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对刑满释放重新犯罪的服刑人员进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与全国男性罪犯常模比较,重新犯罪的服刑人员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和信任感,容易冲动,有较强的攻击性和报复性,具有明显的犯罪思维模式;不同犯罪类型的罪犯在攻击性、报复性、同情心、心理变态倾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按弹性理论推导了计算矩形和条形基础外任意点沉降的公式,从而可以较方便地计算出基础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计算条形基础房屋基础间的相互影晌。根据理论计算结果,本文第二部分分析了基础范围以外沉降随距离的变化性质;不同平面形状的条形基础房屋各点沉降的不均匀性以及条形基础房屋相互间的影响问题,同时从若干实例的突测沉降引证了理论分析结果。本文第三部分系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对天然地基规范(НИТУ127—55)第51条控制相邻基础距离的公式的合理性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对相邻基础相互影晌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3.
随着《监察法》的实施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我国反腐败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机制已经形成。同时,对监察人员的监督问题也备受关注,刑法对监察人员犯罪规制的问题值得研究。例如,对监察人员职务犯罪的一些罪名,因监察人员的主体身份问题而难以通过刑法定罪;监察人员妨害调查的行为难获刑法规制;再如,如何通过刑法对监察人员的职务行为展开监督,以期避免"灯下黑"的难题,《监察法》的"纪法融合"与《刑法》的"职务犯罪追诉一元化"理念存在冲突等。着重探讨监察人员职务犯罪的刑责追究障碍及对策问题,通过刑法解释、刑法修订、加强检察机关的外部监督和引入刑法"追诉犯罪一元化"理念等方式,针对监察人员职务犯罪"法法衔接"的缺失问题展开研究,以期将相关理论付诸于实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新疆地区陆续发生了多起恐怖主义犯罪事件。恐怖主义犯罪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原因。"7.5事件"反映出新疆地区依然受到恐怖主义的严重威胁。打击和遏制新疆恐怖主义犯罪,已成为一项艰巨的全国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网络犯罪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借助干网络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网络犯罪也随之产生。网络犯罪与一般犯罪相比,具有犯罪手段的高隐蔽性、犯罪人员的高智能性、侵犯客体的广泛性等特点。要打击和防范网络违法犯罪,必须将治理重点置于事先的防范,从管理、技术、立法、教育等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犯罪圈划定了行为的罪与非罪的界限,也划定了国家行使刑事权的范围.犯罪圈的大小体现了刑事法网的严密程度,而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刑事立法改革的方向.应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动用刑罚的必要性作为确定犯罪圈的根据.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是犯罪圈的两个不同的运动方向,非犯罪化是刑法发展的潮流,犯罪化有利于实现刑事法治,但它们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目前我国社会中既存在传统事故型风险,也存在新型技术风险.我国未来的刑法改革应当是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双向并举,但以犯罪化为主,构建"严而不厉"的刑事法网,更好地实现刑法的预防目的.  相似文献   

7.
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我国刑法理论体系中规定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章节中的犯罪,在司法实践中也多有发生,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近年来,拐卖妇女儿童罪有犯罪手段以及犯罪地域上的扩大趋势,而对该罪的正确判断与认定,是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拐卖妇女儿童罪"以出卖为目的"的认定为着眼点,以司法案例佐证,得出"以出卖为目的"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近几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的特点和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认为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并从家庭、学校、社区、司法和社会方面建立"五道防线",积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犯罪预防体制存在较大漏洞,应从劳改释放人员和非劳改释放人员中的特定主体进行着重预防工作.问题解决应从国家机关、社会以及家庭等方面着手.心理预防是我国目前以至未来犯罪防治的主流之路.  相似文献   

10.
惩治环境犯罪的目的不仅包括惩戒犯罪行为人,同时还应当包括保护社会受害人权利和保护环境的目的。然而传统刑事司法在惩治环境犯罪时只注重对犯罪行为人的惩戒,忽视对损害后果的关注,不利于环境犯罪惩治目的的实现。恢复性正义以实现"所有人的正义"为宗旨,关注对犯罪损害后果的修复,对环境犯罪的惩治具有重大的意义。将恢复性正义引入到环境刑事司法中,完善我国现有的环境刑事责任承担方式,同时将公众参与制度引入惩治环境犯罪的活动中,对环境犯罪惩治目的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探索大学生犯罪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英国的连环犯罪调查数据,使用ArcGIS9.2软件对犯罪地点进行缓冲区分析,将全范围内的可能犯罪地点进行重分类,然后采用Rossmo公式建模预测分析犯罪地点,得到罪犯居住地的可能性分布,最后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下次行凶的可能时间和地点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增设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以来,关于该罪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该罪犯罪主体的范围,另一方面是关于该罪客观方面的理解.对该罪犯罪主体的争议进行梳理,认为本罪的犯罪主体应是一般主体,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代社会计算机犯罪中电子证据的收集难度很大,且海量的电子证据之间的相关性不易分析的问题,对基于FP-Tree的最大频繁模式(FP-Max)挖掘算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根据FP-Max算法所存在的缺点并结合实际提出一种通过构建FP矩阵的FP-array的高性能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并将该算法用于典型的计算机犯罪电子证据的相关性数据挖掘中,可用于成功地挖掘比较常见的五类计算机犯罪数据,挖掘结果可为实际的破案过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于连是法国作家斯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主人公,克莱特则出自美国作家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这两个人都向往上流社会,最后都沦为上流社会的阶下囚,都以悲剧结束了他们的一生,但是二的悲剧色彩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背景下,现代社会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其原因,其原因主要有社会的发展变迁:社会成员异质性的增强;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媒体的影响等。然后分析了初级群体的衰落对社会的影响,其中有积极的影响,它象征着社会走向理性、法制、效率和开放,但也有消极的影响,这值得我们去关注,其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人的异化和非人格化、社会成员心理问题的增多、犯罪率的上升等。最后本文谈到通过完善社会工作制度、加强社会民间非赢利组织的建设和社会志愿者服务以及在社区重建我们心灵的家园等举措来弥补初级群体衰落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德伯家的苔丝>被誉为是哈代悲剧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认为苔丝的悲剧是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男权社会对女性压抑和偏见的恶果,是当时男权社会传统势力对她的无情摧残所犯下的罪孽.  相似文献   

18.
洗钱行为一开始的社会危害并不严重,故并未被认定为犯罪。随着其社会危害性被金融界广泛意识,才被认定为一种金融违规行为。近三十年来,由于其具有恣纵特定的犯罪行为、扰乱稳定的金融秩序、破坏和谐的国际社会秩序这三方面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故被普遍认定为一种国际金融犯罪。  相似文献   

19.
虚拟社会管理需要基本秩序,而法治是维持秩序的第一手段。分析虚拟社会管理面临市场主体、网络信息、知识产权、用户隐私权、网络犯罪等典型法律问题,针对我国现有立法有限,作用也有限的现状,提出相关立法措施,包括:做好虚拟社会管理立法顶层设计;强化虚拟社会主体素质;规制虚拟社会中不良信息;推行虚拟社会实名制;形成防范虚拟社会犯罪的科学立法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脱离持有物不是抛弃物,所有权人对之仍有所有权。尽管刑法没有明文规定遗失物等脱离持有物可以作为侵占罪之对象,但是由于侵吞上述脱离持有物仍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而且上述脱离持有物与遗忘物、埋藏物有共同的属性,因而可以认定侵吞脱离持有物也具有刑事侵权的性质,可根据刑法第270条第1款治罪。但是依据该条款治罪虽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却尚显牵强,因而在刑法中应将侵吞脱离持有物的行为独设一个罪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