从0.44%增加到0.820%;2头/kg的样品中,20 ℃二氧化碳浓度增长到5.638%,25℃浓度增加到7.505%;5头/kg成虫密度的样品中,20C二氧化碳浓度增长到8.702%,25℃时浓度增加到10.474%;害虫密度为10头/kg的样品中,20℃二氧化碳浓度增长到17.381%,25℃时浓度增加到18.244%.主要结果显示:对于感染害虫的粮食环境,二氧化碳的累积浓度明显随时间增加而上升,且同比条件下,温度为25℃的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显著大于20℃时的环境.密闭无害虫感染的粮食中,粮食及微生物也能使二氧化碳浓度有很小变化.当小麦中有害虫感染后,密闭10 d后即可检测到明显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且增加速率与害虫密度、环境温度和储存时间呈正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密闭的储粮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储粮害虫的发生状态.  相似文献   

4.
粮堆中害虫危害产生较多二氧化碳,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可望成为通过气体远程监测虫情的新技术途径。在容积0.98 m3、装粮0.55 t的玉米仓中设置5 kg感染玉米象(10头/kg)的玉米样品包,研究了0~182 d玉米样品的虫蚀粒率变化,以及仓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感染玉米象的玉米样品经14、35、63、91、119、154、182 d后虫蚀粒率分别达到0.44%、2.92%、4.34%、6.96%、13.74%、29.02%、39.28%,仓内二氧化碳浓度从初始的0.086%经7 d后升高至0.150%(升高近20倍),之后在28、63、91、119、154、182 d时分别上升至0.446%、0.579%、1.248%、2.289%、2.563%和2.896%。玉米仓中玉米象部分感染后1周二氧化碳浓度即可发生显著变化,害虫发生危害程度与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储粮主要害虫印度谷螟低氧环境条件下的危害特性,对其进行科学防治,将水分含量12.5%的小麦以4头/kg的密度感染印度谷螟1龄幼虫,于密闭条件下调节环境氧气浓度至8%、11%、14%和21%,之后在不同时间取样检测小麦千粒重、虫蚀粒率和脂肪酸值。在氧气浓度11%以上环境中,第1龄印度谷螟幼虫感染7 d后小麦虫蚀粒率显著增加,小麦千粒重显著降低,至21 d后小麦的脂肪酸值显著增加。在氧气浓度8%条件下,至第14天时小麦的虫蚀粒率变化不显著,至21 d后其虫蚀粒率增加显著,经过42 d感染后小麦的千粒重变化不显著,经过35d感染后小麦脂肪酸值变化显著。结果表明,在11%以上低氧气环境中,印度谷螟幼虫在感染一周后即可对小麦造成明显危害。在氧气浓度8%环境中,印度谷螟幼虫的危害能力受到明显抑制,经过感染3周后小麦虫蚀粒率明显增加,经过1个月后小麦脂肪酸值明显增加,印度谷螟感染对小麦的千粒重降低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玉米象感染小麦程度与储藏相关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温度20~25℃和相对湿度为67%左右的条件下,不同密度和时间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感染小麦引起储藏品质变化的情况.在小麦样品都为200 g时玉米象成虫密度分别为4头、8头1、6头3、2头6、4头1、28头2、56头时,分别感染15 d3、0 d4、5 d、60 d.结果表明:害虫密度的增加和感染时间的延长,小麦干面筋与湿面筋含量、发芽率与发芽势均有所降低,而小麦的脂肪酸值呈升高趋势.同样玉米象成虫密度,30 d内的脂肪酸的变化率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蛋白资源,在储藏过程中易受害虫的感染与危害,印度谷螟是花生储藏过程中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对花生储藏品质的影响值得关注与研究。在20、25、30℃下测定被虫口密度分别为0、2、6、12头/kg的印度谷螟幼虫感染的花生仁在不同时间的虫蚀粒率、酸值和含油量。花生仁在相同温度下被不同虫口密度的幼虫感染,其虫蚀粒率和酸值显著升高,含油量显著降低。30℃条件下,花生仁被12头/kg的幼虫感染20 d后,虫蚀粒率由0. 00%上升至19. 67%,酸值由0. 57 mg/g升至2. 25 mg/g,含油量由48. 71%降低至47. 31%。在不同环境温度中,花生仁感染相同虫口密度的幼虫,其虫蚀粒率、酸值和含油量变化显著不同。被12头/kg的幼虫感染的花生仁分别放置于20、25、30℃的环境中,感染30d后,虫蚀粒率分别为14. 00%、18. 33%、21. 33%,酸值分别为0. 82、2. 17、2. 60 mg/g,含油量分别为47. 60%、47. 09%、47. 01%。结果显示,随着害虫感染时间延长、龄期增长、虫口密度增加、温度升高,花生仁虫蚀粒率和酸值显著增加,含油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谷物选筛对小麦、玉米和稻谷中3种储粮害虫进行筛检,研究在不同筛动频率、筛动时间、筛动方式、筛孔直径的条件下,粮食样品中玉米象、谷蠹和赤拟谷盗的筛出率.结果表明,筛选无虫蚀粒的小麦时,选用筛孔直径为2.5 mm的上层筛和1.5 mm的下层筛,筛动频率为120r/min,小麦样品一次筛,筛动时间60 s,或小麦样品分两次筛,每次的筛动时间为20 s,两种方式均可达到100%的筛出率;筛选无虫蚀粒的玉米时,选用筛孔直径为3.5 mm的上层筛和1.5 mm的下层筛,筛动频率为120 r/min,一次筛,筛动时间为20 s,回旋筛动和左右筛动均可达到100%的筛出率;筛选无虫蚀粒的稻谷时,选用筛孔直径为2.5 mm的上层筛和1.5 mm的下层筛,筛动频率为120 r/min,分两次筛,每次筛动时间为20 s,筛检稻谷中的玉米象时采用回旋筛动,筛检稻谷中的谷蠹和赤拟谷盗时,两种筛检方式都可以.对于有虫蚀粒的小麦、玉米、稻谷来说,在筛检玉米象时,在筛动的过程中静置30 s,玉米象从粮粒内爬出,有助于筛出粮粒内的玉米象,便于准确地统计储粮中玉米象的密度;对于筛检粮粒内的谷蠹,静置对筛检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储藏过程中害虫引起粮食质量变化与其产生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测定了小麦感染谷蠹后不同时间千粒重和虫蚀粒的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分析了其间的对应关系,以期为通过气体监测粮情提供参考.主要结果为:25℃下,小麦感染10头/kg谷蠹成虫后的6个月内,其千粒重从42.91 g下降到了33.20 g,小麦虫蚀粒则从0.3%增加到18.3%,相应地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从起初的0.048%逐步增加到20.894%.随着时间延长和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小麦的千粒重下降趋势平缓,二氧化碳浓度与千粒重变化呈互为消长关系,而小麦的虫蚀粒率上升受害虫发生状态影响明显,二氧化碳与虫蚀粒率变化呈同步增长关系.虫蚀粒率增长幅度在害虫发展至有大量后代个体时增加显著.结果显示,害虫引起粮食质量变化过程中,环境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千粒重和虫蚀粒变化关系密切,通过检测二氧化碳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粮食质量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储藏过程中害虫引起粮食质量变化与其产生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测定了小麦感染谷蠹后不同时间千粒重和虫蚀粒的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分析了其间的对应关系,以期为通过气体监测粮情提供参考.主要结果为:25℃下,小麦感染10头/kg谷蠹成虫后的6个月内,其千粒重从42.91 g下降到了33.20 g,小麦虫蚀粒则从0.3%增加到18.3%,相应地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从起初的0.048%逐步增加到20.894%.随着时间延长和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小麦的千粒重下降趋势平缓,二氧化碳浓度与千粒重变化呈互为消长关系,而小麦的虫蚀粒率上升受害虫发生状态影响明显,二氧化碳与虫蚀粒率变化呈同步增长关系.虫蚀粒率增长幅度在害虫发展至有大量后代个体时增加显著.结果显示,害虫引起粮食质量变化过程中,环境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千粒重和虫蚀粒变化关系密切,通过检测二氧化碳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粮食质量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油气田高Cl~-废水的COD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了用改进密封法测定油气田高Cl~-废水的COD。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有效地消除cl~-的干扰,并能节省时间和减少占用空间,降低费用,方便操作。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应加强思想教育,更新观念,在体制上使政企分开,权责分明;准确评估国有资产,明晰产权关系,合理确定法人财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13.
GIS在我国制图学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IS发展20多年来已扩展到众多的应用领域,我国GIS的发展较晚,但也开发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软件,并在资源与环境制图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世界上GIS发展概况的回顾以及对我国GIS应用成功先例的概述,揭示GIS在制图领域应用的潜力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文章全面总结了2009年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分析了当前及“十二五”期间农业资源区划工 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最后,从谋划“十二五”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思路、高度重视农业资源区划研究工 作,继续加强农业资源监测与评价工作等七个方面,明确了2010年农业资源区划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就南京钢铁厂炼铁分厂3号高炉采用全正装冶炼操作进行理论分析,认为采用全正装可以抑制边缘,开放中心,降焦增产,改善生铁质量。全正装操作需根据高炉操作炉型及煤气分布特点来决定是否采用,并要加强原料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滚筒式干燥工艺中水分蒸发和热量传递的规律,导出了能获得最大蒸发量的最佳传送速度。对干燥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情况做了定量的计算和分析。气候条件和环境状况等因素对干燥效果的影响也做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在寒冷地区内廊式住宅设计中,关于居室与生活阳台,厨房与服务阳台,厅与卫生间,楼梯间等多种方案的空间利用,以利增加住宅的使用面积,为住户创造出空间布局合理,安全方便,舒适美观,整洁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To meet the increasingly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quali-ty of kaolins from the industries of paper, ceramics, rubber and plastics,etc.,the processing of kaolins in China has undergone remarkable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new achievements in tech-niques,processes and equipment in flotation, selective flocculation, highgradient magnetic separ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ultrafines in the process-ing of kaolins in China.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kaolins is also reported.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阐述了真空技术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途径;讨论和分析了真空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特点和对象;预测了真空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以椰子油为原料,对催化癸酸与椰子油酯交换制备富含中碳链甘三酯的脂肪酶进行筛选,对脂肪酶Lipozyme RM IM、脂肪酶Lipozyme TL IM、脂肪酶Novozyme 435和猪胰脂酶催化癸酸与椰子油酯交换反应效果进行比较,脂肪酶Lipozyme RM IM比其他几种脂肪酶的催化效果好。在底物物质的量之比(油/酸)为1∶3、加酶量(以总底物质量计)为4%、加水量(以酶质量计)为10%条件下,考察不同温度、不同时间脂肪酶Lipozyme RM IM催化癸酸与椰子油酯交换制备富含中碳链甘三酯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条件下催化癸酸反应后,产物中中碳链甘三酯含量为37.46%,癸酸含量为35.72%,相比于原料椰子油分别增长了22.53个百分点和30.9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