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元10世纪时,由于民族迁徙和融合,佛教传入西夏,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信仰的主要宗教,对党项族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了佛教能够在西夏传播的原因和主要的佛事活动。  相似文献   

2.
青海藏族地区特殊的生存环境和饮食结构,决定了茶在人们饮食生活上的重要地位.青海藏族在烹茶、饮茶以及茶具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并与藏传佛教的发展、宗教活动密切相关,构成了雪域民族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3.
公元10世纪时,由于民族迁徙和融合,佛教传入西夏,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信仰的主要宗教,对党项族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了佛教能够在西夏传播的原因和主要的佛事活动.  相似文献   

4.
先哲有云"民以食为天",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和领域也是奠基于饮食生活,由饮食生活决定和制约,与饮食生活息息相关,饮食生活构成了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大量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墓葬壁画中许多有关饮食方面的画像出发,从其展现的饮食制作、饮食结构、饮食活动等方面浅谈汉代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5.
饮食结构,实指一餐中各种食物的搭配,或谓之配餐方式。近代以来,人们把饮食结构建立在营养科学基础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西方饮食观念的影响。古代饮食结构是在饮食礼制的约束下定型并发展的。可以说,古代食礼对饮食结构的形成有着很强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主要表现于对饮食种类与数量的制控,这种制控越是古代就越严格,越是上层社会就越复杂。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类的行为须与天地自然保持一致,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人形成了"天人相应"的饮食观念,即日常饮食不仅要顺应四季的变化,还要顺应当地的物产。这种观念随着中国古代文化传到日本,对日本的饮食思想和传统饮食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笔者认为,"大米+日式汤底+蔬菜"的饮食结构主要受岛国地理环境、江户时代历史环境、自然变化和四季更替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隋唐时期延续了魏晋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间不断交往的背景下,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技术得以发展,饮食的生产生活也有所改变,其中黄河下游地区主食开始由以粟为主向以小麦为主转变最为明显。同时,食品加工技术与饮食工具的改进,为促进黄河下游地区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饮食历史中,元朝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了元代的饮食结构与饮食内容,从而证实了元朝饮食的丰富程度。  相似文献   

9.
西夏政权的汉化进程,对党项民族的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宋夏之间战略形势的变化。在汉化初期,中原封建文明的影响是非常积极有效的,极大地推动了党项民族政权封建制度的形成、确立和巩固,为西夏政权的统一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使西夏在与宋的军事冲突中保持着明显优势。但随着汉化的日益深入,党项民族早期的许多特性和传统逐步丧失,封建制度内部的腐朽性渐渐凸现,对宋的战略优势亦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0.
谢静 《饰》2009,(3):44-48
西夏党项族在学习接受中原汉族文化的过程中,在保留原有民族传统服饰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中原汉族的服饰制度和服饰样式。本文利用图像资料和文献资料,探讨了中原汉族服饰对西夏各个社会阶层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代中晚期中西饮食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分为闭关自守和门户开放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规模和力度都受到极大的限制,交流的时间短,交流内容局限于高档菜肴和广东地方特色菜,并以西方人对东方餐饮文化的感受为交流特点;第二阶段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规模和力度空前增强,中国人接触西餐的机会明显增多,西餐的影响扩大了。同时,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推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广泛外传。  相似文献   

12.
清代"改土归流"后,由于永顺府具有种植油桐的自然条件,加之政府大力扶持等原因的推动,从而使其油桐种植在永顺府境内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油桐种植的发展对湘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油桐种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百姓增收的渠道,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遏制了当地经济结构的日渐单一化倾向。从社会效益来看,油桐种植不仅有利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同时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更新和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3.
简论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徽派古民居建筑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 ,在世界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徽派古民居建筑从内容到形式上的特点 ,都与皖南山区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相适应 ,并注入了徽州居民个性化的审美追求。徽派古民居建筑追求人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追求功能实用与工艺装饰的完美结合 ,形成了“商而兼士 ,贾而好儒”的独特人文景观 ,具有丰富而深厚的审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传世的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会稽郡楼雪霁》等三首越地诗研究着手,发现诗中描述的"夏禹坛"与夏朝君王殡葬规格有关,从而推论目前在浙江绍兴禹陵附近的青、王坛地名是夏朝祭坛遗迹。史载的舜下葬地"零陵"应该就在禹陵附近目前叫作青、王坛地名的地方。这对于研究我国舜、禹上古时期历史和当地旅游经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贾谊是西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兼文学家,作为儒家的传承大家,深具儒家所倡的忧患意识,贾生之忧患意识与散文的联结体现了其忧国忧君忧民的社会使命感,以及淡淡的忧己情怀。  相似文献   

16.
夏国号为大禹所封。大禹之所以将国号定为"夏"是因为其血脉中流淌着羌文化的血液。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羌。古羌人认为自己由猴子进化而来,以猴为原生图腾,以羊为次生图腾。中华民族世称"黄帝子孙"。黄帝又名轩辕。轩辕为复姓,"轩"为"夏"或"猨"之音变,轩辕之名源于夏猨猴,以猴为原生图腾。大禹是"黄帝之玄孙",也以猴为原生图腾。"大禹出于西羌"。"西羌"即"西戎",合称"羌戎"。戎即狨,狨为猴;禹即禺,禺为猴;"夏"字的本义亦为猴。因此"夏禹国"在确定国号时以"猴"为徽。"夏"国号作为时代的记录不仅突出了大禹"主盟"(华夏酋邦时代的部落联盟)的丰功伟绩,也积淀了猴祖图腾崇拜的原始文化记忆。这就是"禹"与"夏"互为彰显的图腾信仰和"夏禹"与"禹夏"互为一体的历史缘故。启沿袭了禹时期的国号"夏",不仅体现了历史转折时期的过渡性政治需要,也凝含了光宗耀祖的原始文化胎记,并藉象征权力的"夏"徽继承禹主盟华夏部落联盟期间的至尊权力而巩固新政权。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优美的,但这些人物所展示的情爱世界却大都是悲剧性的。这些悲剧性的产生,有社会大环境及自然环境的恶劣,封建礼教及旧制度、旧社会陈规陋习的束缚及毒害,也有与青楼女子之间的产生了真正的爱却不能持久,还有不凑巧或因人去世而好梦难圆的悲剧。与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相比较,沈从文笔下的爱情悲剧有着更加宽广的外延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代的中国和古希腊同为世界逻辑的发源地,但是中西逻辑却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从与逻辑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社会观念、思维习惯诸方面探析中西逻辑发展中产生差异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9.
绿色和平主义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种新兴的政治思潮,是随着世界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在批判资本主义基础上,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反思而逐步深入、逐步成熟形成的。绿色和平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形成以来极为活跃,对西方政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其影响在西方世界内外都在迅速扩大,成为独树一帜的政治思潮。绿色和平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并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价值,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及其全球性扩张政策,力求摆脱生态危机,建立和谐公正的社会。面对目前新疆生态建设的现状以及所遇到的问题,绿色和平主义对如何把新疆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各方面和谐发展的社会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试述贪欲的产生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试图从深层次寻找腐败的根源。贪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得到权力的支撑,就形成腐败。贪官的预防,必须从预防贪欲开始。在外部环境上,从体制、机制、法制、制度建设着手;在内部因素上,从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及改造开始。人类创造环境,环境造就个人;反腐倡廉的成与败,由主客观众多条件所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