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本文以藏区民居建筑及藏文化为大背景,以丹巴中路乡藏族民居聚落与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本地区其他重要民族的建筑文化,对民居建筑进行建筑学及文化学方面的考察,归纳总结民居建筑营建中普遍存在生态智慧.并结合中路藏族民居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展开更新设计个案研究,对传统民居建筑的缺点进行改造,并赋予其"不断生长"的发展理念,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国传统民居体现出乡土性的各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当前用三种不同方式建造的新民居对乡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民居在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方面的更新,同时还探讨了今后民居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陕南山地民居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陕南典型聚落秦茂村民居现状的调查,从民居建筑空间模式、墙体构造方面分析了陕南山地传统生土民居演变与发展的过程,指出了民居自发演变的趋势以及原因,对现代乡村民居营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空间布局不合理、构造做法存在结构安全隐患等进行了分析.对民居冬夏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测试,并采用DOE2.0对典型民居进行了能耗模拟,定量得出生土围护墙体民居冬暖夏凉的生态特性,强调了生土民居的生态价值,为新民居方案以及实现生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建筑本原文化基础.通过现场测量与调查研究,收集大量参考资料,对陕北当地传统聚落进行测绘研究,并实地考察,从聚落中挖掘传统民居本原文化,分析民居测绘对当今建筑设计的影响及作用.对当今建筑设计相互模仿、抄袭,不注重民族特色文化及本原文化的传承等严重现象进行剖析,提出测绘民居学习民居本原文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居的改造从过去“推倒重来”逐渐向渐进式更新转变,旨在保留传统民居的价值、延续文化内涵。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祁门县“圆磨形排列”的传统聚落空间,以及传统民居的平面、空间、立面、色彩、材质,总结了该地区传统建筑现状中存在聚落肌理破坏、传统空间格局和审美意境脱节、外立面材质和色彩丢失、建筑结构损坏和建筑文化缺失的问题,明确了强调因地制宜、体现时代理性、弘扬传统文化的改造目标、五项原则以及三项方法,提出延续聚落肌理、改造建筑实体和延续地域文化价值的改造策略,以实现聚落空间肌理和传统建筑风貌的延续。  相似文献   

6.
西藏农区乡土民居演进中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丰富多彩的西藏乡土民居不仅承载了独居特色的藏文化,而且其传统的建造方式反映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出于对宗教与文化的信仰和敬重,近年新建的房屋仍然保持了传统风格,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们居住要求的提高,农区民居在结构构件材料、房屋尺度等方面在发生着改变,在缺乏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这些自发的改变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如何继承与更新成为实现乡土民居可持续发展首要问题.笔者通过对西藏中、南部一些农区民居的实地考察,针对近几年农民自建的民居,从建筑布局、结构与建造技术特点等方面分析了新建民居对传统营造经验的继承以及改变,指出了目前西藏农区乡土民居演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建筑安全问题,对西藏乡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云南周城白族民居悠久的历史、完整的聚落形态、独具特色的白族民居类型、民居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绚丽精致、绰约多姿的建筑风格及其当代民居变迁状况,分析了当代民居变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白族民居可持续变迁的建议,使白族传统人居环境出现相对稳定和谐、文化延续、生态良好、技术先进、管理健全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中木结构建筑震害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建筑物大量倒塌或严重破坏.地震发生后,笔者奔赴四川绵竹、陕西宝鸡、宁强等灾区,进行了为期10余天的抗震救灾与调研工作.经调查发现,木结构建筑表现出优越的抗震性能,仅有少数年久失修的木结构建筑发生倒塌及部分木结构民居破坏严重,绝大部分木结构建筑只发生轻微破坏甚至完好无损.根据古建筑木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分析了木结构建筑震害轻微的原因,借鉴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机理,提出了灾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朝鲜族传统民居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实地调研和分析,以及对其蕴涵的民间生态意识的理解,从传统民居的选址、建筑形态、材料选择、采暖方式等方面阐述朝鲜族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的内涵.建议在当今社会的高科技、现代化不断加速的进程中和人类迫切要求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下,强调使传统民居的生态建筑经验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实现人类住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传统民居的简介,分析了现代建筑在整体和局部方面对传统民居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佛山东华里民居热环境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佛山东华里清代民居进行热环境实测,揭示了岭南典型传统民居具有夏季"自然空调"效应。结合实测数据分析,提出在无主动能源辅助的条件下,街巷布局、天井空间、高敞厅堂、通透的隔断是岭南传统民居适应南方夏季湿热气候的有效手段,可为今天的建筑被动节能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院落类型、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等方面,对张家口堡传统民居建筑的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张家口地区传统民居的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性能/位移的抗震设计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相对于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来说,它是一个全新概念的抗震设计方法。本文介绍了基于位移设计方法中的能力谱方法。讨论了该方法的背景,以及步骤,并给出了该方法的不足和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割线刚度法和两维搜索法2种等效线性化方法在基于位移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对比阐述上述2种等效方法确定等效参数的基本原理和基于位移抗震设计的步骤,同时推导分析2种方法应用下结构基底剪力设计值的差别,并通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算例考察其对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2种等效方法得到的基底剪力比值只与结构的非线性滞回模型和延性系数有关;在延性系数为3.0的情况下,按割线刚度法设计得到的基底剪力将被放大20%左右,从而使通常的结构抗震设计趋于保守.  相似文献   

15.
秸秆草砖是具有良好性能的绿色墙体材料,本文综述国内外对秸秆草砖以及秸秆草砖建筑的研究成果,阐述秸秆草砖的力学、抗震、保温等基本性能,介绍自承重草砖房墙体及轻钢-秸秆草砖住宅体系设计研究,并对秸秆草砖在建筑应用中尚需研究的问题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夹层橡胶隔震垫的特性,另外就一隔震结构设计,详细叙述了其隔震布置的确定、隔震模型的建立及荷载分析与简化,进而进行了隔震设计与计算;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该结构进行了中震水平下的动力时程分析,与传统抗震结构做了全面的比较,结果表明:在地震区,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大跨径桥梁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建立了斜拉桥动力分析空间有限元模型.考虑了几何非线性对结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的影响,以一座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积分法对该桥进行了地震非线性时程分析.根据该桥的方案设计,比较了两种塔梁连接方式下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了桩土作用效应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大跨径斜拉桥抗震设计时,应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人工拟合地震动和相近场地实测地震动记录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在抗震复核中应取最不利荷载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将基于性能的设计思想与结构加固设计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性能的结构加固设计理论.该理论明确了结构加固的性能目标和评价准则,清晰地展现了加固结构基于位移的设计基本过程,并将pushover静力推覆分析运用于结构加固前后抗震性能的评估.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能量概念的抗震设计方法是改进目前常用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长周期结构,地震最大位移反应是结构抗震设计的控制因素.如何将结构地震能量反应与结构最大位移反应联系在一起是能量设计方法的关键问题.采用时程分析法,分析了单自由度弹塑性模型在强震作用下瞬时输入能量反应和变形反应的关系,根据长周期结构反应的特点,探讨由瞬时输入能量推算结构最大位移反应的近似方法.分析表明,长周期结构强震运动下的破坏趋于首次超越破坏,根据滞回曲线的特征,可以由最大瞬时输入能量推算结构最大位移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为避免重蹈城市建设的覆辙,充分发挥乡村传统民居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优势,以利于兴建更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良好的新式民居,所选研究对象为地处秦岭之颠西侧的牧护关镇秦茂村,该地区气候寒冷,属贫困落后地区,可种植农作物有限.通过调研、测试、设计等方法,尝试建立多种生产及生活单元,如农家乐、农作物再加工、经济作物合作种植等,带动经济的发展,以解决面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民居正在逐渐衰落甚至消失问题;并从生态角度对新型民居在场地选择、室外环境、建筑平面、材料应用、构造技术几方面提出了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