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31用于空间修复的光固化结构带材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空间修复能力上有大量的需求。空间修复技术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未来地球轨道外的航天器飞行任务。在众多的需求中,对各种表面进行永久性或临时性修复的粘合性修复材料是其中的需求之一,因为粘合性修复只需要对被修复表面做较少的处理。以前曾对用于航天器的紫外线(UV)和可见光等光固化复合材料基体树脂进行过研究。这些研究结果与空间修复技术很相似,因此,航天器用光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技术很有可能用于空间修复。光固化是一种可控制、清洁、低功耗的修复材料固化技术。NASA已经验…  相似文献   

2.
水-土环境有机污染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表面活性剂溶液可以增溶土壤中的污染物,提高其流动性和去除效率,并缩短处理时间。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受到现场条件的制约,现场应用时要考虑其增溶效果和界面张力的降低。表面活性剂与其它修复技术联合应用进行增效修复,可应用于现场(insitu)修复和现场外(exsitu)修复。表面活性剂可用于促进大范围污染物的去除,已应用于PCE,BTEX化合物,VOCs,SVOCs,PCBs及氯化溶剂的去除和现场修复。处理后,废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可回收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地下水和土壤增效修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表面处理和复合技术等,制备了一种薄型、轻质、柔软的复合材料——亚麻织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利用SEM、DMA等,研究了该材料的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经过对亚麻织物的表面处理,可以制备界面粘合性良好的亚麻织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柔软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管道翻衬修复技术,探索了管状纺织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问题.阐述了管状织物、防渗膜及树脂材料的选择及其复合工艺,分析了管状平纹织物、管状纬起绒织物和管状经编针织物的不同应用性能,也对管状纺织复合材料进行了物理性能与耐化学腐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管状纺织复合材料符合国内外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有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三种技术,即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菌根生物修复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这三种生物修复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如利用表面活性剂提高植物修复效率时,应考虑其最佳使用量;加强研究根分泌物在植物修复土壤污染中的作用;进行植物一微生物联合体筛选技术研究;筛选促进污染物降解的优良菌根菌种等。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增强、加固、修复的发展及应用,讨论了碳纤维在使用之前进行表面处理的必要性并通过实验对经过处理的碳纤维的性能进行测试,另外还对加固和修复中用到的基体材料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7.
Acellent技术有限公司建议开发一种自诊断系统——空间探测器结构故障监测系统(IVHM),用于自动诊断空间探测器安全性临界结构的维护临界条件(CMB)。该系统可针对运载火箭关键结构完好性提供实时信息.提高运载火箭的性能、极大地增强人员安全性并降低检测成本。自诊断系统包括从传感器硬件的全程诊断和预测到推荐最佳维修方案的全部功能.将被用于验证航天器从制造到发射整个阶段可靠性使用的安全状况,IVHM最大的好处是在航天器运行之前就可进行系统状况检测。  相似文献   

8.
复合材料具有比重小、耐疲劳、比强度大、化学稳定性高等诸多优点,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也有了进一步拓展。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因此对其质量安全有着严格的要求。目前,业内通常采用声发射源定位检测方法来检测复合材料中的缺陷,包括材料性质、缺陷程度以及缺陷位置等,从而为后期复合材料的修复提供参考依据,保障了构件整体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热分析(DTA—TG)为主要研究手段,对几种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燃烧与阻燃特性进行了初探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热分析法所描述的热行为及所提供的热特性信息-表观热效应值。对定性评估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燃特性及选择合适的阻燃剂、阻燃协效体系是简便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复合材料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材料通过工艺手法将其加工成新的材料,目的在于增加其使用性能。近几年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复合材料凭借其优势领先于传统的材料,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逐渐应用在各行各业,即使是精密度要求非常高的飞行领域也在使用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不断发展其损伤及修复问题也将与之增加。本文将对飞机复合材料损伤及其修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有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三种技术,即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菌根生物修复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这三种生物修复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如利用表面活性剂提高植物修复效率时,应考虑其最佳使用量;加强研究根分泌物在植物修复土壤污染中的作用;进行植物-微生物联合体筛选技术研究;筛选促进污染物降解的优良菌根菌种等。  相似文献   

12.
CaCO3填充LD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CaCo3复合材料,实验表明,CaCO3经表面处理后,提高了其在树脂中的分散性及与树脂的亲合性,使LDPE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丙酮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以注塑成型法制备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通过对纤维表面的处理,使其表面性能得到改善,能很好地与树脂结合,增强树脂的性能.研究表明,表面处理碳纤维可明显地提高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尼龙12(PA12)为基体树脂、炭黑(CB)为导电填料的高转变温度正温度系数(PTC)材料.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PA12/CB聚合物PTC复合材料,研究炭黑种类、炭黑含量、热处理、炭黑表面改性等因素对PA12/CB复合材料PT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xc305炭黑填充PA12复合材料,当炭黑质量分数为30%时PTC效应最好,达到105,转变温度为140℃.炭黑质量分数为40%~50%的复合材料NTC效应基本消除;对PA12/CB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能够提高材料PTC强度;炭黑表面改性能够抑制材料的NTC效应.  相似文献   

15.
粘合及脱粘中的锆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锆化合物可用作促粘剂和防粘剂,可以改善粘合剂的粘接性能,常用作聚烯烃印刷油墨的促粘剂。通过测定剥离粘合力、硝化纤维溶液粘度、表面能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锆化合物可交联含有某些官能团,如羧基、羧基的聚合物。这已经通过对乳液聚合物在水中溶胀以及干、湿材料机械性能的测试进行了研究。在废纸的回收利用中,纸上的粘合剂可能会粘在处理设备上而引起麻烦,还可能在最终制品上留下难看的斑点。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在重新制浆过程中添加锆化合物。通过测定粘合性、渗透性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此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锆化合物影响聚合物的粘合性能仅仅是表面起作用,并非改变其性能。此表面作用可分两种类型,即羧基与锆聚合物的结合(键合)和氢键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CFRP层板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CFRP)是高性能结构的先进材料。通过试验,对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FRP)损伤理论的定义进行了研究,论述了用于CFRP层合板疲劳累积损伤的剩余强度模型和剩余刚度模型。通过理论预测与实验数据比较,证明所建模型物理意义清晰,数据吻合较好,最后对两种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上浆剂使用浓度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碳纤维表观性能及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不同浓度的上浆剂用于碳纤维表面上浆.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动态接触角测试仪(DCAT)和微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IFSS)等研究了上浆剂浓度对碳纤维的表面形貌,表面能及对微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和耐湿热老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上浆剂的使用浓度对碳纤维表观性能影响较大.A...  相似文献   

18.
德国宝马(BMW)选用美国通用电子公司的Noryl GTX树脂制造了一系列的喷漆车身面板模型,因为这种树脂具有耐化学性、好的刚性、高冲击强度和优异的高温特性。这种树脂是一种改性聚苯乙烯树脂(PPE)增强聚酰胺(PA)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9.
探讨水洗对粘合形成的复合材料剥离强力的影响。由实验数据分析水洗对衬衫所用复合材料(PE衬+面料)剥离强力的影响,所得结论可对衬衫复合材料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先进研究手段(激光粒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电子探针、电子显微镜等)对增强矿物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粉体表面性能及改性粉体表面性能及这些性能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矿物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特别是矿物晶体的单元结构间的键合特点,对粉体表面性能,改性工艺的选择,特别是对矿物与树脂的复合材料性能,主要是力学性能有着显著影响、可利用矿物与树脂的特性设计复合所要求的新型复合材料.经试验,在国内首次成功地复合出ABS/$矿物工程塑料,矿物加人总量达30%,经河南省塑料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