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设定的人工气候氯盐腐蚀的环境下,针对两种不同水灰比(质量比)的钢筋混凝土系列梁进行腐蚀试验,同时对同一水灰比的试验梁做腐蚀时间不同的对比研究.试验通过氯盐腐蚀后在钢筋混凝土梁中钻取不同位置的芯样,测定每个芯样不同深度处的自由氯离子质量分数值,并计算各试验梁的扩散系数,从而得出氯离子在混凝土试验梁中的侵蚀规律.结果表明,氯离子在试验梁中侵蚀可分为对流区和扩散区两部分,并且梁的氯离子质量分数和扩散系数都是随着混凝土水灰比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氧气扩散性能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钢筋保护层处混凝土的氧气扩散速率是影响混凝土内钢筋锈蚀速率的重要因素.为确定保护层处混凝土氧气扩散速率,从多孔材料气体扩散的基本原理出发,根据Fick扩散定律并结合影响混凝土中氧气扩散速率的具体因素,建立了混凝土氧气扩散性能的预测模型,并通过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表明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和试验测试结果基本一致;混凝土氧气扩散系数随混凝土孔隙率、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增高而增大,在温湿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孔隙率由0.09增大到0.18时,混凝土氧气扩散系数约增大4倍.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的不足,提出了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预测的两步解析 法.将混凝土看成一种是由骨料、水泥石基体和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基于非均匀界面模型,估 算出水泥石基体和界面的水灰比、水化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然后根据微分有效介质方法,提出了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简单解析解.做了一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试验,通过与试验结果比较初步 证实了所提出的两步解析法的有效性.最后通过敏感性分析量化了影响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 两个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水灰比增大或骨料体积分数减小,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了不同配合比混凝土力学性能随溶蚀时间的演化规律.试验设计变量主要为水灰比和骨料体积率,采用硝酸铵溶液加速混凝土溶蚀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酚酞指示剂法能够较准确地表征混凝土的溶蚀深度,溶蚀深度近似与溶蚀时间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混凝土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均随着溶蚀时间的增长而减小,水灰比和骨料体积率对它们的减小速率有较大影响.与弹性模量相比,溶蚀对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影响更大.当溶蚀损伤变量小于0.6时,溶蚀混凝土抗压强度模型与试验结果良好吻合.  相似文献   

5.
基于Fick第二扩散定律,建立混凝土管桩中考虑环境温度和氯离子结合能力的氯离子扩散模型。针对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管桩中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开展试验研究,将不同水灰比(0.30、0.45和0.55)混凝土管桩置于不同温度(21、30、50℃)的5%氯化钠盐雾中,开展为期32 d的浸泡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和氯离子扩散模型,得到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水灰比混凝土管桩中的自由氯离子浓度分布、表面氯离子浓度、氯离子表观和有效扩散系数、活化能和氯离子结合能力值。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自由氯离子浓度、表面氯离子浓度、氯离子表观和有效扩散系数增大。随着环境温度从21℃升高到30℃,氯离子结合能力显著增加,但随着环境温度从30℃升高到50℃,氯离子结合能力却略有减小。由于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对数与环境绝对温度的倒数呈线性变化规律,因此,可推断氯离子在混凝土管桩中的扩散符合Arrhenius理论。  相似文献   

6.
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温度、水灰比、粗骨料取代率和水泥用量4个因素对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再生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水灰比、水泥用量及粗骨料取代率;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随水灰比的增大、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减小.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建立了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该预测模型所选相关参数合理,能较好地预测普通大气环境下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在离岸混凝土氯离子渗透中的应用,从已有文献中选用653组数据,建立网络结构为13-27-1的模型进行训练、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能有效预测离岸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水灰比,水泥、减水剂、外加剂(粉煤灰、矿渣、硅灰)、骨料的含量以及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养护机制、试验方法、暴露时间和暴露环境均会对氯离子扩散系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工砂粉煤灰混凝土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水灰比、粉煤灰替代水泥率、超量系数和砂率对人工砂粉煤灰混凝土工作性及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灰比对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和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影响明显,粉煤灰替代水泥率的影响也较大,但超量系数和砂率的影响均不显著.通过效应估计,提出了配合比设计表,进行了复核试验,与人工砂混凝土和天然河砂混凝土进行了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再生砂和再生粗骨料配制全再生骨料混凝土,对其拌合物的工作性能、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水灰比、砂率对混凝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灰比是影响全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存在调节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和基本力学性能的合理砂率.与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取值规定比较,全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可按规范取值,但其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按规范取值则偏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以及表面氯离子浓度受时间效应的影响,采用COMSLOL有限元软件对氯离子扩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将预测结果与实测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氯离子扩散分析方法.考虑实际环境中氯离子扩散受时间因素及不同氯侵蚀环境因素影响,分别对不同水灰比及不同龄期下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进行模拟,为分析近海和除冰盐环境下结构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分布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洛仑兹变换论述了“长度收缩”效应与“时间膨胀”效应的等价性.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论述了“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和总结前人对红藻石和蓝藻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实例,发现在以往碳酸盐岩颗粒分类中没有红藻石和蓝藻石的合适位置。鉴于红藻石重要的成因意义和造礁作用,有必要明确红藻石的概念和归属。珊瑚藻本身极易钙化,经生物矿化作用最终保存下来的珊瑚藻屑一直放在生物碎屑中,而红藻石是由非固着的珊瑚藻构成的钙质独立结核,因此也可以被划分到生物碎屑中。蓝藻石作为蓝细菌钙化作用的产物,同时鉴于蓝藻石的广泛存在,把钙化蓝细菌形成的核形石命名为蓝藻石,这一重要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被使用。然而蓝绿藻概念已变更为蓝细菌,蓝藻石的形成与藻类无关,显然将其称作蓝菌石更加确切。因此,应将红藻石和蓝藻石分别归为生物碎屑和核形石当中,并用新的术语蓝菌石替代蓝藻石。其意义在于使红藻石和蓝藻石的概念及归属更为规范,并为碳酸盐岩颗粒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脉即城市文化脉络,它是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集合,是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本.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太原的城市文脉作为研究对象,从物化城市形态及非物质传统文化两个角度对历史文化名城太原的城市文脉内涵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保护及开发太原城市文脉的措施.通过对此研究,以期能够促进太原历史文脉的传承及其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结构的升级与经济变革,也促进人类思维方式的转换;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又对科技自身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正确认识彼此之间的相关关系与内在规律,充分重视和依靠科技进步,用新的思维方式把握和协调好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才能引导和促使全社会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专业课程教育为载体,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蕴含的人文道德精神,将专业教育与人文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合与内化,增强人文道德教育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分析高校学生的教育现状,研究专业教育与人文道德教育融合的方法与途径。结合《机床数控技术》课程,实践专业精神与人文道德精神教育融合内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概率论的缘起、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目前高校各专业所开设的随机数学诸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统计学、可靠性数学、随机过程、排队论、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与决策、随机捱轻等课程之间的关系。综述它们缘起于概率论,它们是概率论发展与应用之中分支,有的是与邻近学科结合的交叉学科,指出了学习有关课程必备知识以及各科新知识增长点,总结了学好这些课程必备的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GPS与GSM组合定位和发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校的全国高工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把原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和机械制造工艺四门课程整合为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一门课程,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内容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并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育教学服务系统的特性与工作流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提高质量与办学效益,提高竞争力,依据ISO900标准建立高等院校质量管理体系十分必要,为此,对高等教育教学服务系统的特性与教育教学工作流程进行了研究,为建立这一质量管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俄经贸合作的潜力及其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全球范围讲,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这一大趋势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利益不可分割,从而共同发展与繁荣成了世界关心和着力解决的世纪性课题。中俄两国是大国,又是互为最大的邻国,它们之间的经贸关系既有很大的潜力。因此,认真总结中俄建交10年多来的经贸合作的经验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这对巩固和发展两国的全面政治经济关系至关重要。今天,一个蓬勃发展、潜力巨大的俄罗斯市场已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必须要用新的观念来发展双边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