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文脉构成要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城市文脉在城市设计中发展延续,文章对城市文脉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城市文脉的概念、形态及发展变化的研究,确立城市文脉的四个构成要素:自然环境;城市建筑环境;地域文化;技术。通过对城市文脉的各构成要素的内涵与特征的分析,阐述了城市文脉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可以把握住城市文脉的内涵。文章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要利用和延续城市文脉,一定要对文脉的构成要素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城市文脉,为城市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2.
从世博建筑切入,围绕设计创意阐释文化的多维度表达。重点从建筑设计创意、老建筑改造重生以及城市设计趋向等方面的实践,阐述世博建筑对文化内涵的表达,强调了世博会对文化创新、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徽州建筑关键要素马头墙和大门为例,对徽州民居中传统材料与装饰手法进行剖析,旨在充分挖掘传统材料与装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的深刻地域意义和文化内涵,进而提高建筑设计的表达和理念.从徽州民居的局部装饰艺术特征出发,把握各种传统材料的特性及装饰手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工艺、新观念和新组合在现代建筑表现中的作用与效果,如空间感、光感、材料质感,普通材料的非常特质等,发掘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表现力中的潜能,有利于现代建筑与城市个性、地域性以及意识文脉的进一步展现.  相似文献   

4.
作为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重要载体的城市色彩,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由于地域特征、文脉的弱化甚至消失,呈现出"千城一面"的趋同倾向.文章通过论述地域文化与城市色彩设计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城市色彩设计的地域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旅特色小镇作为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核心旅游产业,不仅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而且对地域文脉的发扬传承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千镇一面、照搬抄袭等问题。从符号学角度出发,运用皮尔斯符号三分法对地域性传统徽派建筑进行研究,充分挖掘徽派建筑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将徽派建筑符号转化并实践于文旅特色小镇的营造设计中,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城市文脉即城市文化脉络,它是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集合,是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本.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太原的城市文脉作为研究对象,从物化城市形态及非物质传统文化两个角度对历史文化名城太原的城市文脉内涵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保护及开发太原城市文脉的措施.通过对此研究,以期能够促进太原历史文脉的传承及其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特色,以文脉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泸州是著名的酒乡和历史文化名城,传承文脉是创造富有特色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以文脉的原真性、可发展性、可实施性、地域性、公共参与为依据,提炼城市文脉特色,并结合文脉中的人化自然、物品文化、活态文化文脉三要素选择恰当的设计方法,营造具有文化氛围的沱江两岸。  相似文献   

8.
藏族建筑色彩体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藏高原特定的地理空间和人文环境的背景下,藏民族形成并发展了以宗教文脉为主的藏族建筑风格,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藏族建筑色彩体系.藏族建筑色彩体系与高原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相适应,体现出强烈的人文特征和民族特色,内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从建筑色彩体系的持续稳定性、宗教思想和理念、色彩构成模式、色彩表达方式以及色彩运用等方面对藏族建筑色彩体系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地域性建筑与创作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工程实践为例,从地域环境、传统民居风格、空间环境、建筑材料等方面探讨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方法。首先指明了当代建筑的其中一个发展方向,即地域性建筑设计,然后系统论述了地域性建筑与自然环境、历史文脉的关系以及地域性建筑空间环境、材料的使用等等,并指出地域性建筑应是对传统民居风格的有机延续,最后得出地域性建筑应是符合自然的建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城市设计存在着自然生态肌理被破坏、空间尺度具有非人化倾向、城市历史文脉和场所精神逐渐破碎等地域性缺失。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小城镇具有不同的地域性特征,小城镇城市设计需要注重其具体的地域性表达。小城镇城市设计的地域性回归应首先明确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把握设计内容,构建"3+4+3"的小城镇城市设计地域性回归研究框架。基于此理论构架,并结合株洲市云田镇的地理区位及地域性特色构成要素,探讨了云田镇的地域性回归城市设计案例。  相似文献   

11.
根据青岛市德式建筑艺术特色和城市发展运营需求,以及在青岛进行的德式建筑物质量鉴定、修复等方面的积累而拟定的。主要挖掘了青岛德式建筑艺术的历史风貌和特色,研究青岛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途径。论述了青岛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意义,研究了全球化语境条件下发扬青岛德式建筑艺术的途径和价值;回顾了历史建筑艺术保护的成果,研究了建筑空间艺术与结构空间性能的关系;交代了青岛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并结合青岛市中山路老字号商店的修复工程,阐述了结构空间性能的检测、验算和修复,以期达到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目的。本文对青岛德式建筑艺术的传承和中国特色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吉林市殡仪馆设计进行介绍和分析,阐述殡葬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探讨了现代殡葬建筑在场所、空间及工艺流程等方面的要求,强调了殡葬建筑的精神功能,提出了创造文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殡葬建筑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青岛城市色彩构成中的建筑屋顶的色、形、质、感等方面的相关分析,强调了青岛色彩个性的"瓦红"绝不仅仅是单纯红色的视觉美,而是透过色彩的视觉传达以及环境的衬托而带给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影响,让人深切感受到青岛城市色彩魅力之所在.从城市整体建筑色彩布局来展现出城市整体环境色彩的协调性,从而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震撼.  相似文献   

14.
随着青岛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旧城改造加速,一些城市多年的烂尾楼将逐个被解决.相应的如何解决在已建密集建筑群内进行施工管理的矛盾,就成了项目建设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新开发的项目在已成气候的中心商务区,项目施工将会受到很大的外部条件的限制,面临诸如:邻近建筑保护;地下室开挖的基坑边坡的安全问题;进出现场的土石方、建筑材料的管制;场地狭小布置临时设施及办公、宿舍困难;昼夜施工的扬尘、噪声扰民等等复杂环境.施工项目前期规划与预控制是在复杂环境下解决各种矛盾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网络体系研究城市文脉的构建方法。城市文脉具有完整的要素和构成体系,通过网络体系的斑块,廊道,基质等要素将整个城市的文脉体系建构起来,形成城市文脉整体体系,从而形成城市特色。利用城市文脉网络体系的理论探讨丹东市区的城市文脉的网络体系,找出丹东市区特有的文脉廊道、斑块和基质,建立整个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6.
青岛城市高层建筑楼顶形式特点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略地论述了青岛高层建筑楼顶发展地历史进程与主要分布区域;概况出高层楼顶的四种形式特点,再辅以实例给予分析。在对城市高层楼顶的梳理中,提出它们形式缺乏地域的文化性,缺少生态节能的观念,实际中更多地是采用形式主义和当代国际同化的形式面貌,最后尝试以地域化和生态化的观点来弥补青岛高层建筑楼顶设计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后折衷主义"--城市的文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的文脉暗保持城市特色的重要设计因素,从城市形态学的角度讲,不同的城市,在它的形态构成方面均需注重其城市的历史文脉特点和延续性问题,但实现文脉延续的手段和方法却不尽相同。本文在论述了哈尔滨城市、建筑文脉的形成过程之后,着重探讨了在城市更新、改造中风格、文脉的延续、继承与创新之间存在的问题,从形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在传统城市中进行建筑创作的一些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通过张家口新华大厦的设计创作,努力寻找一种建筑形式与城市环境、地域空间、历史文脉的契合,使之成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协调好各种制约之间的矛盾的同时,去尊重历史,再现现实,通过对建筑性格、室内空间的塑造去体现建筑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以镇江中学的建筑为例,探讨了在建筑创作中如何适应地形创造出具有个性的建筑。以更加整体的眼光去看待城市和地区特色的建设,使建设与环境相融和共生.避免城市空间的单一化.  相似文献   

20.
互塑共生——谈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城市公共空间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筑创作中,创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将建筑纳入城市之中,实现其有机结合的必要环节,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建筑是城市大的子系统,建筑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子空间:二者是一种包含关系的对立统一体, 此解析了现代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之间的互塑共生关系;指出建筑空间的城市空间的渗透与交融,是实现两者差异整合的有效途径;论述了整合理念下的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创作模式;提出了分离、穿插、串联、并联、层叠、重合等六种空间组合方式,并国内外的创作实例,从室外空间、半室外空间、室内空间三个方面探讨了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互化途径;系统地提出了对创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