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利用目的层段岩心的薄片、粒度、沉积构造、垂向序列、曲率计算结果及测井响应特征等资料,研究Y组VI砂组发育典型的辫状河沉积。根据薄片鉴定和岩心分析结果,总结了研究区目的层段各沉积微相特征;建立了沉积微相和测井响应关系,并应用到单井沉积相的划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现代沉积特征,立足研究区目的层段辫状河平面和剖面展布特征,提出了一种关于苏丹某区块P油田Y组VI砂组的辫状河沉积模式,为此类油田的后续开发和挖潜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3.
4.
根据岩心、测录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沉积学原理和方法,对西丁家地区沙河子组—营城组时期沉积相和沉积体系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域在早白垩世主要发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相等四大类沉积相及其亚相和微相。结合研究区"西断东超"型箕状断陷的构造演化特征,在沉积相认识的基础上组合出两大类沉积体系:从沙河子组沉积期至营城组沉积期,北部斜坡带由扇三角洲—水下扇沉积体系演化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西部断阶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水下扇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CVD合成石英玻璃的沉积效率,对不同氢氧焰入射角的工况进行了试验和数值模拟,比较并分析了沉积效率的变化规律和二氧化硅微粒的沉积机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试验测得的沉积效率基本吻合;近沉积面的速度分布决定了二氧化硅微粒的沉积分布,二氧化硅微粒沉积的主要机制为湍流沉积,热泳沉积起协助作用;氢氧焰入射角不同,近沉积面的速度分布和沉积面的高温区域均有明显差异,入射角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二氧化硅微粒沉积位置和沉积面高温区的重合区域减小,降低沉积效率.入射角度为22°时,沉积效率最高(71%).  相似文献   

6.
先采用电泳沉积工艺在Ni基体上均匀沉积Fe2O3膜,然后采用电镀技术在Fe2O3膜中沉积金属Ni,得到含Fe2O3质量分数较高的Ni-Fe2O3复合镀层。分析了沉积电压对电泳沉积Fe2O3膜厚度的影响,研究了镀层的高温氧化性能,并对其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的截面形貌、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阴阳两极之间的电场强度或调整两极之间的距离,电泳沉积Fe2O3的厚度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经过一定温度热处理后,电泳沉积层中的有机物去除干净;使用电泳一电沉积法制备的Ni-Fe2O3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界面紧密、完整;复合沉积层在1000℃高温条件下氧化后可以得到镍铁尖晶石结构的物质。  相似文献   

7.
先采用电泳沉积工艺在Ni基体上均匀沉积Fe2O3膜,然后采用电镀技术在Fe2O3膜中沉积金属Ni,得到含Fe2O3质量分数较高的Ni-Fe2O3复合镀层。分析了沉积电压对电泳沉积Fe2O3膜厚度的影响,研究了镀层的高温氧化性能,并对其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的截面形貌、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阴阳两极之间的电场强度或调整两极之间的距离,电泳沉积Fe2O3的厚度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经过一定温度热处理后,电泳沉积层中的有机物去除干净;使用电泳-电沉积法制备的Ni-Fe2O3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界面紧密、完整;复合沉积层在1 000℃高温条件下氧化后可以得到镍铁尖晶石结构的物质。  相似文献   

8.
<正> 3.风暴沉积类型及其痕迹化石的横向分布特征据吴贤涛教授(1982)对英国南威尔士三崖湾地区早石炭世浅海碳酸盐岩中风暴沉积类型和痕迹化石的研究,以及吴贤涛教授和笔者等(1985—1987)对我国予西地区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中风暴沉积和痕迹化石的研究,发现浅海碳酸盐风暴沉积序列及其痕迹化石的组成、大小、丰度和分异度等特征明显受深水带的控制。通常可识别出四种不同水深带的沉积类型和痕迹化石组合(图6)。  相似文献   

9.
以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特征和测井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建立双河油田核三段Ⅶ油组的沉积模式,认为该区为扇三角州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溢岸砂、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对比,绘制了各单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详细阐述了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硝酸锌溶液为沉积液,采用阴极电沉积技术在ITO导电玻璃基片上制备ZnO薄膜.分析了Zn(NO3)2体系ZnO的电化学沉积机理及反应过程,考察了沉积电位和Zn(NO3)2浓度对沉积过程、薄膜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电位和Zn(NO3)2浓度对薄膜形貌都有着显著的影响,沉积速率随沉积电位和Zn(NO3)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沉积电位和Zn(NO3)2浓度较小时,薄膜粒径小,透光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辽河油田茨79断块主要含油气层段为沙三^1+2亚段,岩性为浅灰色细砂岩、砾状砂岩和灰绿色、紫红色泥岩的互层,沉积厚度受古地形控制。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并结合沉积层序和砂体展布特征,将该区沉积相解释为河流作用影响的滨浅湖沉积,除了发育障壁砂坝和砂滩砂体外,还受到岸上间歇性或小型河流的影响,但河流作用在该区尚未形成三角洲体系,主要储集砂体类型为湖滨滩坝和水下河道,油气分布受构造和沉积砂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复合电沉积的方法制得的镍-聚四氟乙烯复合膜具有优良的减摩性和自润滑性,本文围绕如何提高镀层中聚四氟乙烯含量的问题,分别在瓦特浴体系和氨基碘酸体系中,研究了镍-聚四氟乙烯复合电沉积工艺,并着重讨论了聚四氟乙烯微闰的添加量,电流密度,pH值等对镀层聚四氟乙烯微粒复合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开发该镀层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对碳化硼颗粒表面进行改性,X-射线衍射证实在碳化硼颗粒表面形成碳化铬和硼化铬混合物的薄膜,利用电沉积技术制备了Ni-W-Co-B4C(CVD)表面复合材料,油润滑条件下的磨损实验结果表明B4C颗粒的表面改性取得了良好效果,B4C(CVD)颗粒与表面金属结合紧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在低碳钢、T10钢和Cr12MoV钢基体上,在由表面过程控制的沉积条件下,CVD法沉积TiN的机理;测出了在这些基体上,用CVD法沉积TiN的表面过程表观活化能和铁的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确定了铁的催化反应的限制性环节是铁在TiN涂层表面的扩散步骤;提出并讨论了T10钢和Cr12MoV钢基体CVDTiN的沉积机理的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5.
济源下侏罗统鞍腰组沉积构造特征及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西济源盆地下侏罗统鞍腰组记录了一套发育于拉分盆地的湖相浊流沉积体系,其中丰富的物理成因沉积构造与生物成因沉积构造以及浊流沉积序列———鲍玛序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沉积环境分析表明,该组地层系湖泊浊积扇不同相带反复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主要进行镍和聚四氟乙烯复合电沉积中表面活性剂的研究。选择8种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对比实验,以期找到一种比较恰当的表面活性剂,使聚四氟乙烯粉末润湿、分散于镀液中。实验结果表明,选用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Y-1型)和含氟阳离子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MX-2型)对聚四氟乙烯有良好的润湿、分散作用,从而实现了镍与聚四氟乙烯的复合电沉积。  相似文献   

17.
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层储层地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并结合砂体分布形态,确认安塞油田窑区长6油层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前缘相带的各种砂坝和分流河道,在单井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的砂体微相进行了分析。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等多项分析手段,对长6油层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该区储层岩性为细粒长石砂岩,主要自生矿物类型为方解石、绿泥石、浊沸石、伊利石、石英、长石和少量伊一蒙混层。储层面孔率一般5  相似文献   

18.
19.
豫西济源盆地下侏罗统鞍腰组记录了一套发育于拉分盆地的湖相浊流沉积体系,其中丰富的物理成因沉积构造与生物成因沉积构造以及浊流沉积序列--鲍玛序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沉积环境分析表明,该组地层系湖泊浊积扇不同相带反复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对碳化硼颗粒表面进行改性,X-射线衍射证实在碳化硼颗粒表面形成碳化铬和硼化铬混合物的薄膜.利用电沉积技术制备了 Ni-W-Co-B4C(CVD)表面复合材料,油润滑条件下的磨损实验结果表明 B4C颗粒的表面改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B4C(CVD)颗粒与表面金属结合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