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作为“耽美派”和“无赖派”的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和坂口安吾的作品可谓风格迥异,各有千秋:谷崎润一郎的作品自始至终流露着“女性崇拜”思想,并且在其名作《刺青》中这种思想理念已经初露端倪,即女性是妖艳与邪恶的结合体;坂口安吾在《盛开的樱花林下》对于女主人公的刻画与谷崎润一郎笔下的女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即在残酷中直观展现女性的妖艳美,以不平等的姿态表达对于女性的崇拜.而探究这样的相似之处的背后,可以发现,二人的女性崇拜思想的体现与流露,均受到母亲的影响,并且在作品中被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我国对他的作品的介绍与研究出现过两次高潮,至今方兴未艾。他的大部分作品已被翻译过来,许多作品还出现了多种版本。与其作品翻译的全面性相比,我国对谷崎本人及其文学的研究留有许多可供深入探讨的余地。如对谷崎在中国的第二次高潮,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谷崎的译介与研究作一番梳理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在抗战期间一连写出了6部历史剧.这6部历史剧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政治效果也得到了很好的实现.文章从作家一作品一读者所构成的互动互涉关系中探寻郭沫若的6部历史剧是如何顺应了社会的“精神气候“和读者的价值取向,作品文本本身又提供了怎样的客观条件和可能.使这六部历史剧在当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政治效果,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诗歌的爆发期,适逢中西文化交汇的大好时机,他既受到中国传统诗论的熏染,也受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论的影响.这使他同时汲取到了旧学与西学的养分,在思想结构和知识结构上造成一种崭新的类型.郭沫若对中西诗论的“误读”,是郭沫若诗论的一大特色,而这也机缘巧合的丰富了郭沫若的诗歌理论.无论是中国传统诗论,还是西方浪漫主义诗论,郭沫若都不是被动地接受其影响,而是正是基于时代和现实的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从诗学发展的实践出发,主动地接受其影响、选择性地吸收、利用其因子并将其有机地融入自己的诗论中,最终成就了具有特色的“郭氏”诗论.  相似文献   

5.
文章讨论了艺术与哲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的哲学根源.第一部分,但托以奥登的<悼念叶芝>为引,通过奥登和叶芝所认为的诗歌在政治上无能为力说,讨论了艺术和政治的关系.艺术似乎只是扮演着一种类似宗教仪式般的功能,致力于使记忆神圣化,但却于事无补.就此他提出了疑问,既然如奥登等人所说,为什么社会上会普遍流行着一种认为艺术是危险的政治态度?这种态度从何而来?在他看来,这种态度来源于哲学对于艺术功能的剥夺.第二部分,但托试图通过将这些剥夺艺术的理论考古学化,来考察哲学剥夺艺术的历史.他认为这些理论的源头就在柏拉图的美学著作中,并指出了柏拉图抨击艺术的两种途径:第一种是通过"艺术与真理隔了三层"的主张,使艺术看上去微不足道.第二种是使艺术理性化,让艺术做哲学之所做.但托认为在康德和黑格尔的著作中,隐藏着这两种对艺术的压迫.前者认为应当"无利害性"地看待艺术作品.这种做法采用的方式虽与柏拉图不同,但最终都使艺术远离现实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哲学家,例如乔治·桑塔耶那、布洛等,他们将艺术放在一定的审美距离之外,艺术自此被美学所束缚和削弱.柏拉图抨击艺术的第二种途径在黑格尔的理论中得到体现.在黑格尔看来,艺术和宗教处在哲学之前的绝对精神旅程的最后阶段,它们是哲学在自我异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绝对精神在经历了艺术之后,艺术的哲学使命就完成了,因此它必将让位给宗教和哲学,艺术在此意义上走向了终结.因此,为了完成其哲学使命,艺术必须作哲学之所做.在这一点上,杜尚的作品极好地印证了黑格尔的观点,他通过<泉>,在艺术中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在但托看来,正是这两种做法造成了哲学长期以来对艺术权能的剥夺.而且,哲学对艺术的压迫最终反过来殃及自身:在实证主义的阶段,哲学之于科学的地位,就恰如在柏拉图的哲学中,艺术之于哲学的地位.但托发现柏拉图抨击艺术的两种方式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悖论,如果艺术是无能为力的,而艺术又是哲学的异化形式,那么哲学本身也是无能为力的.因此他认为,要解救哲学的困境,首先必须从哲学中解放艺术,最终使哲学和艺术都回归自身.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但托试图为摆脱了哲学使命后的艺术找到它自己的定位,他将艺术的作用与修辞的作用联系在一起,认为艺术真正的魅力在于它在情感上的修辞作用,即通过感染人的情感从而影响人的行动,但这也正是艺术被视为危险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网络是人类身体器官的延伸,是人的本质的发展,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网络文化对现代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文化环境下的平等观念对今天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网络中的民主、平等观念改变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实现了政府服务于民众,民众监督政府的理念,体现了公民权利至上的根本要求.然而,网络中的现实和虚拟二重性决定了"网络化生存"依赖于人的全面发展,网络中的信息安全等问题也会给人们的政治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谷崎润一郎侦探小说的悬念艺术源于作者对小说叙述方式的精心构思。运用倒叙和插叙来增强小说的悬念,使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委婉曲折,又能紧紧抓住读者的阅读情绪,或以缓笔使之舒缓,或以急笔使之激烈,产生一种荡气回肠的艺术力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呈现出"惊奇""焦虑""喜悦"的心理效应和审美感受,使其小说富有一种扣人心弦、摄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早期的小说、戏剧创作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一些现代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如象征、暗示、隐喻、变形、怪诞、夸张等在其作品中也多有运用,其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充满了超前的探索意识.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应是教育者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之间以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为媒介,通过平等对话、相互理解而达成共识的精神交往。目前这种交往方式的缺失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拳蕴是交往式教育,交往式教育的特质是精神交流。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提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作为主体在平等的互动交往之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在主体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中进行思想、情感和德性的精神交流。  相似文献   

10.
凯特·米莱特在其颇有影响的<性政治>一书中专论了大卫·劳伦斯,把其定位为一个患有厌女症的作家.<儿子与情人>、<卖票>等著作确实为这种说法提供了可信度.劳伦斯其人是否真是厌女症患者,不仅是关乎他个人的事情,更是关乎人们对他的艺术和思想的理解的重要议题.文章从他的生平记录出发,试图运用新批评的批评方法,借助对<儿子与情人>和<卖票>中的人物性格的分析,并运用叙事学原理澄清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