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设计中生态思想运用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城市设计中的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国外相关实例,分析了生态设计的概念及意义.根据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念,阐述了工业革命以来,生态思想在城市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过程.通过概括现代城市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结合麦克哈格等人的城市设计方法,总结出城市设计应立足于生态原则之上,而在城市设计中不断建立的生态观正是人类对生态环境逐渐深化认识过程之体现.对被誉为生态城市典范的库里蒂巴市的城市设计历程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未来"生态城市"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山东东营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严重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城市生态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东营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以"生命之源"为主题,运用生态设计的手法,将自然文化资源与生态要求相结合,规划出中心景观区、文化教育区、生态休闲区、植物观赏区和体育健身区五个功能分区,形成"一轴、两环、五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营造一个具有地域文化和生态特色的城市公园环境。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的渊源探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就“生态城市”的思想起源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使人们看到生态城市是人类长期思考、探讨与实践的结果,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生态设计"与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设计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以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为基本的出发点的城市发展、规划和设计理念。通过回顾国际上生态设计发展的历史,并分析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房地产开发中大量水景住宅的产生,水环境的生态设计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文章阐述了水环境生态规划与水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讨论了传统景观水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水环境的生态设计中水资源的利用、建立生态链的修复技术以及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生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在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应遵循环境的整体性、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再生性及循环性,实施措施必须具备合理性和经济性,这是水景住宅实现水环境生态化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广场的水景景观也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喜爱。城市广场水景的生态设计对创造和谐优美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广场水景的设计中贯彻"生态理念"在我国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文章阐述了广场水景生态设计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当前广场水景设计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其"最小干扰、自然优先"、"因地制宜,重视水景营建可行性与经济性"、"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原则,进而提出了"设计自然水体系统,加强治理和维护"、"通过回收、处理,从多种途径获取水源"、"采用透水性材料,建立自然循环水景系统"、"配置水生植物,净化水体"、合理运用"声、色、光"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规划设计的三个方面阐述了建筑科学中的生态效应:(1)建筑设计的生态设计思潮;(2)城市规划的生态规划趋势;(3)景观建筑学的生态规划设计动向最后作者提出了建筑科学中的整体生态设计的思想: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建筑师在宏观规划与微观设计上的生态合作。  相似文献   

8.
平原生态河道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平原地区城市周边生态河道的建设实例,探讨了平原生态河道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河道工程应避免渠化、白化、硬化;维持河岸生态系统的连续性是生态河岸的重要标志;植物措施是生态型河岸的重要内容;柔性复式河岸是河岸型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空间要素的角度分析和设计城市与建筑的生态节能性,并提供与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相关的生态节能措施,指导城市空间建设和建筑单体设计,促进城市和建筑朝着低碳、低消耗、生态节能、循环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能源危机以来,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的生态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已成为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通过对西北地区城市住宅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生态与可持续在城市住宅建设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国内外的一些具体做法的研究,提出适于西北地区城市住宅的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生态公园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环境优美、生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老龙湾生态公园的建设对修复城市受损生态环境,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提高城市品位,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现代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生态优先,节约为重,生物多样性与地方特色的设计原则;以"一心、二轴、四区"为空间布局结构,对临朐老龙湾公园进行生态规划设计,规划形成了休闲娱乐、历史文化、湿地生态、滨水景观四大功能分区,提出了乔灌草复层植物群落结构的植物景观规划,力求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天人合一的现代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标志。中国古代先贤们的生态文化思想、中国古代诗词中描绘的生态文化境界,都蕴含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财富,为我们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宝贵资源与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建筑表皮的生态化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建筑与建筑表皮之间的关系,通过“生态化”设计理念的引入,提出表皮的生态化设计,从大师的足迹中引伸表皮设计生态化表达的特点及其途径.从原生态化、高技术化、多重化三个方面探讨建筑表皮设计生态化表达的各种切入点,倡导建筑表皮生态化设计走多元化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公园是以生态学为指导思想,以传统城市公园与主题公园为基础,建立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公园以"景观生态"为设计理念,以生态优先、群众参与性以及体现地域特色为设计原则,以"一轴两线、三区"为总体规划布局,对济南市彩虹湖公园进行生态规划设计,规划形成了一条环湖文化景观轴,两个休息娱乐广场,以及体育健身区、娱乐活动区、休闲体验区三大功能区域,提出了乔灌草复层植物群落结构的植物景观规划,营造一个功能全面、生态良好、具有浓厚地域文化氛围的城市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15.
大量用于产品包装后废弃的有毒、有害、不可回收降解的材料正严重地影响着生态环境。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必须树立对和谐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从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包装形式、包装再利用几方面探讨了如何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行为之中,以实现充分利用再生资源、节约自然资源与降低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6.
伦理道德的产生与人类的历史发展、生活状况密切相联,生态伦理是人类生存危机感的反映。生态伦理作为社会伦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一般的社会伦理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不存在脱离于一般社会伦理的完全独立的生态伦理。生态伦理教育是通过教育手段,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思想观念、感情和意志,自觉应用生态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善"待自然,能动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环境保护目的,使人类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无论从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现状来看,还是从高职院校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来看,都迫切需要加强高职院校生态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7.
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在寿光生态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生态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结合寿光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具体条件,应用生态污水处理技术把污水处理、污水资源化、生态环境的改善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污水处理与利用和盐碱地生态改良相结合的污水资源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詹姆斯·奥康纳以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作为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逻辑出发点。在其学术力作《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一书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没有生态思想,为了开启其生态维度的视阈,必须重新建构历史唯物主义中的文化维度和自然维度.文中从文化维度、自然维度为什么需要重建和如何重建两方面论述了詹姆斯·奥康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詹姆斯·奥康纳修正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和后来新马克思主义的缺陷,建立起了人类和自然界的生态关系,为其开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奠定了逻辑起点——包含有文化维度和自然维度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工业文明以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物质生产、人口生产以外的第三种生产——环境生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应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一致,使人类社会持续科学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将自然元素纳入城市空间,已成为今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圳华侨城生态广场的建成,为深圳市民创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绿色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游憩的宜人空间。其生态性表现了生态学所倡导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保持与维护人类与自然界间的和谐关系。采用了社会研究方法中质性研究的方法,发现基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利用达到了最佳化,创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