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提出了残余场理论,通过建立微观粒子的动力学模型,对微观粒子进行了动力学特性分析,从而解释这三种"暗能量"现象。  相似文献   

2.
超细微粒的特性及合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细微粒的尺度介于原子,分子与块状物之间,直径约为1~100nm,居于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本文简洁介绍超细微粒的物理性,化学特性,磁学与光学等特性及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1 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它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情况下的动力学规律.我们的问题是:这里的“宏观”物体指的是什么?由于在分子物理学和电磁学中涉及的是微观粒子,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依然服从牛顿定律,所以确切地说“宏观”物体是指不显示波动性的物体.也就是说表征物体运动的角动量远远大于普朗克常数,则量子效应可不必考虑,即物体不显示波动性,它们的运动规律适用于经典力学的牛顿定律.  相似文献   

4.
超细微粒的尺度介于原子、分子与块状物之间,直径约为1~100nm,居于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本文简洁介绍超细微粒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磁学与光学等特性及各种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近二十年来,有机化学的迅速发展,使它已开始进入了深入到探求微观粒子的运动和有机反应方向间关系的高度水平。这一发展的最突出的标志,就是 Woodward-Hoff-mann 规则的出现。这一被称为“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的规则,从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分子轨道的变化出发,阐明了虽然长期已为有机化学家们掌握但却无从解释的若干实验  相似文献   

6.
均匀电场中电子的特征长度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特征长度是衡量经典力学的模型对于微观粒子的描述究竟适用到多大程度,笔者具体计算了电子在均匀电场中的特征长度.  相似文献   

7.
纳米颗粒(NPs)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它是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的桥梁。本文阐述了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包括药物载体,表面拉曼增强效应,量子点,磁性纳米颗粒等。在治疗癌症,基因工程,生物代谢,胚胎发育等领域内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问题,分析了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V、物质波的相速度VP和群速度Vg的关系,指出与德布罗意2个关系式中的频率和波长相联系的速度是相速度而不是群速度,而动量定义式中的速度是粒子的真实速度,其数值大小等于群速度而不等于相速度.  相似文献   

9.
量子力学数学形式体系的完美性是大家公认的一致的,而对数学形式体系的诠释却学派纷呈。问题集中在对微观客体波粒二重性的理解上。无论是哥本哈根主流学派的非决定论几率诠释,还是布洛欣采夫姆玻、非主流学派的决定论诠释都留下有令人不快的遗憾。量子力学曲率解释是继上述诸解释之后新近由中国学者提出的一种新解释。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从渡函数振幅中分离出一个曲率因子,认为波函数ψ描述了微观粒子自身的时空特性。曲率的大小表明微观客体的粒子性,而曲率的变化则表明了微现客体的波动性。微现客体的波粒二重性有着完美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复杂局部地形中的实时路径规划算法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复杂局部环境中机器人实时自主导航问题,设计了“双向搜索多边形构造算法”和“基于势场函数的机器人运动控制器”.“双向搜索多边形构造算法”能够在机器人被障碍物包围的环境下搜索出障碍物的包围多边形,从而获取基于障碍的最优行进路径;“基于势场函数的机器人运动控制器”是一个多变量控制器,输入矢量由吸引势场函数和排斥势场函数组成,输出矢量由速度和转角组成,该控制器控制机器人实际运动,使机器人能够有效躲避障碍物并逐步趋向目标点;控制器还设定了机器人运动的基本速度,解决势场为零时引起的局部极小化问题.与“沿墙走算法”、“人工势场法”等方法的实验比较表明,本文算法能够获得更好的优化性和实时性,具有更加广泛的实际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应用位置空间重整化群方法,采用单向“导通”规则和三向入“鬼”方式,对引入“鬼”场的三维简立方格子点渗流模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临界值Pc和临界指数α,β,γ,v,δ,η.最后提出:可采用各种“导通”规则和入“鬼”方式讨论立方格子渗流模型.  相似文献   

12.
精密播种的统计模拟探讨——微型计算机模拟精播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种子和植株分布是播种精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农业生产中作物裁培规划及机具选择的依据,也是播种机设计方案最优化的基础。本文是应用微型计算机来研究精密播种的种子分布予测。基于对精密播种台架试验粒距误差形成的分析,认为播种过程可分解为“充种”和“投种”两个阶段(研究田间植株分布时还包括“出苗”阶段),并提出了精播台架试验的统计模型。根据1500个实测粒距的统计特性,应用蒙特卡洛法在微型机上模拟了5000个粒距,模拟与实测的排种精度指标基本相符。从而证明了,统计模型和蒙特卡洛法可作为研究精播粒距分布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真空条件下用微波辐照粉末状MnO2以制备颗粒状二氧化锰基吸波剂,研究其升温过程及成粒规律.结果表明:存在决定MnO2升温成粒的临界功率点,当MnO2质量为30.0g时,其升温成粒的临界功率点为576W.在800W微波功率下,平均粒径主要为0.75mm和0.52mm.相比空气氛围,真空条件下的成粒粒径图像向粒径增大的方向移动,且升温速率更高.认为过程分为微波诱导、MnO2分解、MnO分解、熔融成粒等4个步骤.二氧化锰基吸波剂与100.0g气化用煤以1∶3.0的质量比混合后在800 W微波场中气化的完全气化时间仅为14.9s.  相似文献   

14.
球状和非球状粒子的分离,是粉体生产流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 球状和非球状粒子的分离方法,一般地说,利用几何形状不同的原理进行分离要比利用沉降速度差进行分离普遍得多。例如倾斜平面、振动场、及回转容器内对上述两种粒子群的分离,均是利用两种粒子几何形状不同的原理进行的。这种与粒子的气体力学特性无关、而仅单纯利用粒子几何形状差别来分离混合粒子的操作,我们称为“分粒”。  相似文献   

15.
悬浮固粒存在于射流区的运动射流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相耦合模型,推导出大雷诺数下悬浮固粒存在于射流区的运动射流的稳定性方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运动速度和不同固粒属性的流场稳定性特征曲线,进而得到了关于悬浮固粒的属性及流场运动速度对流场稳定性影响的结论.这些结论对于运动两相射流的发展认识和工程实际中实施对运动两相射流场的人工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隧道贯穿通过势垒所经历的时间是近年来最具吸引力且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本评介了关于隧道贯穿时间的概念和理论模型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考虑了各含一个二能级的量子点和一个三能级隧穿量子点分子的两耦合腔系统,导出了量子点、量子点分子与腔场发生共振相互作用,量子点处于激发态,量子点分子处于基态,腔场均处于真空态的初始条件下系统的态矢量,运用Negativity度量子系统间的纠缠,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量子点原子与量子点分子之间,腔中量子点(量子点分子)与腔场之间和两个腔场之间的纠缠特性,探讨了腔场间的耦合系数及量子点分子的隧穿强度对纠缠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弱腔场耦合相比,在强腔场耦合情况下,量子点、隧穿量子点分子与腔场之间的纠缠及腔场之间的纠缠减弱,量子点分子与隧穿量子点分子之间纠缠增强;在腔场弱耦合或强耦合下,随着量子点分子隧穿强度的增加,量子点与量子点分子间及量子点与腔场间的纠缠强度受影响程度较小,只有量子点分子与腔场纠缠出现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8.
考虑了各含一个二能级的量子点和一个三能级隧穿量子点分子的两耦合腔系统, 导出了量子点、量子点分子与腔场发生共振相互作用,量子点处于激发态,量子点分子处于基态,腔场均处于真空态的初始条件下系统的态矢量,运用Negativity度量子系统间的纠缠,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量子点原子与量子点分子之间,腔中量子点 (量子点分子)与腔场之间和两个腔场之间的纠缠特性,探讨了腔场间的耦合系数及量子点分子的隧穿强度对纠缠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弱腔场耦合相比,在强腔场耦合情况下,量子点、隧穿量子点分子与腔场之间的纠缠及腔场之间的纠缠减弱,量子点分子与隧穿量子点分子之间纠缠增强;在腔场弱耦合或强耦合下,随着量子点分子隧穿强度的增加,量子点与量子点分子间及量子点与腔场间的纠缠强度受影响程度较小,只有量子点分子与腔场纠缠出现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9.
空降场的定量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数学方法描述空降兵战场是我军作战指挥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也是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目前尚处起步阶段。文章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介绍了空降场的基本概念,“实际空降场”和“映射空降场”实现重合的方法。最后从工程角度,介绍了对跳伞着陆中非战斗减员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仿生人脑智慧性思维,提出了基于粒计算的多属性群决策求解思路.首先给出了粒计算结构模型的数学刻画,而后为细致描述单个决策人对决策问题在粒层间的往返思考,给出了相对意义下的粒信息熵度量,并通过定义“粒划分匹配率”和“粒划分覆盖率”,实现基于相似关系阈值进行单个决策人独立思考下的粒层搜索寻优计算.最终寻优结果体现于该决策人理解思维下的特征属性集权重向量值上.最后基于各个决策人思考粒层下的权重向量值,通过非线性优化模型的求解,在粒层间予以再次平衡寻优求解,获得决策群体一致认可的特征属性集最优权重向量值,实现对多属性群决策问题的一体化合理求解.仿真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