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富集-分离-筛选的方法从花园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两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通过研究2B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培养液中pH值变化情况及絮凝活性等,从而得出絮凝活性与菌生长量成正相关,且该菌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和稳定性.环境因素对絮凝剂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2B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H值为7~9,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72 h,通气量为150 r/min.研究表明,2B菌株所产絮凝剂絮凝高岭土悬浊液的最适宜pH在大于7的偏碱性条件下,Ca2 、Mg2 和Al3 等金属离子对其絮凝具有促进作用,絮凝率可高达94.6%.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板划线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B-6,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考察碳源、氮源、初始pH、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其产絮凝剂能力的影响,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初始pH7.0,培养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72h时,该菌株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3.6%.研究了生物絮凝剂对生活污水、泥浆废水、洗煤废水和印染废水的絮凝效果,发现除印染废水外,该生物絮凝剂对其余3种废水均具有一定的絮凝效果,其中对于泥浆废水絮凝效果最好,絮凝率可达92.2%.  相似文献   

3.
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经富集、分离得到一株产絮凝剂的细菌Z-052,其发酵液对高岭土的絮凝效果达90%以上。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该株菌进行鉴定,其核苷酸序列与Dia-phorobacter nitroreducens的同源性为98%,登录号AB076856.1,在细菌系统发育分类学上属于Diaphorobacter属。Zn2+离子对絮凝的促进作用效果最好,絮凝剂在100℃沸水中加热35 min絮凝活性下降小于5%。Z-052絮凝剂对活性炭、土壤、酵母等固体颗粒悬液的絮凝活性分别达到95.1%、80.4%和72.4%。  相似文献   

4.
生物絮凝剂分泌菌的分离、筛选及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培养、分离、筛选得到了三株絮凝效果好的菌株,NI7,NII4,NIII2.并对该三株菌分泌代谢絮凝剂的生长条件、絮凝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三株菌在生长的同时,能够分泌具有絮凝活性的物质于其胞外.它们产絮凝剂的最适培养基初始pH值为7-8.原水pH值对三株菌发酵液絮凝活性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但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三株菌发酵液对酸性水样中高岭土的絮凝率均小于碱性条件下;NI7、NII4和NIII2所产絮凝剂投加量分别达到2、2、和3ml/(100ml水样)时,对水样中高岭土产生的SS絮凝率可达90%或更高.CaCl2的加入能够提高三株菌所产絮凝剂的絮凝效率,1?Cl2的在100ml水样中最适投加量在3.5-5ml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从含油废水曝气池活性污泥中筛选6株具有絮凝特性的菌株,命名为:F1、F2、F3、F4、F5、F6.为了研究絮凝菌的分类及絮凝特性,采用16SrDNA序列方法对6株絮凝菌进行鉴定分类;利用紫外扫描光谱与红外光谱扫描光谱分析絮凝活性成分.鉴定结果表明:6株絮凝菌分别与芽孢杆菌属、农杆菌属、库克菌属聚为一类,特征基本一致,具有99%同源性;絮凝测定结果显示,絮凝率在69%以上,其中F2、F3、F5、F6的絮凝率高于80%.将上述4株絮凝菌进行双菌混合培养试验,结果显示:F2和F6组合絮凝活性最佳,均优于各单菌,絮凝剂的有效成分为多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铝板作为电极进行废水中Ni2+的电絮凝去除实验,考察电流密度、溶液初始pH值、水体常见阳离子(Ca2+和Mg2+)及极板间距对铝板电絮凝去除Ni2+效率的影响.通过溶解态铝絮体聚合度、pH值变化等指标的检测分析,阐明这些影响因素对电絮凝效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13mA/cm2、初始pH值在中性或弱碱性范围时,反应60 min后,Ni2+去除率可达99%以上;废水中的Ca2+和高浓度Mg2+可明显降低Ni2+的去除率;极板间距对电絮凝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发酵生产得到γ-聚谷氨酸,再经过提取纯化得到纯品。γ-聚谷氨酸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生物絮凝剂,具有用量少、无污染等优点。通过研究表明,最佳絮凝介质为1 g/L的高岭土溶液,γ-聚谷氨酸的浓度为0.2 g/L时絮凝活性最好,最佳絮凝条件为自然pH值和室温,最佳的助凝离子是Cu2+,当Cu2+的浓度为0.2 mol/L时助凝效果最好,此外γ-PGA比聚丙烯酰胺具有更好的絮凝活性,对花园土的絮凝率能达到32.1%。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3种不同阳离子取代基咪唑类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Hmim]PF6)、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Omim]PF6)作为萃取剂对水中Cu2+的萃取能力,并与传统有机溶剂四氯化碳(CCl4)的萃取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上述离子液体本身对水中铜离子萃取能力很低,但加入螯合剂双硫腙后,萃取率可由原来的2.1%提高到93.1%,而且离子液体-双硫腙体系较四氯化碳-双硫腙体系有更高的萃取率;研究表明,随着离子液体咪唑阳离子取代烷基碳链长度的增加,其萃取效率逐渐下降;考察了溶液温度、pH值、萃取时间以及盐效应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该萃取体系影响并不显著;当萃取时间大于6 min时,萃取基本达到平衡状态;溶液pH的变化对离子液体萃取体系的影响较大,酸性条件时萃取率较低,当pH>10时,萃取率均大于90%;盐度增加会降低离子液体萃取体系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萃取效率.  相似文献   

9.
从大连海域的海参肠道中筛选得到一株产碱性蛋白酶较高的海洋细菌HS-A156,经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enBank检索号KC166863)。对菌株HS-A156的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蛋白酶最适作用pH为9.0,在pH 8.0~11.0性能稳定;最适作用温度为40℃,在25~4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对该菌株产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适产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5%、牛肉膏1.0%、酵母粉2.0%、CaCl20.05%;最佳发酵条件培养基初始pH 8.0、发酵温度30℃、接种量3%。经过优化后菌株HS-A156产碱性蛋白酶的酶活力达到538U/mL,比优化前的产酶量提高了3.7倍。  相似文献   

10.
高载锌量真菌吸附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筛选出一株对锌离子有一定耐受性、吸附载量高、沉降效果好的真菌菌株C-1.此菌株生物量大、生长速度快,在锌离子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水溶液中仍能生长产生孢子,具有连续处理含Zn2 污水的特征.此菌株最适生长条件:温度25℃、转速120 r/min;pH5.5.经鉴定,此菌株为绿色木霉,是一种有前途的锌离子生物吸附剂.  相似文献   

11.
从受污染的河畔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用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代号MNb-1)对高岭土悬浮液进行絮凝,主要考察高岭土悬浮液的初始pH、絮凝剂MNb-1的投加量、金属离子助凝剂等3个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高岭土悬浮液的初始pH对絮凝效果影响不是很明显,而絮凝剂MNb-1的投加量、金属离子助凝剂剂量对絮凝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絮凝剂MNb-1对高岭土悬浮液的最佳絮凝率可达到92.1%。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硫酸铁和聚合硫酸铁作为加入原料引入聚硅酸(PS),制备出两种聚硅酸硫酸铁絮凝剂(PFSS和PFS-PS),实验考察了两种絮凝剂的稳定性、它们应用于炼油厂污水的絮凝效果以及最佳絮凝条件,同时还与聚合硫酸铁絮凝剂(PFS)的絮凝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FSS的稳定性优于PFS-PS,PFSS和PFS-PS两者的絮凝效果明显优于PFS,且PFSS的絮凝效果优于PFS-PS;在pH=6~9,PFSS9#投加量为50~62.5mg/L(以ρ(SiO2)计)时,浊度去除率为100%,COD去除率为55%左右,二者均可达到最佳絮凝效果。从稳定性、絮凝效果和经济角度考虑,用先混合再羟基化方法制备的PFSS可作为首选聚硅铁絮凝剂。  相似文献   

13.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J-Ⅰ,其絮凝率达87.6%.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鉴定该菌株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该菌产絮凝剂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20g/L的葡萄糖和2.0g/L的蛋白胨;适宜的初始pH和培养温度分别为7.0和30℃;在培养基中添加0.5g/L的Mg^2+有利于菌体生长,但对絮凝剂合成无影响.对该絮凝剂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液投放量3%、pH值在5.9、温度为60℃条件下絮凝效果最好,加入浓度为8%的Ca^2+可显著提高其絮凝活性.实验证明,该菌起絮凝作用的物质存在于发酵液中,主要成分为杂多糖.  相似文献   

14.
以超声波辅助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萃取得到的薯蓣皂苷萃取液为研究对象,以薯蓣皂苷分离因数为评价指标,系统研究了絮凝剂种类、絮凝剂加量、体系pH值、复配条件等对薯蓣皂苷分离因数的影响.发现在最佳絮凝条件下,薯蓣皂苷的分离因数94.5%,采用该技术薯蓣皂素的得率较真空浓缩法高0.062%,该技术为实现低成本下薯蓣皂素的清洁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聚合物驱油田采出污水处理难度大,处理成本高的特点,以LH 油田聚合物区块采出污水为研究对象,在对含油采出污水中悬浮物微观形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烧瓶实验评价了国内油田常用的几种有机和无机絮凝剂的除油率和去浊率,优选出了3种适应性较好的絮凝剂,并与实验室自制的絮凝剂VB-1复配使用,研究了不同絮凝剂VB-1加量下复配体系的除油率和去浊率,并探究了温度对复配体系絮凝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优选出的最优的絮凝剂复配体系FPTY为:150mg/LVB1+3000mg/LJDF。温度为40℃条件时,优选出的絮凝剂复配体系FPTY的除油率和去浊率分别为95.78%和88.54%,且复配絮凝体系FPTY 的絮凝效果与温度成正比。优选出的复配絮凝剂体系FPTY在LH 油田聚合物区块的含油采出水的处理中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常用絮凝剂存在低效高耗、二次污染等问题,提出使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通过有机单体丙烯酰胺、丙烯酸、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烷磺酸的水溶液聚合和反相乳液聚合,经红外光谱的结构验证和对含油废水的实际处理,确定了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的絮凝剂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考察了pH值、絮凝剂的投加量、水温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下絮凝剂投加量为230 mg/L,pH值为6时可以取得最佳的絮凝效果,其对废水中油类的去除率可达90.1%.  相似文献   

17.
用络合萃取法处理活性红M-3BE废水母液,COD去除率可以达到71.4%,经絮凝处理,COD总去除率达97.3%,回收产品质量达到企业标准.萃取剂经过循环使用,萃取效果并没有下降.文中同时讨论了影响萃取和絮凝效果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8.
针对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泥浆的快速减量问题,选取在粘粉土地层施工时产生的废弃泥浆,分别添加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以及聚合氯化铝(PAC)开展室内絮凝沉降试验研究,根据沉降曲线、上清液浊度、底泥密度及含水率等指标,结合絮凝剂絮凝机理,得出最佳絮凝剂及其最优添加量,据此进行现场絮凝试验。结果表明,现场采用添加量为0.5%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进行泥浆絮凝处理效果良好,可快速达到理想的絮凝、沉降、上浮、污泥脱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The flocculation effect of the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on the coal slurry were studi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metho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show that the P. chrysosporium has a good effect on flocculating coal slurry. The optimum combin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is the P. chrysosporium, which is cultured in 2 days, mixed with 2 mL coagulant and 2 mL broth. The flocculant is a broken liquid with pH value of 6. The hightest flocculation ratio is 93.5%. The result of FTIR shows that the biological extraction of P. chrysosporium contains a lot of acidic polysaccharides that has the effect on flocculation. Microbial flocculant molecules and particles of coal slurry could be flocculated by “absorption bridge”.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絮凝剂的提纯及絮凝能力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假单胞菌作为絮凝剂产生菌。利用有机溶剂提取法从发酵液中提取絮凝剂,研究了其最佳提取条件和絮凝因素。废水絮凝实验表明:在一定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该菌种所产絮凝剂不仅絮凝效果明显,而且具有良好的脱色性能。在石化废水处理中,COD去除率为16.8%,色度去除率为10%;在染料废水处理中,COD去除率为15.2%,色度去除率为1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