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空内底层的岩屑床作层移运动,因其浓度较高而又属分散相固体,故其性质和连续分子、单颗岩屑均有很大差异。本文根据能量原理,分析了岩屑颗粒层与层之间相互摩擦、碰撞及流体的粘滞作用等因素对碰撞的频率和动量传递、层移岩屑间离散力和摩擦力等内应力的影响关系,这些结论对于认识和研究层移岩屑床的宏观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陶瓷球蓄热室的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球床蓄热室阻力特性与蓄热室的结 构参数和操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埃根方程形式整理实验数据,获得了球床蓄热室阻力损失 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单颗球形颗粒在非均匀紊动流场中的沉降特性出发,根据悬浮机理的分析得到了由环空流场水力及岩屑层移床特性所表征的悬浮条件,并考虑颗粒形状及其浓度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得到了非球形颗粒阻尼沉降的速度公式,由此评价在给定流场条件下岩屑颗粒悬浮运移的群体特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粘性流体的运动方程及幂律体的本构方程为基础,直接导出了水沙幂律流体二元明槽均匀层流及紊流的流速分布、平均流速以及阻力公式;同时提出了流体层流流动的稳定性参数,并由此得出了水沙幂律流体从层流过渡到紊流的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   

5.
带空洞损伤的梁的纯弯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弹性微结构理论出发研究了带空洞损伤线弹性材料的本构方程,把这种考虑损伤的本构方程应用到梁的纯弯曲.得到了关于梁的应力场、应变场、位移场和损伤场.通过简化与假设,其应力场、应变场可以得到与古典弹性力学关于梁的纯弯相同的结果.文中结果既验证了考虑损伤的本构方程的正确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更精确地反映了梁的受力及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6.
利用直角坐标系下应力、应变与斜坐标系应力、应变之间的转换关系给出斜坐标系下合层斜板的本构方程;然后利用哈密顿变分原理导出了一般层合斜板非线性运动的控制方程;同时给出了各类特殊层合斜板的运动方程,为今后进一步分析层合斜板的非线性弯曲、后屈曲以及斜板的非线性自由振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纯铝(L2)高温本构方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给深入研究金属成形过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但其精确程度与材料本构方程的描述有极大的关系,材料的本构方程是描述材料成形信息的数学模型,它反映了的流动庆力与变形程度、1变形速度、变形的关系,因此,通过实验获取材料的本构方程是有限元数值模拟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刚粘塑性材料提出了本构方程的数学模型,并在实验的基础咄了纯铝(L2)材料的本构方程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粘性效应作用下的扩展裂纹尖端场,假设扩展裂纹尖端的人工粘性系数与塑性应变率的幂次成反比,推导出理想弹塑性材料的一种率敏感型本构关系.引入Airy应力函数,求出了裂纹尖端应力和应变场的控制方程.通过渐近分析。推导出了该模型下的本构方程.选取适当的特征参数,给出了边界条件,对控制方程通过双参数打靶,进行了数值计算,求得了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场.由于在力学模型中考虑了材料的粘性效应,所得裂纹尖端场是局部自治的,结果中不含必须由远场条件确定的待定参数或系数.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粘性效应是裂纹尖端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结合传统的弹塑性本构理论和损伤演化方法,根据不可逆热力学定律,引进了非弹性乘子,给出金属材料含损伤、运动硬化和等向硬化内变量的非相关流动势函数,推导出流动方程以及内变量演化方程,构建金属材料的粘塑性统一本构模型,反映出金属材料在加卸载情况下的应力应变以及相应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0.
气体钻井岩屑颗粒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气固两相流流动理论,研究井筒环空岩屑颗粒动力学,分析岩屑颗粒几何尺寸的划分、受力与摩阻等因素对钻井过程的气体携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高640 mm,内外径分别为140 mm和180 mm的环隙流化床反应器内,选用平均粒径为20~30 nm的TiO2催化剂P25进行冷态流化实验。运用预测颗粒粒径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 6.2对流化床内床层局部固含率和压降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显示:气体进入分布板之后呈螺旋状上升;环隙流化床内径向局部固含率分布呈现W形状,而且局部固含率随着床层高度的增高而增大。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说明纳米TiO2催化剂颗粒在环隙流化床中以微米级的聚团形式流化。  相似文献   

12.
在Φ92mm有机玻璃床反应器内,以绿豆为实验物料,以空气作流动介质,考察导向管下开孔时,开孔率对导向充气喷动床的床层压降,最小喷动速度,最大允许充气速度及颗粒在壁效应区的下移速度的影响,并与上开孔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下开孔方式也能调节和控制颗粒在环形区的停留时间;当开孔率0〈ψ〈1时,下开孔导向充气喷动床的床层压降和最小喷动速度小于上开孔时对应的值;  相似文献   

13.
带孔的导向管充气喷动床的流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Φ92mm的有机玻璃导向管充气喷动床反应器内,以玻璃珠为实验物料,以空气作流动介质,在导向管的管壁上开孔,考察导向管的开孔率对导管管充气喷动床的床层压降、最小喷动速度、最大允许充气速度以及颗粒在壁效应区下移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开孔率的变化,其床层压降曲线仍呈峰值变化,而且开孔率增加,床层操作压降减小。开孔后最小喷动速度略有增加,而最大允许充气速度有所减少,但开孔率为1时的最小喷动速度和最大允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coupling mechanism between flow movement, sediment transport and riverbed evolution in currently widely used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sediment transport.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theory, analytic forms of eigenvalues, eigenvectors and characteristic relationships of total-sediment transport model, bed-load transport model and suspened- load transport model were derived, respectively. The singular perturbation technology was implemented to obtain the asymptotic solutions to different families of eigenvalu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teractions between motion variables were explicitly coupled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tal-sediment transport model and bed-load transport model. Further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high sediment transport intensity and significant riverbed change will inevitably affect the property of flow movement. In the process of deposition, sediment-laden flow will move faster when sediment transport intensity becomes stronger. In contrast, the wave of flow will propagate at slower speed as erosion intensity becomes stronger. For most existing suspended-load transport models,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decoupled a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otion variables cannot be integrally illustrated in eigenvalues, eigenvectors and characteristic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15.
来沙条件变化对河床形态及推移质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针对山区河流的来沙条件的不确定性导致的河流形态变化的问题,根据J . G. Venditti的系列来沙条件变化水槽试验成果,引入无量纲参数河床结构强度Sp,充分考虑推移质泥沙运动特性,探讨了来沙条件变化对卵石河床形态、推移质输沙率和河床级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已经粗化的河床上加入细沙会对河床形态、推移质输沙率和河床级配产生影响。加入细沙会造成河床重新出现冲淤变化,底坡变大,冲刷变严重,最终降低河床结构强度Sp;加沙会增大推移质输沙率,其中中值粒径为3mm的细沙运动表现为行进推移质,而中值粒径为8mm的粗沙运动表现为结构推移质;加入细沙后会细化河床,且加入的粒径越小,细化效果越明显,加入中值粒径为3mm的细沙后推移质的中值粒径先减小后增大,与加入中值粒径为8mm的粗沙后推移质的中值粒径先增大后减小相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清水冲刷与粗化层破坏过程中的推移质输沙率与水流强度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清水冲刷与粗化层破坏的概化试验研究.清水冲刷与粗化层破坏过程中的推移质输沙率峰值相应的无量纲输沙强度随水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增速较梅叶-彼德公式、拜格诺公式、恩格隆公式的计算结果明显偏大.采用梅叶-彼德公式相同的形式,通过回归得到了清水冲刷与粗化层破坏过程中的推移质输沙率峰值相应的无量纲输沙强度与水流强度的相关关系.这一成果对受清水冲刷时间较长河段的河床冲刷保护与取水防沙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现有几家起动公式中的K值不能够准确预测长江宜昌站沙质推移质输沙规律。对宜昌站1956年到1964年和1973年到1974年11年的246组沙质推移质实测水力、泥沙因子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沙质泥沙近似作为均匀沙处理,从均匀沙的起动特点出发,通过分析泥沙颗粒受力和起动模式推导得出宜昌站沙质推移质起动公式,并且公式中的K值随着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呈指数分布。在此基础上进而建立了适合宜昌站沙质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并用宜昌站1975年沙质推移质资料对公式进行验证,按公式计算的起动流速和输沙率与实测值比较,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导得了河道水流泥沙运动一维、二维模型交界面连接的一般条件,对交界面上水流阻力、悬移质挟沙力、推移质输沙率、河床变形及床沙级配的一维、二维模型不匹配问题进行了合理处理,建立了河道水流泥沙运动一维、二维嵌套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当水流漫滩后,由于滩槽间存在着强烈的动量交换,复式河槽在过流能力、泥沙输移、流速分布等许多方面不同于单一河道。通过水槽试验,探讨了清水作用下,由非均匀沙构筑而成的全动床复式河槽完全粗化后的水流阻力变化特性,包括水流能量损失、曼宁系数、谢才系数与达西-韦斯巴赫阻力系数等沿程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清水作用下的全动床河道很难获得均匀流。断面平均流速沿程变化,单位重量水体经过单位长度而损失的能量将沿程改变。对于该类河道,在给定的水流条件下,阻力系数不再保持为常数,而是沿程变化的。这些特性表明全动床复式水槽水流阻力远比定床的复杂,要准确预测该类河道的过流能力及泥沙输移能力远比定床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