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介绍了桩身和桩端的三参数荷载传递函数模型,推导了桩顶荷载-沉降关系P-S曲线的迭代算法,讨论了荷载传递函数模型中各参数对桩顶荷载-沉降关系曲线的影响;采用该文所推导的桩顶荷载-沉降关系P-S曲线的迭代算法,计算了南京两个实际工程中的两根大直径桩的桩顶荷载-沉降关系曲线,计算的曲线与静载试验得到的曲线吻合很好.这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对计算大直径单桩的曲线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利用桩身和桩端的三参数荷载传递函数模型和迭代算法分析大直径单桩的承载性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静钻根植竹节桩这种新型组合桩基的荷载传递机理的问题,在模型槽中进行竹节桩的模型试验.通过埋设在竹节桩表面与水泥土中的应变片及桩底的土压力传感器对加载过程中桩身、桩端以及水泥土中的应力进行测量.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桩侧水泥土与桩端水泥土在荷载传递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同,靠近桩端水泥土处桩侧水泥土中应力较大,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提高该区域水泥土强度;模型试验测得的水泥土与桩周土极限侧摩阻力比现场试桩水泥土与桩周土的极限侧摩阻力大,在实际工程中搅拌水泥土时应提高搅拌均匀性以增加桩侧摩阻力;可以用传统桩基沉降计算公式计算静钻根植竹节桩的桩端沉降.  相似文献   

3.
考虑桩土相对滑移的单桩和群桩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考虑桩土界面可以滑移、土体存在极限阻力的单桩分析模型,采用位移协调法分析了单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桩顶荷载水平对两桩相互作用系数的影响,建立了考虑桩顶荷载水平的相互作用系数计算公式。并将上述方法应用于群桩的分析,获得了群桩的荷载沉降特性。本文提出的单桩和群桩弹塑性分析方法克服了目前应用较多的弹性理论法夸大桩土相互作用的缺点。单桩和群桩荷载沉降曲线的分析结果和实测数据吻合,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行单桩沉降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桩端应力扩散效应的问题,基于虚土桩模型,提出一种考虑桩端应力扩散效应时层状地基中的单桩沉降计算方法.在土层处于弹性状态下,桩侧土采用双折线模型,桩端土采用虚土桩模型并考虑应力扩散效应,利用荷载传递法,推导出层状地基中考虑桩端应力扩散效应时的单桩沉降计算公式.进一步讨论了该方法中弹性极限位移、弹性抗剪切刚度系数、桩端土厚度和应力扩散角等参数对单桩沉降的影响.结合工程实测数据,对比了该方法计算的荷载-沉降曲线、由规范方法得到的荷载-沉降曲线和实测曲线,结果表明:考虑桩端应力扩散效应时单桩沉降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桩顶沉降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实际工程应用优于规范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虚土桩模型,研究了桩端应力扩散效应对单桩沉降的影响。结合虚土桩模型和Boussinesq解,提出考虑桩端应力泡形扩散的应力泡形虚土桩模型来考虑桩端土对桩的支承作用;利用荷载传递法,对桩周土采用双折线模型,推导得到层状地基中考虑桩端应力泡性扩散的单桩沉降解析解;讨论了弹性极限位移、弹性抗剪切刚度系数、附加应力值等参数对单桩沉降的影响;结合工程实测数据,将该方法与现有理论解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应力泡形虚土桩模型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较严格地给出桩端应力扩散边界,具有更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在粉质黏土地基中的承载特性,对碎石垫层作用下,3组不同楔角的夯实水泥土楔形单桩复合地基和1组等直径单桩复合地基进行竖向静载对比试验。分析复合地基中桩顶沉降、桩周土沉降、桩-土平均沉降差随荷载变化的规律,以及桩的荷载传递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地质条件下,夯实水泥土楔形桩承载性状比等直径桩好,且能更好地调节桩土之间的沉降;此外,桩身轴力的分布与桩体的楔角有关,在合理楔角范围内,桩体分担基础上部的荷载随楔角的增大而增加;土体距离桩心一定范围内的沉降曲线呈"勺子"型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7.
雷波  孙慧  邓敏 《黑龙江水专学报》2010,37(3):36-38,43
根据桩土相互作用的机理以及桩顶沉降和桩身变形、桩端沉降的相互关系,介绍一种计算桩身变形和桩端沉降的方法。该方法有如下的优点:可以计算出任意一级荷载下桩身的变形和桩端的沉降量。将该方法计算的数据与实际工程中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实践证明,该方法计算的结果偏差较小,计算结果在工程上是可用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桩底沉渣性质对成层粘弹性土中大直径灌注桩动力响应的影响。首先,将桩底沉渣看作虚土桩,并引入Rayleigh-Love杆模型建立桩及虚土桩纵向振动控制方程,以近似考虑大直径灌注桩的三维效应;然后,基于三维轴对称模型建立桩周土纵向振动控制方程;求解桩-土体系振动控制方程,并结合Laplace变换、阻抗函数递推、Fourier逆变换等方法,得到桩顶频域及时域响应理论解;基于所建立的理论解答,揭示大直径灌注桩三维波动效应的规律,并分析桩底沉渣性质对其动力响应的影响;最后,通过与实测结果的对比验证该解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大直径桩荷载传递的桩端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深基坑模型试验、深井荷载试验和桩的现场静载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大直径桩的桩端土效应,对桩端阻力深度效应的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桩端阻力的发挥不但与持力层强度有关,也与桩的入土深度、下卧层土的性质和强度、桩端直径、桩端位移及桩侧土的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深基坑模型试验、深井荷载试验和桩的现场静载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大直径桩的桩端土效应,对桩端阻力深度效应的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桩端阻力的发挥不但与持力层强度有关,也与桩的入土深度、下卧层土的性质和强度、桩端直径、桩端位移及桩侧土的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